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许攸非常有才华,为何下场却非常惨呢?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11)75

许攸非常有才华,为何下场却非常惨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1.许攸原本是个野心家

许攸本是有才华之人,孔融曾将他和田丰并列,认为这二人有智计。他原本家庭条件不错,和袁绍、曹操,都混的一个朋友圈,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少年时代。

十来岁的年纪,大家都会向往未来的日子。曹操,为人豪迈,有侠客之风,他的祖父曹腾,是东汉宦官,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父亲曹嵩,更是有兵权的太尉之职;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礼贤下士;许攸的父亲是谁,史书很少记载,但他能和上面这俩人玩的一块,自然也不是平头百姓出身。

许攸胆子很大,他曾经谋划一件大事,就是废了汉灵帝,再捧起来一个新皇帝,这样他就是一大功臣,飞上枝头当凤凰!为此,他曾做了一个严密的计划:趁着汉灵帝北巡的时候,由冀州刺史王芬,借口防止黑山贼,突然发难。这个计划成功率极大。

所以,许攸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可惜时也命也,该计划被汉灵帝提前得知,灵帝招他进宫面圣,许攸等人知道大事不好,连夜逃窜。

2.跟着老板袁绍打工

自从董卓进京城之后,许攸的好朋友袁绍,非常看不惯这厮的所作所为,甚至有那么一刻,他想过和董卓火拼。然而,火拼需要本钱,袁绍自认为无论单挑还是群殴,都不是董卓老贼的对手。

他逃跑了,跑到了冀州。很巧,许攸也在这里避难!难道冀州是个避难所吗?

是,也不是。冀州牧韩馥是个志大才疏又无强大背景的人,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待人宽厚,只奖不罚,但这也是他的缺点,因为这种做法只会导致治军不严,上令不能下达,在这乱世里面当这个烂好人,纯粹是给别人送人头。果然,当公孙瓒发兵要攻打冀州时,韩馥有点六神无主,他手里的兵更是慌乱!平时疏于练兵,真要拉开架势,冀州等于是在送死。

于是,韩馥的手下说,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把冀州让给袁绍,他们家四世三公,有很强的号召力。这样能保住韩馥高高在上的地位,也成全了他让贤之雅明。

从此袁绍坐镇冀州,广招天下好汉,许攸作为袁绍少年时代的好友,见冀州落到了好朋友手里,自然欢快得紧。他开始跟着袁绍打工,成为袁绍的幕僚。十年时间,袁绍灭了公孙瓒,吞了幽州,占据了大片土地。袁绍的地盘,物产富饶,当地人也好战,袁绍在这里招了数十万兵马,完全有逐鹿天下的本钱。此时,他的谋主有田丰、荀谌、许攸;猛将有颜良文丑,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军事方面,也有审配、逢纪等人坐镇。

兵强马壮,兵锋正盛,袁绍,要与群雄逐鹿,和老朋友曹操一决雌雄。

3.跳槽到曹操阵营

都说袁绍无能,这一点我不认可。若真是没有能力之辈,能在乱世之中,闯下偌大家业吗?每个人都有他的缺点,袁绍自然也有。公元200年,东汉末年两大军团对垒,袁绍和曹操终于交上火了。

许攸确实有着一定才能,他看准曹操兵少,献出奇策,曰:“曹操四面受敌,兵将都在外面,许都一定空虚。若此时派一支锐旅轻装前进,用闪电战奔袭许都,定然能够打下来。占据许都后,借天子令,讨伐曹贼,我们两面夹击,让他首尾不能相顾,则曹操败矣”!

袁绍的眼光却有些局限,他认为,在这里打败曹操才是上策。其实,他还有一个顾虑,若真是接了天子这个烫手山芋,届时得了天下,谁是共主?听谁号令?

双方大战如火如荼,许攸家里有人在这个节骨点犯了法,审配铁面无私,留守京师的他,自然毫不容情。许攸暗中协调,但是审配高低是不卖这个人情。事实上,冀州有审配,是袁绍之福。若袁绍最终功成,审配当属一大功臣。

许攸这个人,这时候的表现让人很失望,他竟然因为这点小事,认为袁绍不给他许攸面子,他一怒之下,投了曹操。三国中说,许攸认为袁绍听不进他的计策,才投奔了曹操。无论历史的真相是什么,这时候许攸捅了袁绍军团一个刀子,是确有其事。

4.乌巢之败

曹操得知许攸来投,来不及穿鞋,立即跑出来迎接。除了曹操一直重视人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曹操的粮草快见底了,若这个月还和袁绍对峙状态,或者不能速胜的话,他曹操将死无葬身之地。

无他,打仗期间,士兵吃不到饭,再精锐的部队,也将哗变!那不是十个八个人的事,而是数十万的部队哗变,如果真发生了这种情况,不等着袁绍军团来进攻,他们自己军队都能火拼个干净。

许攸深知曹操现状,多次询问后曹操说出来虚实,曹操问计时,许攸献出了他平生最不仗义的一计:火烧乌巢!乌巢,是袁绍屯粮的地方,许攸作为袁绍的谋主,自然这军事机密他也知晓。他和袁绍相交数十年,一起出生入死,今天,他居然将袁绍卖了个彻彻底底!

许攸把进攻袁绍粮仓的路线画的清清楚楚,建议曹操派轻骑兵火烧之,则此战必胜无疑。曹操听计后,亲自率军,领兵向乌巢出发。如果只是这样倒还罢了,许攸居然还把军团的接头暗号告知曹操,于是曹操军团换上袁绍军衣服,一路畅行无阻,直抵乌巢,瞬间袁绍军团粮草被烧了个干净,袁绍军团得知消息,军心涣散,大将张郃、高览无奈投降,袁绍逃走,曹操大获全胜。

5.不会做人的许攸

按照曹老板的性子,许攸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可以说后半辈子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但是,许攸偏偏来作死。这功劳让曹操心知肚明即可,但许攸偏偏动不动就要提上几句,说自己的厉害之处。

如果袁绍尚未被打垮,他这副尊荣,曹老板还能忍耐,但是他居然这个牛吹了很多年!直到204年,曹操军团攻占冀州全境后,许攸喊曹操几乎成了口头禅,别人称呼他明公等尊称,许攸却特立独行,喊着曹操的小名:“曹阿瞒,要是没有我,你能打过袁绍?恐怕早被袁绍弄死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他不能表现出生气的模样,只得赔笑称是。他赔笑归他赔笑,但他的手下可不这么认为,有一句话叫做——主辱臣死!许攸最终被杀了!与其说是被曹操所杀,不如说他是自己作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498844.html

标签: 三国曹操

“许攸非常有才华,为何下场却非常惨呢?” 的相关文章

单雄信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品性如何?

单雄信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品性如何?

瓦岗英雄们中,单雄信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隋末,天下大乱,翟让在瓦岗寨高举义旗。年轻气盛的单雄信率一帮少年投入瓦岗军,翟让对这个少年英雄极为看重,“与之友善。”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与足智多谋的徐世勣意气相投,结成生死之交。两人成为翟让的左膀右...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

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之后 曹丕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之后 曹丕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对曹丕登基,为何没有除掉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老板去世后,世子曹丕继承王位还没过几年,就将目光转移到了九五之尊的皇位上,对权力的渴望,就如同一只看见了肥肉的贪狼,用垂涎三尺来形容可谓是再恰当不过了。要知道,一般臣子想要谋取皇位,都要经过一系列精密的计划,但...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把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他能彻底解决内忧外患,实现复兴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一路上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其展现出来的魄力和眼光,是很多人都无法匹及的,而提到大明朝的覆灭,也会有不少人十分心疼崇祯皇帝,但是也有不少人说,如果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的话...

刘有诸葛亮曹有郭嘉 孙权身边的谋士是谁

刘有诸葛亮曹有郭嘉 孙权身边的谋士是谁

刘皇叔有谋士孔明,曹孟德有谋士郭嘉,那么孙权的谋士会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三国那个特殊的时代,杰出的文臣武将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若谈及大家对武将的喜欢,不外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但要将那个时候的文臣...

洪秀全并没有什么实权,他为何能斗的过杨秀清?

洪秀全并没有什么实权,他为何能斗的过杨秀清?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清末农民起义领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次事变中,北王韦昌辉在洪秀全的指示下,秘密回京包围了东王府。最终东王杨秀清全家被杀。甚至连他的眷属部队也被连根拔起,天京城内血流成河。我们知...

徐晃被曹操成为战神 徐晃为什么还死的那么憋屈

徐晃被曹操成为战神 徐晃为什么还死的那么憋屈

还不知道:徐晃曾被曹操奉为战神,为何死得如此憋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武将。而在这其中徐晃作为曹魏势力当中五子良将之一,可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武将了。而纵观徐晃的一生,可以说是纵横沙场,战功赫赫。为曹魏的建立与壮大立下...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卫子夫,出身微贱,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卫子夫最终死于巫蛊事件。精明一世、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笔墨。在不同学者的心目中,对刘彻的评价褒贬不一。刘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历史功绩可圈可点,但对他的非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