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越作为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带来了哪些影响?
司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晋书记为次子,然史书未记载司马泰长子,应为笔误)。晋武帝司马炎从兄弟。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任骑都尉,后迁散骑侍郎加侍中,历任散骑常侍、辅国将军、尚书右仆射等职并因参与诛杀杨骏受封五千户侯,不久复任侍中,加奉车都尉,晋爵东海王。永康初年(300年),加中书令,又升任司空兼中书监。在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在先后击败了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的势力之后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司马越自任太傅辅佐朝政,辅政期间不思团结官员一致对外,反大权独揽,杀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纷纷起兵讨伐。司马越自请出征石勒,永嘉五年(311年),司马越在项城忧惧而死,至此八王之乱终结。东晋年间追谥孝献。以晋元帝之子司马冲袭封。
主要影响
王马渊源
“王与马,共天下”政治格局的形成,既是琅琊王与琅琊王氏的地域结合,又有其历史原因。王马结合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晋八王之乱后期即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对峙期间司马越与王衍的关系。
司马越是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本是宗室远亲。之所以司马越最后得以掌控朝政,除却血统最接近皇族的晋惠帝诸弟之间的自相残杀外,也与司马越瞅准时机快速发展自己有关。从光熙元年(306年)开始,晋惠帝暴毙,司马颖、司马颙相继被杀,司马越在皇族内已没有强劲的对手,成为八王之乱最后的胜利者。
司马越本身没有绝对的号召力,加上刘渊、石勒的威胁,司马越惶恐不安。于是司马越力图联系关东世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声名显赫的琅琊王氏被司马越看中,双方开始密切合作。王衍被封为太尉,王世子弟多进司马越幕府任职。王氏在司马越发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实际上就是司马越与王衍”共天下“。而在司马越与王衍的操纵下,另一个王与马相结合的政治中心正在形成,就是琅琊王司马睿与琅琊王导在徐州相结合。洛阳司马越与王衍的组合,下邳司马睿与王导的组合,都是日后建康“王与马共天下”的前奏。
永嘉政局,纷乱异常。刘渊等交侵于外,怀帝、司马越构嫌于内,州郡征镇叛服不常,流民暴动此伏彼起。王衍为保全其家族,劝司马越命司马睿偕王导南下和平无事的建邺。司马越为了稳定江左,使之成为中原的根据地,同意了任命。而司马越、王衍在刘渊、石勒的紧紧相逼下,无意南渡,却想东归故里,不料司马越死于途中,王衍也被石勒杀死。政治重心转移到建邺,开启了东晋立业江左的局面,也形成了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基本政治结构。
幕僚影响
西晋司马越幕佐现可考知79人,加上辟而未就者12人,则为91人。他们分布在15州近50郡,绝大多数为士族和低等士族,沾染玄风之士约比儒学之士多出一半以上。其中琅琊王氏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司马越幕府的中坚力量,这也直接左右了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架构。司马越幕僚是朝中权臣幕府中规模更大、人才最多、玄学化程度更高的一个,对东晋建国有深刻而直接的影响。
人物争议
关于晋惠帝是否是司马越毒杀的,史无定论,但以史籍记载的当时状况不难发现,司马越有极大嫌疑。首先,司马越此时刚刚秉政,立足未稳,必对惠帝严加控制。若非他所指示或未经他同意,恐无人能亦无人敢做此大事。其次,皇帝中毒而亡,非同一般。司马越若非凶手,定要大兴缉查,以提高自己的声望,至少也会有所表示,以避免人们对他的怀疑。而事实上他对缉查凶手之事竟只字不提,这种不合情理的沉默恐是心虚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