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枪杆锄头笔杆不可分开,延安时期培养人才重实践

中国历史1周前 (11-20)6

1939年12月, *** 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要求“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由此,延安各类学校掀起了培养“革命新人”的教育新风。

延安时期,学校对青年的教育首先是理想信念教育。

1939年,国统区的一些报刊大量刊登攻击 *** 的消息、文章。为了帮助大家明辨 ***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本质,当时有人提议延安几个学校开展辩论:马列学院扮演 *** 攻击 *** ,另一方代表 *** 立场反驳 *** ,辩论地点就放在中央党校礼堂。

因为马列学院阅览室订了不少国统区的报刊,学生们可以随便看,故准备相对充分。辩论的结果是,“站在 *** 立场的一方因准备不充分,反而不知道该怎样反驳了”。

这个消息传到 *** 那里,他风趣地说:我去驳一驳,看能不能驳倒。随后,他讲解了《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观点,有力驳斥了 *** 的反动宣传,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

在保卫延安的过程中,延安大学开展战时教育,“头两课就是熬火硝和坚壁清野”。据学员回忆,大家在化学课本里学过硝酸钾、硝酸钠,也知道含盐的成分,有皮硝,有火硝。等到熬出来的时候,却发现是硝盐,而不是火硝。搞了几天,还是如此,大家未免有些着急。经过反复试验,最后才发现硝不能一下子熬干。当熬成浓汁时,要把上面的一层盐汁舀去,让底下的浓汁风干,才能造出火硝。由此,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意义,明白要用科学为人民服务,就必须通过艰苦奋斗的劳动过程。

这一时期,延大学生还不分昼夜,担的担,背的背,还有用大车,把粮食埋在40里外的山沟中。军事化训练不仅锻炼了青年的体力,更磨砺了革命意志。从此,大家认识到:“枪杆、锄头和笔杆在革命战争中是统一的,不可分开的。”

在大生产运动中,马列学院组织有劳动能力的学生上山开荒、耕种庄稼。为了解决烧炭问题,学员们经常在城南30里外砍柴。这是较强的体力劳动,但大家热情高涨。

一些从未参加过体力劳动的知识青年,亲身体会了劳动群众的艰苦生活,提高了革命觉悟。一名学员说:“今后如有人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反对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就让他在这太阳下锄一天的地来烤一烤。”

在办学过程中,鲁艺曾走过一段弯路,出现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关门提高”的倾向。

曾在鲁艺求学的马可回忆,当时我们在礼堂里演出、观摩技巧,桥儿沟(鲁艺所在地)的老乡就在外面敲门打窗,说我们是“关门提高”,还编了个歌谣讽刺道:“戏剧系装疯卖傻,音乐系呼爹叫妈(指练声),美术系不知画啥。”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鲁艺积极转变办学方向,广泛组织学生下乡调研,向劳苦大众取经。比如,以劳动英雄父女马丕恩、马杏儿的故事为蓝本,借鉴和吸收旧秧歌形式,创作了新秧歌剧《兄妹开荒》。

*** 说:“大鲁艺”就是工农兵的生活和斗争,广大的劳动人民就是老师,这才是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1/549658.html

“枪杆锄头笔杆不可分开,延安时期培养人才重实践” 的相关文章

曹利用:北宋大臣、将领,澶渊之盟签订时宋朝的代表

曹利用:北宋大臣、将领,澶渊之盟签订时宋朝的代表

曹利用(?—1029年),字用之,赵州宁晋人,北宋大臣、将领。官至宰相,澶渊之盟签订时宋朝的代表。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南侵,宋真宗亲征,驻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军射杀辽国主帅挞览,曹利用以阁门祇使、崇仪副使至辽国兵营议和,拒绝割地要...

王湛:西晋初年官员,性格冲素简淡,沉静和顺

王湛:西晋初年官员,性格冲素简淡,沉静和顺

王湛(249年-295年),字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子,王浑、王深、王沦之弟,西晋初年官员。曾历任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汝南内史。元康五年(295年)去世,时为四十七岁。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早年生活王湛少有识度,身长七尺...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后,为什么宁愿重用胡惟庸,也不愿意用刘伯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定鼎天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按照以前的那种惯例都打天下的那些功臣进行封赏,而徐达、李善...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还不知道: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同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子,哪个结局比较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88年,汉武帝已经年近七十,有一天,钩弋夫人摘下自己的发簪耳环,跪下磕头如捣蒜,求汉武帝宽恕自己的罪过,汉武帝却说:“带下去,送入掖庭监狱!”钩弋夫人立刻被几个人架着就要...

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

还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军师联盟》播出,引发了不少热议。有人说《军师联盟》里的曹丕和以往的形象很不一样,不像那个无缘无故就要杀掉兄弟的人,应该是加入了不少创作成分。真是这样吗?历史上真实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真正的三...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还不知道: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啥会突然下雨?真是诸葛亮失算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帮助刘备建立起了西蜀的基业,在刘备死后,又忠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虽然刘禅始终都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从来没有过二心。诸葛亮多次北伐,其中好几次都取得...

汉朝皇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皇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对汉匈和亲,为何汉朝皇帝从来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别说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就是放眼整个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中原皇帝娶夷狄女子为正妻的也是非常少见的,中原与夷狄和亲,几乎全部都是中原王朝把女子嫁给夷狄君主,不觉得奇怪吗?《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凤阁舍人...

尔朱英娥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尔朱英娥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尔朱英娥是山西朔州市人,出生于契胡贵族之家,其祖先数代都是部落酋长。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尔朱英娥一生嫁了三任皇帝。不过,依然有第四任皇帝想要求娶她。是她魅力无限,还是什么原因,为何能得到这么多皇帝的青睐呢?尔朱英娥生于北魏末年,她的父亲尔朱荣本是契胡部的大贵族首领,适逢兵乱四起,他趁机招兵买马,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