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文帝为什么葬在白鹿原

中国历史1周前 (11-21)4

说道汉文帝陵墓霸陵,很多人都会疑问为何放弃了祖陵区,将地址选在白鹿原。而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因为受到了昭穆制度限制被迫别葬,而是为了解决其母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并兼顾扼守交通要道、防御东方诸侯的政治需要,同时汉文帝的个人情感,也影响到霸陵的选址。

1、解决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

史书记载:汉文帝之母薄氏原是魏王豹妾妃。公元前204年,魏王豹死,刘邦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汉文帝即位后,薄氏被尊为皇太后,其陵墓礼仪问题自然会提上议事日程。

当时刘邦已葬长陵,古代有夫妻一体、生死相恤、坟墓相从的观念和葬俗,西汉也有嫔妃祔葬帝陵的制度性规定。因此,按常理薄氏应该入葬长陵,陪伴高祖左右。

然而,吕后此前已作为正妻与高祖合葬,长陵按规制是不能出现两座皇后陵墓,薄氏欲葬长陵,只能以嫔妃的身份祔葬,这明显贬低了已被尊为皇太后的薄氏。倘若如此,勿作他论,仅从情感来讲,汉文帝也是不能接受的。

古人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因此,汉文帝的陵寝离开咸阳祖陵区,另择新址。其母薄氏则以近孝文皇帝霸陵为由,顺理成章在霸陵附近以皇太后之礼营建陵墓,薄氏丧葬礼仪问题便迎刃而解。

2、碍于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汉初,政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东方的政治势力,即六国旧贵族和异姓诸侯王;其二,北方的游牧部落,即匈奴。

为了消除这些威胁,汉高祖刘邦在分封不久,就确立了逐一翦除的方针,经过八年的时间,异性诸侯王的威胁几乎消灭殆尽,但六国余孽妄想复辟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另外,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虽以和亲的办法避免了大 *** ,但匈奴仍不时南侵抢掠。

这些问题,汉初在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彻底解决,只好采取防范的措施来化解。皇帝陵墓的选址必然会为当时的政治服务,因为其附设的陵邑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防范手段。

汉高祖刘邦将陵墓建在与京城长安仅一水之隔的咸阳原上。长陵位于长安正北,控制着北向甘泉宫的驰道,由甘泉宫所在的云阳再向北,有直道直通北边长城防线。因此,高祖刘邦在此建设陵墓,设置陵邑,徙民移居,等于在京城北侧设了一道缓冲的防线。

此后,汉惠帝安陵又建于长陵西侧,同样也设陵邑,迁徙民众。此举不但加强了京城长安正北的防御力量,也能起到缓解来自西北威胁的一些作用。

汉文帝即位时,其父兄以陵墓的形式已经在京城北侧建起了一个缓冲地带,但长安以东除了关中东部的函谷关、东南的武关之外,却再无屏障。一旦关隘陷落,京城即危在旦夕。

秦末,刘邦攻破武关,进军霸上。秦王子婴很快就从咸阳出降。刘邦破秦不久,项羽突破函谷关进军鸿门,刘邦只得亲赴楚营,卑辞言和。这些史实都说明,函谷、武关失守,分居渭水两岸的咸阳、长安即无险可守。

所以,为防止京城受到来自东方的直接威胁,必须控制交通要道,缓冲压力,屏卫京师。在此情形下,汉文帝可选的措施之一,就是仿效其父高祖刘邦,在关键位置修建陵墓并设置陵邑,迁徙民众,形成屏障。

如此,霸陵的选择就只能在长安以东,其位置必然是东西交通要道的咽喉部位。基于以上考虑,汉文帝将霸陵建在白鹿原西北部,后又将其母薄太后的南陵,也建在西南约两千米处,同样设置了陵邑,这与安陵辅助长陵,加强其屏障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汉文帝的个人情感因素

汉文帝刘恒个人情感因素,可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汉文帝不愿葬在父亲刘邦身边;其二,对原封地代国的眷念之情。

薄姬生了刘恒之后,就稀见高祖,随母生活的刘恒或许也稀见父面。这样,势必造成他与刘邦在感情上的生疏和隔膜。而同为刘邦庶子的赵王如意之母戚夫人,却日夜待御,赵王如意也常抱居前,刘邦也明言如意是爱子。两相对比,刘恒心中感受可想而知。

此外,汉文帝对自己早年的封地代国的眷念之情,可能也影响到了霸陵的选址。汉文帝幼年离京,与母亲在代国相依为命生活了十五年。代国虽北邻匈奴,多有边患,却给刘恒母子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因此,吕后曾欲将刘恒迁到河东腹地赵国,然代王谢,原守代边。

汉文帝即位后提倡节俭,很少出巡,但却四次巡幸代国,有一次还留居两三个月之久。此外汉文帝还将两个儿子刘武和刘参封太原王,王其故地,可见其对代国的眷念之情。

据《汉书》载:汉文帝曾到霸陵巡视,家在赵国邯郸的慎夫人随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凄怆悲怀,顾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史书记载的这个历史细节,使后人能够借此一窥汉文帝的内心情感,对其陵墓选址做出较为合理的推测。代与赵同在河东,位置比邻。汉文帝给慎夫人指示家乡的道路后,紧接着提到了陵墓之事,而且意凄怆悲怀,他应该是想起了视为故乡的代国。限于当时的条件,汉文帝不能远葬代地,因而只能寄望于百年之后,魂魄能够方便回归代国。

西汉杜邺曾言:骨肉归于后土,气魂无所不至,说明当时确有灵魂出游的观念。汉墓中的壁画、画像石等多有车马出行的题材,时人认为灵魂也需要乘车出行,这就需要道路。既然如此,灵魂的居所墓葬地,建在大道旁边自然会方便出入。由此可见霸陵的选址,汉文帝颇有用意。

另外汉文帝提倡薄葬,霸陵因其山,不起坟。为了便于防水,可能需要借助白鹿原高敞的自然地势,这大概也是霸陵选址的一个原因。

综上,汉文帝霸陵选址白鹿原主要原因有三:其一,解决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其二,政治需要,即扼守交通要道,防御东方诸侯;其三,文帝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1/549846.html

“汉文帝为什么葬在白鹿原” 的相关文章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

曹昂做了什么?为什么曹操临终前觉得自己对不起他?

曹昂做了什么?为什么曹操临终前觉得自己对不起他?

曹操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虽然没在有生之年登上帝位,但也曾位极人臣,是十足的掌权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其一生风光无限。据史料记载,曹操的一生共有25位儿子,最终继承曹操霸业的是曹丕。但曹丕还有兄弟,此人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他很有可能击败曹丕,继承魏王职位,他就是曹昂。曹昂,字子脩,生母是曹操的妾室...

朱标死后朱元璋还有其他儿子 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传位孙子

朱标死后朱元璋还有其他儿子 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传位孙子

对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们,直接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以来最为传奇的一位帝王了,完完全全的草根逆袭记,从毫无背景毫无资本的农家孩子起家,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终一步步地走上了九五之尊之位。正如我之前所说,每一位开国皇帝都...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中国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钱谦益曾经是东林党魁首,是文坛领袖。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他是一个风流才子,流连烟花柳巷,与秦淮八艳是好朋友。后来他明媒正娶秦淮了八艳之一柳如是。柳如是是然是妓女,但是她有才学,有气节。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毛玠当初深得曹操的器重 曹操为何差一点将人杀了

毛玠当初深得曹操的器重 曹操为何差一点将人杀了

还不知道:毛玠是曹操的重臣,劝其迎接汉献帝,后来为何差点被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八年(216年)五月,曹操进封魏王,但是曹魏集团内部却并不平静,发生了一件大事,追随曹操二十多年的重臣毛玠被逮捕下狱!毛玠虽然在《三国演义》的没什么特殊的事迹,不过在历史上还...

丁谓:北宋初年宰相,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丁谓:北宋初年宰相,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人。北宋初年宰相,“五鬼”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淳化三年,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淳化四年,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衔任福建路采访使。回朝后,任转运使,升三司户部判官。后任峡州路转运使,多次升官...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为何14年不立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她是中国历史上圣母一般的人物, 她就是李世民的结发妻子, 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 文德皇后长孙氏 ,小字观音婢, 只是你知道, 长孙皇后协助李世民, 诛杀亲兄弟及其家人, 为何还被称为一代...

李综:唐顺宗李诵第七子,生母王昭仪,受封郇王

李综:唐顺宗李诵第七子,生母王昭仪,受封郇王

李综(?-808年),本名李湜,字号不详,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唐朝宗室大臣,唐顺宗李诵第七子,母为王昭仪。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贞元四年(788年),作为皇孙,授少府监、常州晋陵郡王。唐顺宗即位,册封蒲州都督、郇王。元和三年(808年4月10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