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红军飞夺泸定桥,刘文辉为何只拆木板不炸桥?如今看来方知其高明

中国历史1个月前 (10-10)170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了大渡河边。蒋介石以为红军这次肯定走投无路了,就像当年太平天国一样,被大河挡住去路。他得意洋洋地命令守军炸掉泸定桥,彻底断了红军的退路。

然而,红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飞夺泸定桥。

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成功夺取了泸定桥,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红军成功渡河,让蒋介石大吃一惊。细细想来,有一个问题一直让人好奇:守桥的川军将领刘文辉,为什么只拆掉了桥上的木板,却没有把桥炸掉呢?如今看来方知其高明。

红军面临生死抉择,大渡河成天堑

1935年春,红军长征已进入最为危急的时刻。敌人的围追堵截、艰险的地形和紧张的粮草,都让红军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当部队抵达大渡河时,这条横亘在面前的急流似乎将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蒋介石自以为胜券在握,下令“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并部署薛岳、刘文辉等部队进行围剿,同时急令拆毁铁索桥,阻断红军的逃生之路。

安顺场的大渡河宽300余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峻岭,唯一的过河途径就是一座狭窄的铁索桥。蒋介石命令刘文辉,必须炸掉泸定桥,断绝红军的去路。

然而,刘文辉并未按命令行事,而是抽掉了泸定桥上的木板,却没有彻底炸毁这座桥。

飞夺泸定桥:红军的惊天一战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央红军果断决策,兵分两路,一路留守安顺场掩护,一路迅速北上夺取泸定桥。红四团接到命令时,距泸定桥尚有240里,但时间紧迫,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立即下达了命令:不论艰难险阻,必须夺取泸定桥!

红军冒雨夜行,在狭窄的山道上奋勇前行。一路上既要克服自然的艰难险阻,还要防备敌军的追击。终于,他们在敌军援兵抵达前赶到了泸定桥。

然而,当他们到达时,却发现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光秃秃的铁索,木板已被拆除。更为严峻的是,桥的另一端, *** 的部队正严阵以待,枪炮齐发,阻挡红军渡桥。

此时,红四团二连组成了一支22人的突击队,他们肩背冲锋枪、腰挂手榴弹,怀着必胜的信念,冒着枪林弹雨,从桥上的铁索攀索而过。

与此同时,三连的战士们紧随其后,每人携带一块木板,一边铺桥一边推进,敌军看到红军如此无畏,顿时惊慌失措,纷纷撤退。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成功占领泸定桥,为大部队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

蒋介石的愤怒,刘文辉的冷静回答

消息传回蒋介石那里,他气得怒不可遏,质问刘文辉:“你为何不炸桥,反倒是自作主张?”对于蒋介石的责问,刘文辉显得胸有成竹,他淡然地回答:“这桥可炸不得!”

刘文辉解释道:

“泸定桥是康熙年间修建的古桥,是当地的经济命脉,也是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如果把桥炸了,后果不堪设想。百姓会怨声载道,甚至会引发局势动荡,影响地方稳定。

不仅如此,国民 *** 也会背上骂名。”蒋介石听完后,虽然心中怒火未消,但表面上还是勉强接受了这个理由。

然而,刘文辉的解释真的是出于对古桥和民生的考虑吗?实际上,刘文辉的选择背后有着更深的政治盘算。

刘文辉的反蒋之路:隐忍与自保的平衡

刘文辉作为川康边防总指挥,名义上听命于蒋介石,但实际上与蒋的关系并不融洽。

早在1929年,刘文辉便联合其他军阀反对蒋介石,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反蒋行动。虽然后来因形势不利,刘文辉未能取得成功,但他与蒋介石的积怨已深。

蒋介石一直对刘文辉心存戒备,尤其是1933年“二刘大战”后,蒋介石扶持刘湘打败了刘文辉,将他逐出四川,退守西康。

从那时起,刘文辉对蒋介石的态度便变得更为谨慎,他知道,蒋介石对他的不信任和削弱之意始终未改。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文辉意识到,自己更大的威胁不是红军,而是蒋介石。蒋可能借围剿红军之名,派遣嫡系部队进入西康,从而完全控制这个边陲地区。

刘文辉深知,如果他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炸毁泸定桥,不仅会失去地方的经济命脉,还可能引来蒋介石进一步插手西康事务,最终导致失去自己的地盘。

因此,他决定采取折中的方式,只拆除桥板,不彻底炸毁泸定桥。这样一来,既能表面上完成了蒋介石的命令,显示出“配合”中央的姿态,又能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避免彻底失去西康的控制权。

刘文辉的识时务:明哲保身与顺势而为

事实上,刘文辉不仅仅是在蒋介石与红军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更是看到了未来的趋势。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军阀,刘文辉早已意识到蒋介石政权并不稳固,红军的力量则日益壮大。虽然表面上他对蒋介石俯首称臣,但内心中,他并未完全认同蒋的统治模式。

当他决定不炸桥时,他不仅是在为自己保住地盘,更是在为未来的局势留一条后路。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联合其他 *** 将领在彭县宣布起义,正式脱离蒋介石政权,成为了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一环。

这一决定不仅帮助川康地区顺利解放,也为他自己赢得了新的政治生命。

刘文辉当初不炸桥的决定,如今看来,更是一种深谋远虑的高明之举,既保住了自己,也为红军的胜利创造了机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10/608872.html

“红军飞夺泸定桥,刘文辉为何只拆木板不炸桥?如今看来方知其高明” 的相关文章

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纳

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纳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

李通在历史上都有何战绩?最后是什么结局?

李通在历史上都有何战绩?最后是什么结局?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曹操手下猛将如云,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一流水平,诸如五子良将、两夏侯和曹氏宗族大将等,然而,有一位大将,勇冠诸将,曾率军痛击张绣,迎战关羽,成为关羽劲敌,但是,却英年早逝。而在演义中,他非常倒霉,刚出道就死在马超枪下,成为打酱油...

乾隆上位后大肆给宗亲翻案 乾隆为什么和雍正做对

乾隆上位后大肆给宗亲翻案 乾隆为什么和雍正做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继位后,大肆为旧朝宗室翻案,他为什么偏要和雍正唱反调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对于乾隆来说,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一年。这一年,乾隆正式为多尔衮平反昭雪,恢复原爵;这一年,他下令将已去世36年的弘晳恢复原名,收入宗籍;这一...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的确败走华容道,但此时追击他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这里单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很精...

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还不知道:曹丕托孤,为什么还是没有阻止司马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丕英年早逝,40岁的时候就死了。历代皇帝死的时候,肯定会托孤,因为他的孩子曹睿才不过23岁。论狡诈,曹操乃一代奸雄,曹丕可谓得他亲爹的真传,在怀疑别人这地点上,他比他...

雍正上位后对好几个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要放过老十

雍正上位后对好几个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要放过老十

还不知道:雍正皇帝上台后,囚禁了好几个兄弟,为何只放过了老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放过老十胤?的目的,可谓是“心机重重”。康熙末年,一场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九子夺嫡”风波,让康熙皇帝的几个儿子,主动或是被迫地参与进来。最终,在经过激烈“角逐”后,皇四子胤...

历史上庞统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庞统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有云:“伏龙、凤雏,两人得一 ,可安天下。”伏龙即卧龙先生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庞士元的号。能与诸葛亮齐名,庞统的智谋应该是不容怀疑的。确实,伏龙、凤雏作为正副军师,一度共同辅助刘备建功立业。但诸葛亮是三国演义...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还不知道:为什么唐朝的三品官员就可以被称为宰相了?一品二品大员们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协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最高官员就是宰相。宰相是帝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官员充当。在秦汉时宰相是相国、丞相、大司徒;在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与侍中、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