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场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到底是跑了还是死了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3-20)59

对明朝更大疑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死了还是逃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大明建文四年(后被改为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十七日,即公元1402年7月13日,燕王朱棣攻破了当时的国家首都——京师应天府(南京),经过惊心动魄的四年,朱棣终于放心了,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但是,还有一件事儿让他始终放心不下:建文帝朱允炆在哪里?

是地,攻破了首都,但是却没找到皇帝,《明史》的记载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也就是说,朱棣还没打进去的时候,皇宫起火了,皇帝下落没有找到,燕王朱棣派人找到了皇后的尸体,然后呢?他硬要指认这是皇帝的,还以天子礼葬之。

一场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到底是跑了还是死了

宫廷起火的事情基本可以确定,极大概率是建文帝自己干的,当然朱棣不能这么说,逼死皇帝的锅太大不能背,朱棣登位后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这么说:“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意思就是:我本来是准备帮皇帝清除奸臣的,但是皇帝竟然被奸臣威逼胁迫了,被迫自己烧了皇宫。

但有一个疑问:朱允炆为何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一点最着急的就是朱棣,对于朱棣来说,虽然表面一定要说朱允炆死了(要不怎么登基),但是,从其事后的表现来看,可能他确实没找到朱允炆的尸体(比如,溥洽是建文帝主录僧,当时传闻他知道建文帝出逃的事,朱棣遂以其它罪名囚禁溥洽长达十余年),而坊间虽然表面不敢忤逆皇帝的意思,但也一直有极大的疑虑。

一场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到底是跑了还是死了

这个迷雾笼罩了整个明朝,到了中期正统五年的时候,有个和尚在云南广西边境地区谎称自己是建文皇帝,随后被逮捕调查,乃是钧州人杨行祥。当然,后果不用说,痛快地被杀了,和他同行的十二个其它和尚被流放辽东。

甚至,有传闻说,建文帝流亡海外了,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找他的。

建文帝下落,和清代所谓“孝庄下嫁多尔衮”不一样,后者基本属于野史误传,可信度基本为零;但建文帝的确是自明朝开始就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那他到底去哪里了呢?目前为止有如下几种说法。首先就是他确实被烧死了,至于尸体的问题也好解释:人都烧成灰了哪能认出来。但是,也有一种更诡异的猜测:朱棣发现了朱允炆的尸体,甚至就是他秘密杀了朱允炆,但是,朱棣在承认朱允炆已经死的同时呢?故意漏出一些破绽,比如朱允炆出逃的线索,让大家以为他没死。这有啥好处?当然有,这就少了弑君的罪名啊,自己的形象能好些。当然,这纯属臆测,没有任何证据,也不一定有可行性。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朱允炆没有死了,流传最广的是他出家当和尚去了。

现在甚至有传言法国球星里贝里是建文帝后裔(大误)

不过,说实话,关于建文皇帝出逃下落的一些,实际上绝大多数可信度并不高,因为这些很多都是后世文人编写的奇异小说,毕竟明朝市井文化很发达,而且朱棣是相当严厉的君主,民间本就多对建文报以同情,而明后期社会腐败黑暗,很多人就借用建文帝没死表示对现实的不满,《剑桥中国明代史》就表示:“建文帝传奇故事的流传,反映了人们对建文帝及其所信奉的理想的同情”。

那民间流传的故事主要有什么呢?最主要的是说朱棣派了一个人去找他,这个人叫胡濙(yíng),永乐五年开始,他就在南方各处找人,名义上是找张三丰,但实际就是秘密找建文帝!

明史记载,永乐二十一年的时候:“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如果根据这个记载,就是胡濙在南方秘访了十几年,终于知道建文帝下落了,之前有传闻建文帝渡海出逃了,所以明成祖让郑和多次下西洋,现在知道下落了,终于不担心了。也就是说,最终建文帝的下落被在大陆找到了。

至于建文皇帝下落在哪里,众说纷纭,基本南方各省都有传闻,但都没有拿得出手的证据,而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是福建宁德疑似建文陵墓事件。

一场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到底是跑了还是死了

2008年1月,福建省宁德市金涵乡上金贝村发现了一个和尚墓,这个墓穴也是迄今为止福建发现的更大的和尚墓,当时在登山道施工中,工人意外发现一座堆着上百件石构件的古墓。而宁德当地的地方文献却没有任何有关记载,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于是陆续有人认为这是建文帝墓葬,还不乏专家,但这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一场学术不精与当地政商结合的闹剧,福建文物局2009年9月出来辟谣:此墓和建文帝没有任何关系,墓主人身份为僧人沧海珠禅师。

事实上,有关建文帝的下落,各种说法都有疑点,不过他死了的可能性确实比较高,因为如果说他没死,那首先更大的疑问就是他是怎么逃出南京城的?而且朱允炆本人可不是什么猛人,他从小娇生惯养,不可能有太强的生存能力,他如果出逃肯定是会有随从的,这个规模不可能不被发现。

其实有关朱允炆下落的传言更多是明中期流传出来的,明朝前期,即朱棣时期,没有关于建文帝的任何消息。而关于朱棣本人之后一些行为,事实上并不一定就是找朱允炆,郑和下西洋和找朱允炆关系应该是不大(因为如果朱允炆逃到海外而且几十年没动静,说实话就没有找的必要,而且如果是要找朱允炆,那航海队伍中必然会有知情者,后面的航海活动也应该有相应行程,但这些都没有任何记载),而关于《明史》,这是清朝修的,明朝中后期各种野史很多,对建文帝问题产生很大干扰。比如把胡濙巡游乡邑的故事和建文帝结合,这也是明朝中期之后的民间传闻。

现有史料中,最早直接记录建文帝出亡说的时间是在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祝允明、黄佐等人的作品,之后百姓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不断被传奇化,形成了后来的情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3/495021.html

标签: 明朝朱允炆

“一场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到底是跑了还是死了” 的相关文章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有的人说乾隆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真是这样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清朝,大家一定会想到的三个皇帝,就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他们三个打造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乾隆也是将清朝的发展推到了最高朝。可是很多人说乾...

朱标太子如果没有死的话 朱标能压制众多兄弟吗

朱标太子如果没有死的话 朱标能压制众多兄弟吗

对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标:朱元璋长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立为吴世子,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被立为皇太子,是继位早定的未来皇帝。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

汉献帝要是换成汉武帝的话 汉武帝能够翻盘吗

汉献帝要是换成汉武帝的话 汉武帝能够翻盘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汉末年,如果汉献帝刘协换成汉武帝,汉朝还有没有机会翻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如果有汉武帝的英明,汉朝是有机会再次中兴的。公元192年,王允和吕布倒戈杀掉董卓后,汉献帝的机缘就来了。如果操作得当,汉献帝就能把关中变成中央直辖地。然后以关中为本钱,拿下整个西北...

陆逊作为孙权的谋士 孙权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陆逊作为孙权的谋士 孙权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孙权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谋士陆逊?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魏蜀吴三国争霸的过程中,每一个王朝都有属于自己的谋士,没有这些谋士的辅助,主公肯定是不会成就大业的。就拿曹操来说,没有郭嘉的辅佐,恐怕曹操根本统一不了北方。要知道当时的北方有袁术这样的大诸侯,没有谋略肯定是不行的。...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如果当年听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是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门神,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歌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马上就到春节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粘窗花,还有很多人家会在自家两扇大门上贴上“门神”。而大家早已对“门神”熟悉不已,不过,你可曾想过,“门...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近3000年的封建历史中,不乏有弄权的宰相,这些人位极人臣,或仗着皇帝的宠信干预朝政,或利用手中的大权谋取私利。不过,除了这些让人诟病的奸臣之外,还有一些宰相清心寡欲,披肝沥胆,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流芳后世。在古代,有一位...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其实这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王上任之后打击上一任皇帝的臣子都快成了基本操作了。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下大家最为熟悉的李卫。李卫算是雍正捡回来的,因为雍正觉得这个人正直有正义感而且不拘小节,就把李卫带到自己的身边,李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