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戊戌变法袁世凯为什么告密

中国历史6天前4

戊戌变法过程中,袁世凯是一个较为关键的人物,但并非是决定性的人物。光绪帝多次召见袁世凯,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但结果却是,袁世凯将整个计划告诉了荣禄,导致变法走向失败,很多人不理解袁世凯告密的原因,实际上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自保。因为当时光绪帝的力量远远不及慈禧太后,从这两位身上选边站,袁世凯还是选择了后者。

1、两派之争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决心痛定思痛,尤其是光绪,接受康有为等人的主张,开始了戊戌变法。

但朝中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势力相当强大。一意孤行的改革,让慈禧看到了危机,她觉得光绪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

所以后党以及帝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光绪的很多政策和任命甚至直接绕过了慈禧。

这个对权力有强烈欲望的女人开始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不干预已经不行了。

随后两派斗争愈演愈烈,双方都开始要无力应对了。

光绪只是一个傀儡,手里没有兵。不过他们还是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袁世凯。不过袁世凯在向光绪做出一系列承诺后,扭头就对荣禄告了密。

随后,慈禧把光绪囚禁在瀛台,自己重掌大权,并开始全城搜捕维新派人士,最终戊戌变法失败。

在很多人眼里觉得非常不理解,毕竟慈禧已经是年逾古稀,说不定哪一天就去世了。而光绪还很年轻,他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一旦慈禧死后,那么光绪毫无疑问肯定要追究。再说了,就算袁世凯向慈禧告状,可她也没有杀了或者废了光绪,充其量只是软禁。袁世凯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何他要去到慈禧那儿告维新派的密呢?

2、袁世凯为何告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

在当时他只有投靠慈禧和光绪两条路,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否则一旦任何一方赢了,自己都是不吃香的,甚至会获罪的。

从自身利益和安全考虑,袁世凯是不愿意支持光绪的。

袁世凯手里有兵是不假,但是当时也刚刚开始没有多久,效果还不明显,至少袁世凯很难把握其中到底谁是自己的嫡系。

毕竟那个时候和后来北洋军不是一个概念,所以袁世凯不敢冒这个险。

再说了,他在小站练兵,虽然朝廷倾注了很多心血,但是他并不属于朝廷的禁卫军,是否能够从天津打到北京,甚至打进皇宫,袁世凯是没有这个底气的。

他也知道光绪徒有其表,根本没有任何实力,这么做的风险是很大的。

归根结底,在当时袁世凯还没有这么大的信心,这和辛亥革命时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1/549956.html

“戊戌变法袁世凯为什么告密” 的相关文章

武则天上位夺取李氏江山 晚年退位为何没有被清算

武则天上位夺取李氏江山 晚年退位为何没有被清算

对谋得李唐天下的武则天,退位之后为什么没被清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能够在人才济济的朝堂谋得帝位并在位15年,可以说武则天书写了一个传奇。但她晚年时期,毅然决定把帝位还给李家。这一举动,也算是她为自己留的后路。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逼退...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打,连年征战。曹操远征时,经常后方空虚,如国有人偷袭,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曹操两次都化险为夷。可以说,曹操非常幸运。这两次惊险的事件,正史中均有记载。...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田畴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曹操以少胜多,袁绍感觉很窝囊,吐血而死,袁绍死后,曹操还要赶尽杀绝,继续追杀袁绍的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最终统一北方。袁尚被杀时,曹操下令,谁敢哭就杀谁,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一个人敢去吊祭,这个人是...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面,...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明宪宗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至1487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后宫,一直是一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是非场,历朝历代似乎都难逃这个魔咒,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背后强大的推手:权利和诱惑。有明一朝亦是如此,但大明朝的后宫不乏堪称贤后的“有德之后”,为了国家和皇...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282年~347年),本名谢魮,字幼儒,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散骑常侍谢衡的儿子,太保谢安的父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陈郡谢氏,才兼文武。永嘉年间,起家琅琊王(司马睿)掾、丞相参军。晋元帝即位,授丹阳郡尉。永昌元年(322年),授太常卿。永和三年(347...

周札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周札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周札(?-324年),字宣季,义兴阳羡人,东晋将领,平西将军周处之子,建武将军周玘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札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孝廉,曾授郎中、句容县令、吴国上军将军等职,西晋末年时因平定钱璯叛乱有功,封漳浦亭侯。他进入司马睿的丞相府,担任从事中郎,后又出任吴兴...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