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1)83

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下齐国70多城,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战国有很多名将,四大名将的叫法,也只是《千字文》里的一家之言罢了。《千字文》中是这么写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简单的意思就是说,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战国的将军,打仗老牛掰了。自古以来都在宣扬他们的军事才能。

不过我们仔细看,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战国长达200多年,怎么可能只有4位名将呢?其实这4位名将,主要生活在战国末期,因此,准确来说,战国四大名将应该改称为战国末期四大名将。

乐毅和白起、廉颇生活的时代相当,为啥也没能入选呢?他可是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的猛将啊!除了战国四大名将是一家之言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一、乐毅带领的是五国联军伐齐,以多欺少。

乐毅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其实也是一名优秀的外交家。燕昭王金台招贤,乐毅成了他的亚卿。

当年燕王哙把大位禅让给了大臣子之,结果引发了燕国内乱。齐国趁着这个机会杀入燕国,攻城略地,还杀了燕王哙和子之。所以说,燕国对齐国,那是恨之入骨啊!

燕昭王作为燕王哙的儿子,被赵武灵王送回来继位。此后他便立下志愿,一定要为燕国报仇雪恨。要想强国,首先得有人才,这才有了金台招贤的美名。

乐毅为了完成燕昭王的志愿,主动出使赵王,得到了赵惠文王的信任,甚至拿到了赵国的相印。此后魏国、韩国、秦国等国都加入了讨伐齐国的序列当中。

这个时候燕昭王便将乐毅任命为上将军,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这才创造了攻灭齐国70多座城池的伟绩。有点儿以多欺少的嫌疑。

也就是说,如果乐毅只带领燕国这一个国家的兵马,很可能办不到这件事。而战国四大名将们,却只带领本国兵马,所以说,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二、五国联军解散后,乐毅没能灭亡齐国。

打下齐国70多座城池以后,齐国只剩下了莒和即墨这两个地方了。这个时候五国联军的目的基本也就达到了,因此各自瓜分了一下战利品,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剩下的两座城池,乐毅表示要带着燕国的军队亲自荡平。结果在这里乐毅耽误了很长时间,愣是没能搞定这两座城池。

这就奇了怪了,过去打得那么顺,为啥现在就不行了呢?不排除齐国这边背水一战的决心有一定作用,我认为五国联军解散,也是问题的关键。

乐毅的确很强,但也没有强到仅凭燕国那点人马就能击败强齐的地步。所以说,五国联军在的时候,乐毅能百战百胜。五国联军解散以后,乐毅立马就吃亏了。

围攻即墨多日,乐毅不仅没能啃下这座城池,反而让城中的田单,顺利实行反间计,导致自己被燕惠王给撤职了。所以说,乐毅并没有完成灭亡齐国的重任。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三、乐毅一生只有这一次战绩。

要想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名将,必须要有丰富的战争经历才行,否则人家会觉得你在碰运气。你看,由于乐毅只留下了攻打齐国的战绩,这使得我觉得他有碰运气的嫌疑,自古以来,跟我想法差不多的人,也不会少。

虽然乐毅很牛,可没法子啊,你没有更多证据可以证明他很牛,你说尴尬不?我也想替他说两句好话,可不能凭借《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就说乐毅很牛吧?这没道理。

我们看战国四大名将们就不同了。

白起一辈子打了太多仗了,楚国、韩国、魏国、赵国,哪个没有被他欺负过?据统计,他这辈子斩杀的敌军,达到了100多万人。而且百战百胜,没有打过败仗,有点儿可怕。

王翦,那就更出名了,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有5个国家就是王翦和他儿子王贲父子俩打下来的。尤其是灭楚一战,基本可以封神。

李牧也是老牌名将,过去长期在北方抗击匈奴,多次击退匈奴。后来对付秦国时,也能以孱弱的赵军,多次击败强秦,这就是本事!

廉颇,额,说实话,廉颇有点凑数的嫌疑,可能纯粹是为了押韵吧。因为廉颇的战绩也不多。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廉颇擅长防守。长平之战中挡住了白起的多次进攻。能挡住白起的,还真不多。长平之战战败后,廉颇带着为数不多的赵军,大败趁虚而入的燕军,也非常风光。

再回过头来看看乐毅,虽然乐毅名气大,可留下来的战绩是真心不多啊!所以说,让他入选战国四大名将,没什么根据。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结局:乐毅功败垂成。

乐毅伐齐,这是他唯一的战绩。可就算是这种战绩,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因为伐齐的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乐毅打了5年时间,攻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却始终没能完成灭亡齐国的重任。就剩下莒和即墨这两座城池,愣是啃不下来。

这本身已经够遗憾的了,没想到很多猜测又冒了出来。

有人认为,乐毅这是在养寇自重。毕竟打下了齐国以后,乐毅在燕王面前,还有什么价值呢?无非是鸟尽弓藏罢了,甚至还会遭到猜忌。

也有人认为,乐毅之所以不灭了齐国,是打算在齐国称王。因为乐毅在打下的地盘中,广施仁义,记住哦,不是以燕王的名义,而是以乐毅本人的名义,其目的可想而知。

还有人认为,乐毅和新任的燕惠王关系不好,留在齐国是为了防止被燕惠王清算。

不管哪种怀疑,都把乐毅推向了万丈深渊。君臣不和,这仗基本就没法打了。燕惠王果然怀疑起了乐毅,再加上过去他俩有仇,因此燕惠王果断让乐毅回国,把他给撤了。

乐毅也不是吃素的啊,他意识到自己回到燕国肯定会被清算,因此索性就跑到赵国去了。这么一来,田单可就逮到机会了,一口气收复了齐国70多座城池,乐毅打了5年的成果,顷刻间毁于一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2355.html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的相关文章

在正史中,夏侯惇与吕布二人之间的实力有何差距?

在正史中,夏侯惇与吕布二人之间的实力有何差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汉末三国时代,吕布和夏侯惇都是猛将,正史中,两人大战过,在演义中,两个人也交过手,奇怪的是,在演义中,是夏侯惇打不过吕布,但在正史中,却是吕布打不过夏侯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先看演义,在演义中,董卓挟持汉...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家今天引...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玄武门政变”对于李渊来说是残酷的,儿子们互相厮杀,两个儿子被杀死,并且脑袋还被割了下来。十多个孙子,也在一日之间全部被杀光。当时李渊已经60岁了,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他情感上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不过,...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辅佐刘备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最终,成功建立蜀汉政权。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不久,赵云病死,诸葛亮听到赵云病死,跌足而哭,说国家损失一个栋梁,我少了一臂,而张苞和关兴去世,诸葛亮得到消息,不仅大哭,并且都昏倒在地,诸葛亮为何会昏倒呢?张苞...

楼玄: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楼玄: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楼玄,字承先,生卒年不详,沛郡蕲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景帝孙休在位时,楼玄任监农御史。孙皓即位后,楼玄历任散骑中常侍、会稽太守、大司农。后来提拔为宫下镇禁中候,负责殿中事物。因多次违背孙皓心意,遭人诬陷流放广州。后又流放交阯,被孙皓逼迫自杀。人...

娄师德是什么人?他能受到王十朋的推崇是因为什么?

娄师德是什么人?他能受到王十朋的推崇是因为什么?

娄师德,字宗仁,唐朝宰相、名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1112-1171年),以坚持正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直言批评朝政受到世人的称赞,他写了一首《娄师德》诗,大意是:不顺从不和睦的事情不难纠正,只要做到别人的唾沫吐到脸上让它自己干。遇事心平气和认...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