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岑参是谁?他的一生都有哪些成就?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11)63

岑参是,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诗歌流派之一,其中成就更大的是高适、岑参,因而该诗派又称高岑诗派。

该诗派以描写边塞的战斗和生活为主题,抒发投笔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艰苦的从军生活和旖旎的边塞风光。不少边塞诗在开拓诗歌的表现题材,以及艺术上的创新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一)之一次从军边塞

“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这是杜甫对好友高适与岑参的评价。大意是我的好友高适与岑参两人,现在他们虽然落寞不得志,但他们和南朝梁的沈约和南朝宋的鲍照一样,是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学大家,有出人头地的时机的。

岑参(约715-770年),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其家世比高适更为显赫,曾祖父岑文本曾任唐太宗朝宰相。伯祖父和堂伯父也当过宰相。岑参的父亲虽然担任过两任刺吏,但英年就早逝了。家道的中落,使岑参从小就立志振兴家族,光耀门楣的志向。

他五岁就开始读书学习,九岁开始提笔写文章。十五岁时在禽阳隐居,以便在清幽的环境中系统学习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天宝三年(744年),29岁时他考中进士,但入仕后仅得到一个参军的职位。唐代的参军官秩一般是八九品,也有七品的,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正、副处级干部。这么一个冷冰冰的低微官职,与他的远大理想差得牛鼻子远,在京城不咸不淡地干了四年,他就仗剑骑马,千里迢迢来到西域,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负责文书工作。

安西四镇节度使驻地在龟兹都城(今新疆库车地区)这里是大唐的西部边陲了,再往西行就是中亚诸国。这里充满了异域风情,广袤的大漠、飞沙走石、雪原火山......启迪了他的创作灵感。但初次出塞,他还不太能适应充满艰辛的军旅生活,思乡之情也经常萦绕心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在西域待了两年后,岑参回到了长

(二)第二次从军边塞

度过了三年半官半隐的生活后,不甘心平淡过一辈子的岑参再度出塞,到北疆的安西北庭副都护封常清幕下效力,由于适应了苦寒的边塞生活,官职也有所升迁,总体来说情绪是高昂的,心情也比较明快。在这一时期他随军经过了火焰山,驰骋过辽阔的大草原,边塞瑰丽的景象,加之自己对从军生活的深切休验,使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极具特色的边塞诗。

第二次从军边塞期间,他有一些轶事流传至今。752年某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公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时,在军营中遇到一个放羊娃,这娃娃是个回鹘人,十分机智勇敢,在一次大风中救了唐军的十三个士兵,并且懂汉语。放羊娃的父亲是个文化人,早年是逃难来到此地的。听说诗人岑参来此,第二天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恳求岑参给孩子当老师。岑参同意收他为义子,并带他在身边教他。放羊娃的名字改为了“岑鹘”。

在岑参的认真教育下,通过几年刻苦的学习,岑鹘学到了不少知识,不仅精通回鹘语,而且精通汉语。岑参回京城赴任时,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岑鹘没有辜负岑参的一片苦心,勤奋努力,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培养了许多汉语和回鹘的翻译,在后来的高昌回鹘王国里,岑鹘有不少后代在王国做官。

在那遥远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有一片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里面有很多具有文物价值的随葬品。前些年考古工作者在一座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张糊在纸棺上的纸片,将纸棺罩在棺材上面是当地的风俗,糊纸棺所用纸,来源于平时用过的各种纸。那纸片上有着岑判官付马料钱的记录。当年岑参是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唯一姓岑的。在1000多年后,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无意发掘出来,这真是个奇迹!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封常清被召回京保卫长安,由于他没带兵回朝,只是临时招募兵马对付,缺乏战斗力,结果兵败被杀。失去依靠的岑参不得不离开边塞重回关内。后来在老朋友杜甫等人的帮助下,曾在朝廷当过谏官,但有奸臣当道,一直郁郁不得志。

(三)岑参诗歌赏析

岑参写诗最擅长的是七言歌行,风格与高适相近,因此后人多并称二人为“高岑”。他的诗现存三百六十首。迄今有《岑嘉州集》七(或八)卷流传。《全唐诗》中编有其诗四卷。可惜的是《岑参集》十卷已失散。

岑参的边塞诗围绕边塞防卫,描述自然风光和生活,表达的情感蕴藏着深挚动人的家国之情。他笔下的一切,不管是月亮还是树花草无不带着缕缕的乡情:“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其《安馆中思长安》里,夸张的幻想使用传说中的缩地术,让远在天边的家现身在眼前。这些诗句道尽了将士们思乡之深

岑参的不少边塞诗因送别而作。因此体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真挚友情。唐天宝十三年(754年),第二次出塞的岑参送别友人武判官,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结尾那几句,将那种目送朋友离开时依依不舍之情描绘得非常深切。岑参最擅长写“雪中情”。

另一首《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写道:在风雪中如何与君赠别啊,只有攀折青青的松枝来表示留别之情。以攀折松折来表示离别之情,表达了深厚的个人交情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8759.html

标签: 岑参唐朝

“岑参是谁?他的一生都有哪些成就?”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是怎么走上称帝之路的 哪些名将是功不可没的

朱元璋是怎么走上称帝之路的 哪些名将是功不可没的

对朱元璋是如何称帝的?哪些名将功不可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元朝末年,因为元朝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对汉人的歧视政策导致天下打乱,义军四起,当时朱元璋正在跟着郭子兴带领的义军四处征战,只是区区一个小兵的他凭借骁勇善战的勇猛和善于任用贤才的谋略率先攻下南京,而后接受朱升高...

汉献帝要是换成汉武帝的话 汉武帝能够翻盘吗

汉献帝要是换成汉武帝的话 汉武帝能够翻盘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汉末年,如果汉献帝刘协换成汉武帝,汉朝还有没有机会翻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如果有汉武帝的英明,汉朝是有机会再次中兴的。公元192年,王允和吕布倒戈杀掉董卓后,汉献帝的机缘就来了。如果操作得当,汉献帝就能把关中变成中央直辖地。然后以关中为本钱,拿下整个西北...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还不知道:为什么唐朝的三品官员就可以被称为宰相了?一品二品大员们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协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最高官员就是宰相。宰相是帝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官员充当。在秦汉时宰相是相国、丞相、大司徒;在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与侍中、中...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睿真皇后,官宦世家出身,历史上记载唯一失踪的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惠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不知诸君有没有听过这首《望断西京留传奇》,歌词里描写的女主角名叫沈珍珠。穿越历史,梦回大唐,唐代宗李豫时期,皇后沈珍珠在一场战乱中失踪,给史书留下了...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对刘邦和汉武帝刘彻对比,谁做的事情更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大多数人都还是认为刘邦是“千古一帝”的,但事实上,汉武帝做的事情,的确要比刘邦多很多。刘邦乃是汉武帝刘彻的曾祖父,两人看起来隔着的时代久远,但是辈份差得并不多。关于汉武帝,人生就没...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

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是什么意思?徐晃为何要对关羽说这些话?

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是什么意思?徐晃为何要对关羽说这些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羽和徐晃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打的樊城守将曹仁不敢出战,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先派于禁督七军救援,结果,因为秋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全军覆没,曹操又派徐晃救援樊城,与关羽交战。在战场上,徐晃对关羽说,壮年相从,多蒙教诲,关羽教了...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人,后徙居洛阳,北宋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