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陈胜吴广起义之路分析

中国历史4天前2

秦朝末年,陈胜和吴广发动起义,虽然从整个历史上看,农民起义的事件并不少,但在当时,陈胜和吴广算是先行者,他们能够成为反秦的先驱部队,在很多旧贵族眼中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对秦不满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大家是有怨气,但缺少一个能把他们组织起来的人物,此后陈胜和吴广站了出来。如果仔细研究他们的起义之路,也是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点。

1、起义前夕

天下苦秦久矣。各地的英雄们都已经蠢蠢欲动。沛县,亭长刘邦在带人去骊山途中,逃亡者很多,刘邦干脆“夜纵所送徒”,在芒砀山一带转悠。虽然他也装神弄鬼搞了个“斩白蛇起义”,但是,也只是让“诸从者日益畏之”,本质上还是“逃亡”。

吴中,项梁“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但是,二人还是隐忍待机,就连项羽牛逼哄哄说一句“彼可取而待之”都要被季父掩其口。此外,英布带了一些兄弟“亡之江中为群盗”,张耳、陈余则改名换姓逃于陈,张良则在刺秦始皇失败后蛰伏。总之,这些英雄都已经很不爽大秦了,但是,没有人真正把旗子扯起来。

要把旗子扯起来,需要具有非凡魄力与组织能力的人物。

2、打响口号

总策划师是陈胜。当时900人,应当由18位屯长,陈胜、吴广,就是其中两人。失期当斩。两位屯长不甘受死,认为横竖都一死,“死国可乎”。

旋即,陈胜提出了策划起义的总路线:天下苦秦久矣。公子扶苏“百姓知其贤,未知其死”,楚将项燕“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我们打出他们的旗号,一定能成事。

搬出扶苏、项燕,就是表示:这场起义,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是刘邦、英布那样的“逃亡”,而是要推翻暴秦,夺取政权。

当然,在搬出扶苏、项燕之前,首先要把大泽乡这900人发动起来。陈胜又开始策划以鬼神“威众”。他将“陈胜王”字样的“丹书”塞到鱼肚子里。不明就里的戍卒兄弟买来鱼后,看到鱼肚子里有这样的字样,十分吃惊。随后,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的荒庙。半夜点起庚火,模仿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

这些套路后来被历代起义者所效法,屡试不爽。而陈胜,正是这些套路的“原创者”。

3、吴广的作用

既然这次起义叫陈胜吴广起义,吴广的作用自然也是不容小觑的。吴广不但在装神弄鬼阶段辛苦出力,在引发起义阶段,更是“捅出起义之一剑”。准备妥当后,吴广开始“捅出之一剑”。他趁着押送的军官喝醉,大声说自己要逃跑,惹怒秦尉。

秦尉立刻羞辱、殴打吴广。吴广“素爱人”,很得人心。吴广被侮辱、殴打,引起了众人的愤怒。吴广趁势夺了秦尉剑,杀了秦尉。接着,陈胜跑来帮忙,杀了另外一个尉官。接着,陈胜吴广召集大家,喊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义!

可以说,吴广在起义组织中,成功地扮演了执行者、配合者的角色。如果说陈胜的策划,为起义准备好了 *** 。那么,“素爱人”,得人心的吴广,则是起义最终爆发的导火索。这才是起义!

陈胜、吴广都在起义组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素爱人”,得人心的吴广,应当在群众中享有相对高的威望。不过,要想兑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诺言,就必须有更好的策划者来组织、领导。

4、陈胜称王

“陈胜王”的口号到底有多少人信?“诈称扶苏、项燕”到底有多少人信?这些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场起义符合天下人的诉求。陈胜称王,建号张楚。这才是起义!在组织、发起起义这一点上,陈胜、吴广是要于刘邦、项羽这些后来风云人物的。

但是,善作者未必善成。起义要取得最终胜利,更需要全面的军事、政治才能。陈胜、吴广在这方面还有差距。陈胜终究不是真正的王者。他在称王后,脱离群众,疏远起义将领,只在深宫发号施令。他诛杀葛婴,任用酷吏,“以苛察为忠诚”,“诸将以其故不亲附”。吴广也缺乏驾驭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陈胜以吴广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以之为“假王”,说明陈胜对吴广地位的高度认可和尊重。但是,吴广攻荥阳始终不克。最后,吴广部将田臧认为他“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假传陈胜命令杀了吴广。

陈胜得知后,居然直接任命田臧接替了吴广的位置!吴广尚且得到如此待遇,其他人又如何会为陈胜效死力呢?不久,陈胜兵败,为车夫所杀。起义失败。总的来说,在大泽乡起义中,陈胜是总策划师,吴广是不可或缺的配合者。以吴广在群众中的威信,他可能可以领导一场又一场“杀官流亡”的暴动。

但是,要把暴动发展成“伐无道,诛暴秦”的起义,就一定需要陈胜这样的总策划师。陈胜、吴广的密切配合,使大泽乡起义成为历史上之一场真正的起义。他们不是真正的王者,无法最终“坐天下”。但是,他们也绝不是可以被后人贬低,甚至嘲笑的人物。

善始者不必善终,善作者不必善成。历史的推进,既需要“善始者”,也需要“善终者”。只是:历史总是给“善终者”,给最后的胜利者以更高的尊敬,却常常低估“善始者”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1/549842.html

“陈胜吴广起义之路分析” 的相关文章

拓跋猗卢:西晋鲜卑拓跋族首领,天资英特,胆略过人

拓跋猗卢:西晋鲜卑拓跋族首领,天资英特,胆略过人

拓跋猗卢(?~316年),定襄盛乐人,西晋时期鲜卑拓跋部首领。北魏皇帝先祖,追封神元帝拓跋力微之孙,文帝拓跋沙漠汗之子,桓皇帝拓跋猗迤胞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资英特,胆略过人。元康五年(295年),授西部大人,居于盛乐城。出兵攻打并州,击败匈奴和乌桓。引入...

赵云作为刘备的保镖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赵云作为刘备的保镖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最强保镖赵云,刘备20多年不重用他,刘禅继位才发现刘备高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三国演义》中的众多人物,不知道最受大家喜爱的会是谁?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答案一定各不相同。不过长板坡上七进七出的赵云,应该会是很多朋友的选择之一。可只要仔细观察...

俞通渊是谁?蓝玉案他为何没有被清算?

俞通渊是谁?蓝玉案他为何没有被清算?

蓝玉案为明初四大案之一,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朱元璋性格如何,是豪放大度还是小肚鸡肠?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他写的诗: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所谓言为心声,...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长平之战赵国要是没有换人 廉颇和白起最后谁能获胜

还不知道: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此战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军几乎被秦将白起打到全军覆没。那么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上白起,最后谁会赢?秦赵长平之战中,即便赵国没有换将,很大...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战勇猛,性格孤傲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战勇猛,性格孤傲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 沮授为什么不选择投降曹操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 沮授为什么不选择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良禽择木而栖,沮授为何不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沮授可以说是袁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但袁绍并不听从。...

黄承彦作为诸葛亮的岳父 他为什么要帮助陆逊走出八卦阵

黄承彦作为诸葛亮的岳父 他为什么要帮助陆逊走出八卦阵

诸葛亮的岳父,为何要帮陆逊走出石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伤亡十之八九。若非赵云前来救助,后果不堪设想。刘备即刻往白帝城,然而陆逊依然穷追不舍,这一切早在诸葛亮的预测之中。于是便在鱼腹浦摆下...

程秉: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儒学家,孙权对其极为礼待

程秉: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儒学家,孙权对其极为礼待

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儒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起初跟随郑玄,后来北方荒乱而到交州避难,期间与刘熙考究五经大义,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大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