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0)94

对夷陵之战中,刘备昏招频出,随军的马良为何无动于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时期在《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渲染下,当时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事件都为大家所熟知。而且人们往往都是以刘备的季汉(蜀国)视角来审视这一历史时期的,每当季汉集团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心痛不已。

而在历史上季汉在夺取汉中之后可谓直接从天堂跌落谷底,在襄樊之战中关羽被魏吴联军击败之后,季汉不但折损了这员虎将,更是失去了整个荆州地区。

之后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发动的夷陵之战更是损失惨重,直接失去了短期内问鼎中原的可能。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选择在河谷口扎营,狭窄的地形让季汉军队的营地绵延七百里,这给了陆逊分段击破的可能。

在当时的季汉军中,有不少出色的谋士,其中就包括被荆州人士盛赞的马良,那么他为什么没能点出刘备的问题呢?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上图——马良剧照

一、马良的能力分析

三国时期的季汉不知为何没有设置史官,因此人们对于当时蜀地发生的事件和人物都缺乏足够的认知。不过那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依然可以青史留名,马良便是其中之一。

马良是襄阳宜城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这让马良和他的兄弟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但文采出众,还颇有政治才能。

其中马良在兄弟五人中名声最响,当地百姓经常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里面提到的白眉正是马良,他出生的时候眉毛间便有淡淡的白色,因而也被称为“马白眉”。

在刘备出任荆州牧的时候,马良已经二十二岁了,喜爱贤才的刘备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名声在外的年轻人,征召马良做了州从事,马良对于刘备也十分敬仰于是欣然接受了邀请,之后马良便一直在荆州当地从事治理工作。

在诸葛亮随刘备入蜀之后,马良便成为了关羽的左膀右臂,帮助他协调州内大小事务。从当时荆州安定的发展状况来看,马良应该是一个内政达人。

除了内政能力之外,马良的外交水平也是十分突出的,这从马良在史书中记载的功绩中就能看出来。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上图——马良与关羽

在马良任职荆州的时候,吴蜀两国还处于结盟状态共同抵御北方的魏国。为了稳固两国的关系需要经常派遣使者往来,而马良就是诸葛亮选定的使臣。

在马良出发前往吴国之前,诸葛亮曾经致书孙权,向他称赞马良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官员,孙权之后也以贵宾之礼接待了马良,他也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外交工作。

在刘备准备进攻东吴之前,为了稳定后方局势,并争取尽可能多的盟友。他曾经派马良前往武陵一带的五溪蛮部落,希望他们能够加入自己的队伍。

在马良的斡旋下,这些部落的首领纷纷响应了刘备的号召,不但接受了季汉赐予的印信,还派兵加入了东征的队伍,这让刘备的大军声势更加浩大。

从马良最重要的两次政治任务中,我们不难看出身为名士的马良最适合的角色乃是外交使者,因为他不但有着不俗的名望,还有高贵的品行,这都是使者的必备素质。

刘备之所以让马良加入东征的队伍,可能也是希望其能够在之后的外交工作中起到作用,并且还能安抚照顾蛮军部队,并不是希望他要在军谋上做出什么贡献。

二、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原因

对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原因,大家的看法一直都比较统一,那就是为被东吴杀害的关羽复仇。虽然刘备和关羽不像小说中那样是结拜的义兄弟,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亲密的,这样的理由也算充分。

但是作为一名政治家,刘备在一生中遭遇的挫折并不算少,他为关羽之死发兵的可能虽然存在,但是其背后应该有着更重要的诉求。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上图——荆州之战前三国疆域图

我们知道季汉政权的发展路线基本是按照刘备和诸葛亮隆中对的方向前进的,而达成最终统一的关键条件就是季汉一定要得到益州和荆州这两块风水宝地。

这样他们就可以对关中形成足够的压力,一旦夺取长安,那么一统天下就有可能实现了。

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从关中发家,在站稳了荆州益州二地之后迅速消灭了北齐和南陈,这说明隆中对的战略路线是有很高可行性的。

不过在丢失荆州之后,季汉便只能从汉中方向向曹魏用兵,这对关中的压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保持竞争力,刘备集团必须重新夺回荆州,这样才有和另外两家分庭抗礼的资本。因此对于刘备来说,夺下荆州才是之一要务。

但是如何拿荆州又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会简单地认为刘备东征就是想要凭借武力把荆州硬抢回来。

但实际上夷陵之战中刘备的进军速度并不是很快,他在失败之前一直和东吴军队隔江僵持,这说明相比于击败东吴,刘备可能更希望他们服软。

因为刘备知道就算自己能够击败东吴,他也不可能将其全部消灭,最多只能拿回荆州。但这样势必会让两国的军力都受到折损,此时一旦曹魏发动进攻,那么就算自己获胜恐怕也是得不偿失。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上图——曹丕无疑是夷陵之战中的变数

为了稳定局势,吴蜀联盟依然是大势所趋,因此其希望通过施压逼迫东吴归还从自己手中抢走的荆州,然后与其达成和解,继续抵抗北方的强敌。

而且在刘备出兵东吴的时候,曹丕也刚刚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做了皇帝。刘备推测其需要立下战功稳固自己的帝位,吴蜀相争下他不可能坐视不理,定会出兵攻吴。

因此刘备寄望于东吴在两方压力下向自己求和,这样既可以夺回荆州,如果处理得当,还有可能重创曹魏。

由此我们可以见到在刘备的设想中,和东吴的外交交涉是夷陵之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马良也极有可能是为出使任务准备的人才。

三、刘备的刚愎自用

不过就算马良是一个预备的外交人才,但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战术安排和营地建设实在是漏洞百出,曾经与名将关羽共事多年的马良不可能看不出来,他又为什么没有提出改良建议呢?

笔者认为这和夷陵之战前后刘备的状态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的马良估计是不敢向刘备提意见的。

在我们的印象里,刘备是一个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的老好人。但是在夷陵之战前后,由于关羽张飞先后意外去世,曹丕也篡夺了汉室的皇位,这让刘备备受打击。

他不得不在十分悲痛的情况下自立称帝,这让他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上图——季汉名臣黄权

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夷陵之战的刘备变得多疑而敏感,曾经无比信任下属的他开始固执于自己的想法。

在他们出兵之后不久,担任治中从事的黄权对刘备的行军思路提出了一些意见,他认为蜀军乃是顺流而下,这让他们进军容易退兵较难,为了保全大部队,他主动申请带领部分水军先头部队到前面打探虚实:

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出自《三国志·黄权传》

黄权的这个意见可以说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刘备似乎对于自己的水军十分不信任,他做出了放弃水军的决定。

而黄权的这个提议显然和刘备的主张不符,刘备不但没有接受他的建议,还将他调任为镇北将军,驻守当阳,远离了夷陵之战的决策层。

相比于黄权,马良在军事方面的经验更加不足,而且地位也较低。连黄权都遭到了刘备的粗暴对待,因此马良纵使能看出刘备的错误也是断然不敢提出的。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上图——东吴士兵火烧连营

四、结语

在人们阅读历史的时候,经常会陷入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过分强调了英雄人物的个人作用。

比如在夷陵之战中,刘备领导的蜀军在营地选择上犯了十分低级的错误,就有人认为只要有人敢于指出问题,就能扭转战局。

但实际上的战争远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刘备在出兵的时候很有可能并不想和东吴拼个你死我活,这就对其战场的选择提出了要求。

他不能太过深入东吴国境,又要有足够的驻扎营地,这让他不得不将军营选定在夷陵一带。而那里狭长的地形让刘备不得不采取连营的方式,这看似愚蠢,但可能是唯一选择。

更重要的是,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已经进入了相当敏感的状态,他不再像从前那样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变得固执而不近人情。在其出兵之前,反对出兵的秦宓就已经被其囚禁起来,能力出众的黄权之后又被调离了战场,这让其他人不敢再谈论刘备的决定。

更何况马良只不过是一个为外交预备的使者,就更不敢在战术安排中插手了,纵使他有再多的谋略,也是没有施展之地的。

注:

本文关于夷陵之战的描写,参考自《三国志》、《资治通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2184.html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的相关文章

吕后掌权时期,刘邦的儿子分别是什么下场?

吕后掌权时期,刘邦的儿子分别是什么下场?

吕雉,汉高祖刘邦之妻,掌握政权达15年之久。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皇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但朝政大权却是掌握在刘邦的老婆、汉惠帝的生母吕后手中。吕后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残酷型的女政治家,特别是对待戚夫人的恶毒,简直是令人发指。包括吕后...

嫪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又如何大的权利?

嫪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又如何大的权利?

嫪毐,为战国末期秦国的长信侯,帝太后赵姬的宠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嫪毐是战国末期的著名人物,是秦国太后赵姬的情夫,还跟赵姬生了两个儿子。最后因为二人私通事情败露,嫪毐不得已起兵谋反,但因为寡不敌众被秦始皇处死。那么嫪毐为何未能杀死嬴政,立自己的儿子...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都需要宫女扶着 她们身体有那么弱吗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都需要宫女扶着 她们身体有那么弱吗

对清朝后妃走路时,为何要宫女扶着胳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经常看清宫影视剧的朋友不难发现,清朝后妃在走路时,往往需要宫女或太监搀扶。对于古代的达官贵族而言,出行以他人搀扶,主要是为了彰显身份地位,而对于清宫后妃而言,这个却不是主要原因,她们之所以要人搀扶,主要与所...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清朝第五位君主,是清盛世承前启后的大政治家。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中华上下五千年,83个王朝更替,559位帝王更迭。559位帝王,我最为偏爱的是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对于他的喜欢,不是因为影视剧对于他的魔改,而是尊重历史,结合史实,雍正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一位不慕美色,不喜享乐,只为百姓的皇...

都是一方霸主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都是一方霸主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对曹操为何那么佩服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2年,曹操为报赤壁战败之仇,亲率大军40万与孙权对峙于安徽省濡须口。可是曹操看到孙权兵船上刀枪耀眼,防守森严,士气旺盛,找不出一点儿破绽,于是发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感慨传到了长子曹丕耳...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对诸葛亮带着诸葛均,为什么诸葛瑾不带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但是史书没有明载两人是否同父异母兄弟。从《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来看,两人同父异母的可能性比较高。诸葛瑾传转引吴书记载:“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这就是说,诸...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很多人都说康熙是因为过于疼爱孙子弘历,才最终决定传位给皇四子胤禛,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这还要从当年雍亲王府的首次见面说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整个清廷都笼罩在“九子夺嫡”的肃杀氛围中。希望渺茫的皇四子胤禛决定走亲情路线,借着赏花的名义,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