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9)76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姜维是“幼麟”,是诸葛亮倾心培养的接班人,以至于有人都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大权就是姜维在掌握。历史上诸葛亮去世,继任的是蒋琬(234-246年),然后是费祎(246-253年),最后才是只有军权的姜维。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姜维的评价并不高,说他“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意思是说姜维才能不高,却极度渴望建功立业,多次北伐曹魏是穷兵黩武,搞得蜀汉国力衰弱、师老兵疲。对于如何评价姜维,小编曾有文章专门讨论,今天我们来聊聊蜀汉的灭亡姜维有没有责任?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的是,诸葛亮并没有看错人,姜维是有能力的,也是忠于朝廷,志在匡扶汉室的(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然而在我看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姜维对于蜀汉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调整汉中防守战略

“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汉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刘备发动汉中之战时,让诸葛亮增兵,诸葛亮征求杨洪的意见,杨洪答道:“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曹操征张鲁,刘备斩夏侯渊,都是为了争夺汉中之地。

219年拿下汉中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之后的吴懿、王平都沿用了魏延的战略,244年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

但是姜维认为,这个 *** 虽然可以抵御得住敌人,却无法获得大的战果。不如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军队打游击,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这样一来,可以拉长敌军的补给线,又无法就地得到粮草的补充。

长久下去,敌军疲弊,退还的时候,诸城守兵与打游击的军队,一起趁机进攻,这样就能将敌军悉数歼灭(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姜维的战略只能说是“看上去很美”,他的战略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守城将领非常厉害;二是蜀汉兵力足够多,能够歼灭魏军。

公元263年,面对钟会的伐蜀大军,事实证明蜀汉的实力只适合固守,不可能全歼敌军。由于蒋舒投降傅佥战死,钟会留下两万兵力围困汉、乐二城,率军长驱直入,汉中屏障就此轻易被突破。

临敌应对失误

由于刘禅宠信黄皓,姜维虽然掌军在外,但也惧怕出现祸端,所以在沓中屯田(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这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因为作为大将军,应该驻守汉中,而不是偏居沓中。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所以曹魏三路大军针对蜀汉的漏洞进行部署,钟会率主力十万进攻汉中,邓艾率所部三万余人自狄道向沓中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率州军三万余人向阴平桥头截断姜维的退路。人家就是打算把姜维堵在沓中,不让他回援。

姜维其实早就听说钟会治兵关中,并且给刘禅上表请早做准备(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刘禅被黄皓蒙蔽,没有采纳,但其实姜维可以自行率军前往汉中驻守,而不是等到魏军大举进攻,才作出应对,此为姜维之一次应对失误。

姜维收到了魏军已经进入汉中的消息后,终于开始决定退还。(维闻锺会诸军已入汉中,引退还)姜维从桥头南撤后在阴平遇到了北上增援他的廖化,本来还打算赶往阳安关,结果半道上听说阳安关丢了。

魏军此时占领阳安关后,西面通往武兴,南下金牛道逼白水关,此时北面已经彻底没有希望了!蜀汉的武都、阴平二郡以及关键点武兴等等蜀汉经营数十年的要塞全部岌岌可危。

姜维同廖化退回白水,另一路救汉中的张翼、董厥此时刚刚赶到汉寿(葭萌关),哥几个一合计,去剑阁守最后一道关吧!(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这个时候,姜维犯了又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他放弃了白水关和汉寿(葭萌关)!

退守剑阁虽然可以挡住钟会的大军,但却给了邓艾偷渡阴平有了成功的希望。白水关如果在手上,至少阴平桥头你是能始终保持威慑力的,后面邓艾从阴平偷袭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至此,蜀汉从汉中至阴平绵延千余里的领土丧失殆尽,设在岷山、摩天岭、米仓山以北的外围防线悉数落人敌手。

北伐过于频繁

对于姜维的北伐,除了陈寿,常璩(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孙盛及当时多位史学家都对姜维的军事行动持否定态度。而且他们否定的也不是姜维不知好歹的反抗我光明大晋,而是姜维的军事行动劳民伤财、伤害了国家和百姓利益。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其实都是不准确的。诸葛亮一生只进行了5次北伐,而且都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而我们细数姜维出兵的次数,绝对不止9次,虽然姜维北伐规模小,但没有诸葛亮的内政水平,支撑姜维出兵显得异常艰难。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公元261年,吴派使臣薛珝来蜀,回国后对吴主孙休说到蜀国情况是:“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诸葛亮在的时候能够做到与民休息,然后出兵北伐;到了姜维,由于朝政混乱,只能是“民有菜色”的局面了。

过于频繁的北伐,有没有一个能够“足兵足食”的支撑,姜维损害的是益州士族和百姓的利益,所以谯周、陈寿等许多益州士人极力反对姜维北伐。过于频繁的北伐,也的确对蜀汉国力和人心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所以当邓艾兵临成都城下,谯周就劝刘禅投降了。

不可否认,姜维一生为了蜀汉也算是倾尽全力,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由于自身能力和当时的朝政的客观状况,导致他做出了一些错误的抉择,在应对曹魏大军时,犯了一些战术性错误,对蜀汉灭亡负有一定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2046.html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的相关文章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隋代大臣,弘农华阴人,司徒杨素之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大业九年(613年),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引发了杨玄感之乱,但仅持续了两个月就迅速失败。杨玄感是隋朝重臣,文武双全,号称“项羽”,起兵反隋时受到民众的普遍响应与支持。既然如此,那杨玄...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李自成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李自成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还不知道:和朱元璋相比,李自成起义为什么会失败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史》:崇祯十七年三月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

王述:东晋时期官员,安贫守约,不求名位

王述:东晋时期官员,安贫守约,不求名位

王述(303年~368年),字怀祖,太原晋阳人。东晋官员,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述年少丧父,袭爵蓝田侯。侍奉母亲,安贫守约,不求名位。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司徒(王导)中兵属,历任琅琊王(司马岳)功曹、宛陵县令,征虏(庾冰)长史、临海太守、...

三国时期此人和诸葛亮齐名 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三国时期此人和诸葛亮齐名 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代,是风云激荡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的三国争霸,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上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最为精彩的一段华章,同时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涌现出来的历史人物,也传诵千年而不朽...

张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能怎么样?

张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能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纮与昭,号二张;纮柔克,昭纯刚。纮先死,德不亡,昭后死,誉益彰。——萧常提起东吴的大臣,大家最容易想起的是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其实这几位都是侧重于军事,东吴早期的文臣代表是“二张”——张昭、张纮。他们为孙...

欧阳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才华如何?

欧阳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才华如何?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四岁时父亲病逝后,欧阳修与母亲寄居在随州叔叔家。叔叔家经济窘迫,童年的成长环境十分艰苦。欧阳修自幼好学,家中没有什么藏书,就到别人家借书来抄,常常书还没抄完,已经基本能背诵了。叔叔安...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还不知道:何进如果不死,董卓会有机会称霸天下么?汉献帝是否就不会登基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何进是外戚集团领袖,董卓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按等级上来说,何进是董卓的上司。都说汉朝是被外戚搞残的一个朝代,的确是这样。从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就已经成为了汉朝朝廷内的毒瘤...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对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崇祯帝为何拒绝了南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哥哥明熹宗的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中兴大明;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可以说崇祯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