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4)80

李泌是中唐史上突出的人物,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李泌,出身赵郡李氏,隋唐时期世家大族有“五姓七家”的说法,包括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隋唐的政治也掌控在这些世家大族手中,他们相互联姻,互相扶助,是当时社会上很重要的一股政治势力。赵郡李氏优良的门风,严谨的家学,为李泌的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李泌七岁能文,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是远近闻名的神童,而最著名的还是唐玄宗李隆基召见李泌时发生的事情,才使得李泌神童之名天下皆知。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李泌(时年7岁)因机遇巧合,受到了玄宗的召见。他入宫时,玄宗让正与自己下棋的燕国公张说试试李泌的能力。张说请李泌赋“方圆动静”,李泌很快说:“希望知道其中的大略。”张悦便说:“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立即回答说:“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张说听后,祝贺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玄宗非常高兴,赐李泌束帛,命李家对他善加抚养。除此之外,当时朝中的很多大臣都非常喜欢李泌这个“神童”,像张九龄、张说等等。在电视剧中李泌和张小敬初次见面的对话就是说的玄宗和张说下棋时候的故事。

勘危定乱,四朝元老

李泌成年后,非常博学,擅长研究《易经》。他经常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仰慕神仙不死之术。天宝(742年-756年)年间,隐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献上《复明堂九鼎议》,玄宗想起李泌的“早惠”,于是召他入朝讲授《老子》。因其讲解“有法”,玄宗命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太子李亨待李泌极为优厚。而《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在天宝三载,李泌当时就是和太子李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替太子掌控靖安司,才有了后来故事的发生。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李泌后来受到杨国忠、安禄山的排挤,于是干脆远离朝堂,入山归隐。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即位后,派人四处寻找李泌,询问李泌剿贼的战略,李泌断定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没有宗旨的乌合之众,目的只在抢劫。因此,他拟定战略,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诩,入河东,隔断盗魁四将,不敢南移一步。又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让叛军能通关中,使他们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劳损其精兵。而唐军常以逸待劳,剪除其弱卒。再将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与朔方军共同平叛。并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以攻取范阳。叛军失去根据地,必将身死于河南诸将之手。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泌时而出世,时而归隐,历仕唐朝的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德宗时官至宰相。而他在其他几朝中参与宫室大计,运筹帷幄,虽没有宰相的头衔,却也在实实在在的行使宰相的职能。官场的起起伏伏中能够立足并以非易事,李泌居然能在四朝中发挥宰相的中流砥柱作用,而且是在中晚唐的乱世中,可见其才能非同一般。而且,李泌文能做翰林学士,教太子读书;武能献计剿贼,讨伐叛乱;被忌害贬到地方做官,也能卓有政绩,可谓是全才。

出世入世,潇洒自如

从7岁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到68岁病逝于宰相之位,李泌的一生中,起起伏伏历仕四朝天子,最终却能够寿终正寝,可谓出世入世,潇洒自如。为在矛盾极为尖锐的朝廷斗争中求得自保,李泌在为国出力的同时,又竭力与权力中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为肃宗献计时,坚决要以白衣人的身份为国效力,以此向皇帝身边的当权者表明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以避免卷进争权夺利的斗争之中。李泌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潇洒飘逸,因为他自小就精通黄老之术,而且又善于研究《易经》,很懂得进退之道。

以谦退的态度处世,是道家和儒家所共同提倡的。《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老子》六十七章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四十四章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李泌对道家思想深得其精髓。《新唐书·李泌传》记载:德宗要授予他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的头衔,而李泌坚决要求去掉“大”字,只要“学士”头衔。后来被授予“大学士”头衔的人也多引李泌为例,不敢称“大”。在金钱方面,李泌更是如此。不争权夺利,心中只有国家和百姓,完成自己的使命就退隐,这正是李泌值得称赞的地方。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博涉经史,才华横溢

李泌除了在仕途上的成就之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根据史载,李泌“尤工于诗”,七岁时便能作文章。诗人梁肃称其“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李泌与当时很多诗人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诗人顾况就曾拜李泌为师。除文学创作外,李泌在学术上也很有造诣。他对《周易》、《老子》颇有研究,玄宗曾召他进宫进授《老子》,晚年又参与编修国史。而且李泌也很擅长书法,明人陶宗仪所撰《书史会要》称其“书体放逸”。

《长安十二时辰》中发生的故事只是李泌年轻时候一段很小的经历,但是已经足够精彩了。无怪乎在真正的历史当中,李泌的一生更是传奇,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而又懂得谦退处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善于运用黄老拨乱反正之道的作为,实在是令人心向往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141.html

“李泌在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生有何作为?” 的相关文章

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卫子夫的一生完美地验证了现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在汉宫49年,居后位38年。历史上对其评价极高,赞其为";一代贤后";。有句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主要是因为她的心已经死了。受野...

雍正继位是因为丰台大营吗 电视机演的是不是真的

雍正继位是因为丰台大营吗 电视机演的是不是真的

对雍正依靠丰台大营才平稳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历史上的雍正压根就没见过丰台大营。说雍正继位主要依靠丰台大营是出自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的说法,而这部历史大剧改编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说《雍正皇帝》,影视剧也好,小说也罢,都是艺术加工的效果罢了,与真实历史并不相同...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还不知道: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孙吴...

都说曹操生性多疑 曹操为何还将三个女儿嫁给同一个人

都说曹操生性多疑 曹操为何还将三个女儿嫁给同一个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生性多疑,为何要把三个女儿全部嫁给汉献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位,逼着汉献帝退位,华歆虽然站出来向汉献帝施压,但华歆的后台却是魏国最有权势的曹丕,他愿意将自己的位置让给汉献帝就不错了,何必要退位?当时,皇帝的皇后站在了皇...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

从一心求死到后面投降,洪承畴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从一心求死到后面投降,洪承畴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洪承畴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皇太极在攻打明朝时,为了能扩大势力,在招降明将这件事上颇下功夫。据说,明将洪承畴被俘后,不论皇太极如何苦劝,就是执意不降,一心求死。但是,为什么最终洪承畴却又投降了呢?洪承...

司马家族作为百年贵族 最后为什么会被灭族

司马家族作为百年贵族 最后为什么会被灭族

还不知道:司马家族到底得罪了谁?一个绵延百年的贵族,为啥被灭全族?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的影视剧或小说,一说起它,人们就会想到一位经典的人物曹操。他有勇有谋,但身边还有一位文武双全的人,那就是魏国大军师司马懿。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在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