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600多名吴姓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揭开了一个埋藏650年的秘密

中国历史1周前 (05-10)6

文|沈言论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从小到大,吴元大都想不通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他们明明姓的是吴,但是祭祖的时候,上面的牌子无一例外都是姓张,这实在是太不对劲了。

在吴元大搞清楚事情的原因之后,就开始为了一件事而不停奔走,最终在2005年,吴元大拉着他们村里600多户同为吴姓的村民,希望能将姓氏改为张姓。

改名字还好一点,但是改姓氏就要麻烦上不少了,更何况600多个人都要改姓氏,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为了能达成改姓的心愿,他们也是跟工作人员道出了实情,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他们能如愿以偿吗?

生姓吴,死姓张

吴元大的老家在江苏姜堰的城北村里的吴家舍村,从这个村的名字就能看出来,这个村子里基本都是吴氏的人。

不过吴元大一直都在游说村民把姓氏改成张,即便是在后来自己已经长大了,在外面做生意,但每次回家里的时候,他就会开始跟村民们讲道理。

在吴元大的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同意变更自己的姓氏,他们同意吴元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原本就应该姓张。

只不过村民们一直都习惯了,觉得改姓氏太麻烦,也没必要改,但是在有了吴元大做牵头人的情况下,村民们也都愿意试试,成功了也能圆了她们的心愿。

没错,改姓氏这件事不仅仅是吴元大的一厢情愿,更是整个村里姓吴的人的共同心愿,而这件事是吴元大从小就发现的。

小时候吴元大跟着家里人去祭祖,发现了上面的牌位上每个祖先都是姓张的,不过当时的吴元大年龄还小,也没把这种事放在心上过。

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吴元大也意识到,他们的祖先的姓氏应该跟他们一样才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祖先姓张他们又为什么要姓吴呢。

再后来,家族的一个长辈去世,吴元大才发现并不是说他们的祖先姓张,因为这个长辈他记得很清楚也是姓吴的,但是在去世之后,亲人们把他的姓氏改成了张。

心中的疑惑达到了顶峰,吴元大问了自己的爷爷,这才知道他们有一个祖训这样规定的,活着的时候要姓吴,但是死了之后就把姓改为张,这个祖训是600多年前传下来的。

具体到底是为什么,爷爷也不清楚,而吴元大却对此无比好奇,他实在是太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有了这样的祖训。

根据这个600多年前,以及姓张的这两个线索,吴元大锁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元朝末年时期的张士诚。

吴元大可不是随便瞎猜的,他查了相当多的资料,甚至连张士诚的人生经历从头到尾说个七七八八,而且他们姓吴也是很有可能的。

隐姓埋名的后代

张士诚跟朱元璋是同时代的人,两人都是元朝末年时期的起义军领袖,只不过都是各自为营,朱元璋立国号为大明,而张士诚则建立了大周。

虽然张士诚扎好大本营的时间比朱元璋早,但是实力却远远不如朱元璋,一山不容二王,立场不同的俩人自然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张士诚很快就成为了朱元璋的手下败将,最终选择了自缢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自缢之前,张士诚还是做了一些安排,张士诚一共有五个儿子,他知道自己兵败之后,朱元璋也不会放过自己的骨肉,因此让妻子放了一把火,他的妾室都被烧死了,伪装出几个孩子也身亡的迹象。

但实际上张士诚已经把自己的孩子秘密转移了,其中有两个孩子被一个温姓的人抚养,后面也都一直姓温,不过他们一直记得张士诚是他们的祖先,这些也一直被记录在族谱当中。

除了这两个改姓温的孩子外,其他的孩子也都各自被转移,过起了东躲 *** 的生活。

而张士诚的影响并没有就这样结束,他的堂兄弟还在积蓄力量,大权在握的朱元璋得知消息,决定彻底排除威胁,不光是张士诚的血亲,就算是支持他的人也要被清扫。

在这样的情形下,张士诚的后人只能在一次转移,为了保险起见,他们也只能改姓过起了隐姓埋名的人生,这就是当时的“洪武赶散”事件,而且正好是迁徙到苏北这一代。

600多年前的祖训,时间方面吻合,地理位置也吻合,吴元大相信自己的推断,他们肯定是张士诚的后人,“生姓吴,死姓张”就是先祖们为了躲避麻烦传下来的祖训。

但是为什么姓吴,这方面无从考究,吴元大到处搜集也只是找到了一些没有什么依据的说法——当时为了避难,张士诚其中的一个孩子跟着自己姓吴的外舅生活,自然也开始姓吴了。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清朝时期传下来的牌位,上面笼统的提到了改姓吴的这件事,让吴元大他们更加确信他们就是张士诚的后人了。

结语

吴元大和村里人将这一切线索串起来之后,最终决定一起去把姓氏给改了,认祖归宗这件事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找到祖先了,那肯定要改回祖先的姓。

不过这件事是否真实,根本就没办法去考证,是否真实也还有待考量,最重要的是全村600多户人,集体要改姓,这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啊。

改回本姓认祖归宗是这些村民们更大的心愿,在他们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有不少村民都成功的将姓氏改回了张,他们也参加了张氏的祭祖仪式。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觉得一个姓氏而已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但也有人认为认祖归宗是头等大事,对此你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可以把自己的观点留在评论区当中一起讨论一下。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不见于正史的“洪武赶散”,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紫牛新闻,2021-08-31

《己亥年张氏祭祖大典:逾5000名海内外张氏后裔聚首清河》,中国新闻网,2019-05-2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5/594769.html

“600多名吴姓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揭开了一个埋藏650年的秘密” 的相关文章

曹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名将 两次击败诸葛亮北伐却被演义误读了

曹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名将 两次击败诸葛亮北伐却被演义误读了

对曹真:两次击败诸葛亮北伐,被演义“误读”的一代名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28年,曹真率兵攻打街亭,击败马谡,截断了“汉军”粮道,诸葛亮只好撤兵返回汉中,首次北伐失败。可惜,《三国演义》中的曹真,被弱化了,是一个碌碌无为之人。曹真,魏国名将,曹操养子,骁勇善战,足...

蒋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蒋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南宋,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共9帝。共152年。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知道蒋捷,是他的《虞美人。听雨》,短短的一曲,却道尽了他漂泊孤寂的一生。作为宋末的进士,还没来得及赴任国家便灭亡了,一生的悲欢离合颠沛流离尽在《虞美人。听雨》中!一,青年才俊崭露头角高中进士...

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 韩信为什么还要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 韩信为什么还要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还不知道:韩信攻下齐国,为什么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为何说戳中了刘邦痛点?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一是为了更好统治齐地,二是为自己争取利益,他这样做无非是想说明齐地的重要性他自己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一,韩信求封的理由也...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玄武门政变”对于李渊来说是残酷的,儿子们互相厮杀,两个儿子被杀死,并且脑袋还被割了下来。十多个孙子,也在一日之间全部被杀光。当时李渊已经60岁了,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他情感上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不过,...

萧何月下追韩信拉他一把 萧何最后帮助吕后除掉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拉他一把 萧何最后帮助吕后除掉韩信

萧何曾月下追韩信,后来为何不帮韩信,反而为吕后谋划除掉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萧何和韩信之间的故事早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来说明,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因为萧何而青史留名,成为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同时,韩信的被杀也和萧何有直接的关系。...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没有同意立庙 刘禅这是对诸葛亮不满吗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没有同意立庙 刘禅这是对诸葛亮不满吗

对诸葛亮死后,刘禅没有同意为其立庙,是要发泄不满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刘禅和诸葛亮,很多人都是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为刘禅指定的辅政大臣,“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并且告诉刘禅对待诸葛亮一定要“敬听师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诸葛亮...

有哪些与卢多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卢多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人,北宋初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多逊博涉经史,喜任术数,于后周显德年间进士,授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初,擢知制诰。屡知贡举。乾德六年(968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969年),从征太原,知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