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0)87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刘琮举州投降。在当阳击溃刘备后,曹操准备乘势进攻江东,江东群臣面对曹操大军绝大多数都主张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更高的张昭为首,自此投降成为了张昭的人生污点,他也因此被戏称为“带投大哥”。

小说《三国演义》中说孙策临终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因此网友们更是调侃,孙权是不是听错了,对曹操是战是和这种事应该问周瑜,不应该问张昭啊!调侃归调侃,今天我们来说说,如何看待张昭主张投降这件事?

观点一:各顾妻子,挟持思虑

权抚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江表传》

以上这段记载出自《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当时以张昭、秦松为代表的群臣都主张投降曹操,只有鲁肃没有发言。于是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马上跟了出去,表达了自己主战的意见,同时建议孙权召回带兵在外的周瑜。

周瑜回来后表达了坚决抵抗的决心,并且为孙权详细分析了曹操方面的四个劣势(北土不安、不善水战、马无藁草、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孙权听后大为激动,抚摸着周瑜的后背说出了上面的一番话,孙权认为张昭等人主张投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各顾妻子、挟持思虑。

其实鲁肃劝孙权的一段话也基本是这个意思,鲁肃对孙权说:“我鲁肃是可以投降曹操的,凭借我的家世名声,投降后不会影响我在曹操那里做官,但如果将军您投降曹操,结果如何就未可知了!”的确,以张昭天下名士的影响,投降后待遇不会比现在低。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观点二:遵守孙策遗命,缓步西归

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吴历》

这段记载说的是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临终之前遗命由张昭辅佐孙权。我们先不讨论“君便自取之”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后一句话“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如何解释“缓步西归”呢?有不同的说法,一是易中天先生的说法,指江东集团撤出江东,回到江西,或者说淮南地区。江东集团中有很多淮南地区的人,包括孙策也是从袁术那里渡江进入江东的,说回到淮南地区是“西归”也说得通。

但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如果孙权等人连江东都待不下去了,那么回到淮南地区会更加难受,将会受到曹操以及江东新势力的两面夹击,这恐怕不符合孙策的预期。所以小编还是倾向于黎东方先生的说法,“缓步西归”的意思应指归附于江北的曹操。

因此有观点就认为,张昭主张迎接曹操,归附于曹操实际控制的东汉朝廷,本来就是守不住江东的退路。所以张昭主张投降并没什么大问题,他是在按照孙策的遗命行事!

我的看法

《资治通鉴》记载张昭是这样说的:“曹操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动辄以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我们如果进行抗拒,就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我们所依仗的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由曹操接管,再加上步兵,水陆并进。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而双方势力又非常悬殊。因此,更好是迎接曹操,归附朝廷。”

张昭的意思非常明确,分为三个层面:之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大义,抵抗没有依据;第二,从现实来说,本来我们所依仗的是长江天险和水军,现在荆州为曹操所有,长江天险不复存在,曹操也有了荆州水军;第三,双方实力悬殊,曹操本身兵力就多再加上刘表的水军,我们抵抗不可能取胜。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张昭的分析是非常实际的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也确实那样,而且并不是张昭一个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应当投降。而认为应当抵抗的其实只有两个人——鲁肃和周瑜(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而且张昭他们投降的是东汉朝廷,不是向曹操投降,所以张昭其实没有什么大错。

但不可否认的是,张昭也是有不足之处的,那就是他的战略眼光不足。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都看出了曹操的弱点,并且认为如果孙刘联合起来,击败曹操是可能的。而张昭则直接放弃抵抗,准备迎接曹操大军,这的确是他犯得一个错误。

史书记载,张昭是一个容貌谨严,性格刚强的忠正之士,自他受孙策遗命之后,尽心竭力的辅佐稚嫩的孙权,为东吴兢兢业业立下许多功劳。如果说他是为了一己私利选择投降曹操,那我是不认可的,我更倾向于由于眼光的局限性,导致张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所以选择按照当年孙策的遗命,归附于朝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2138.html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在朝廷任职,德...

张廷玉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张廷玉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说起张廷玉这个人,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廷玉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礼遇,而且是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可见其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但晚年的张廷玉却因为自己的小小“瑕疵”而酿成大错。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君要...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还不知道:嬴驷即位之后,为何要处死变法图强的商鞅,甚至将其尸体车裂?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秦国国力弱小,时常遭受他国侵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秦孝公发求贤令,后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历经二十余年,方使秦国逐渐强大。然而,秦孝公去世之后,即位的...

赵云和魏延相比 刘备为何要区别对待两人

赵云和魏延相比 刘备为何要区别对待两人

还不知道:刘备为何冷落赵云重用魏延?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汉中之战公元219年,经过两年鏖战,刘备终于击败了曹操,夺下汉中。这一战在三国史上的总被忽略,普遍认为比不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重要。但实则汉中之战的影响,最起码要比夷陵之战更大。其一:人们虽...

曹魏三代人都知道司马懿会反 最后为什么都要重用他

曹魏三代人都知道司马懿会反 最后为什么都要重用他

曹操、曹丕和曹叡明知司马懿会反,为何还要重用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晋书帝纪》在汉末三国的历史进程中,若非看到最后,真的很难想象,三国会全灭,天下会被一个半路杀出的司马懿篡夺。然而,奇妙的是,曹操...

汪由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汪由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汪由敦(1692-1758年3月1日),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清朝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又兼署了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老诚敏慎...

秦国和赵国不是同一个祖先吗 两国为何打得你死我活的

秦国和赵国不是同一个祖先吗 两国为何打得你死我活的

对秦国和赵国800年前是一个祖先吗?为什么两国打得你死我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把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和赵国国君的祖先追溯到商纣王时期,他们都是商纣王重臣飞廉的后代,所以,秦赵本来就是一家人。秦赵两国国君在商朝时虽然是一家人,但到了战国时期已经世殊事异,争斗很正常。接...

庞德到底在执着什么 庞德为何宁愿死都不投降关羽

庞德到底在执着什么 庞德为何宁愿死都不投降关羽

对庞德宁死不降蜀汉,让他如此执着的原因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让庞德誓死忠于曹魏而不降关公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四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众所周知,庞德原为马超部将。马腾死后,马超联合韩遂起兵报仇,无论是渭水之战的无限风光,还是兵败后的突围逃亡,庞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