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若斩了会如何?历史上便有此类惨痛教训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2-10)31

前言

两国交战期间,历来都有一条默认的规矩——不斩杀对方派来的使者。使者不过是个送信的,斩杀使者无异于断绝双方的谈判渠道,让战事陷入僵局。那么问题来了,这条规矩就真的从未被违反过吗?纵观历史,不乏无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先例。

看起来温文儒雅的使者,背地里也会玩些险招。公元前576年的华元之劫就是典型案例。当时,楚国大举进攻宋国,雄心壮志要灭了宋国。宋国实力弱小,顶不住楚国的攻势,只得派遣体质瘦弱、性格温和的华元前去楚国谈判停战。

华元劫持楚国统帅 楚宋议和的最初起源

眼看楚国大军压境,宋国选派了一位看似柔弱的使者华元前去楚国谈判。华元平时性格温和,从不与人争辩。然而他内心却极为聪明机敏,进入楚国大营后,他先是抱持谦卑态度面见楚国统帅子反,表达宋国愿意停止抵抗、接受楚国管辖的态度。

子反很欣赏华元的姿态,对他继续交涉抱有期待。 次日,华元约子反在寝室里详谈停战事宜。子反正在谈话间隙小睡片刻,未曾料到华元会突然从身后勒住他的咽喉。华元力气很大,死死扼住子反的脖颈,子反很快便失去知觉。

华元随后给子反绑好了手脚,用口球堵住他的嘴,将他锁进衣橱中。 此时,华元便完全控制住了楚军的统帅。他迅速给宋国送信,要求宋国立刻派兵前来楚营,一鼓作气消灭楚军。消息传到,宋军大喜,立即组织部队Kill向楚营。楚国统帅被挟持,楚军顿时群龙无首,陷入混乱。

为避免宋军的袭击造成重大损伤,楚国只得命令主力部队后撤30里,暂时解除对宋国的军事压力。 至此,宋楚之间完成了一次让步交涉。华元也因出色完成任务而声名大噪,这就是传说中的“华元蹬床劫子反”。楚国不敢杀害华元,只能将他扣留下来作为人质。这就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最初起源。

耿恭围困中斩杀汉匈使者 坚决不降的表态

公元45年,东汉将领耿恭率领400多人固守边城金蒲,面对的是匈奴数万大军的围困。城池不大,储备的粮食很快便吃完了。守军只能以树皮、草根、盔甲填肚子。

眼见大军围城日久,匈奴人派出使者前来劝降。使者语气狂妄,声称天助匈奴,金蒲必然落入匈奴之手。耿恭面无表情地听完,然后亲自动手,斩杀了对方的使者。

他命令士兵将使者的尸体烤熟取肉食用,并高声对城外匈奴军吼道:“我耿恭率领的汉军,就是以你们匈奴人的肉为食,也绝不会投降!”城头的汉军响应着将令,高呼着绝不降敌的口号。这一戏码惊得围困的匈奴军哭喊着退去。

耿恭的举动,无疑向匈奴展示了汉军誓与金蒲共存亡、决不投降的坚定信心。后来,汉军援军到来,金蒲城解围,耿恭因死守边境之效功升迁为左将军。这就是汉匈交战中,耿恭斩杀来使的逸事。

明朝街头杀蒙古使者 边患后遗祸深重

15世纪中叶,正值明朝嘉靖年间,蒙古部从北方山檐蜂拥而下,大举侵犯明朝边境,双方在边境上大打出手。这场仇杀持续了十几年,最后是由于蒙古内乱,明蒙双方才暂时停战。为了恢复贸易往来,蒙古汗国后来派出使节前往明朝朝贡通商。

然而,明朝对蒙古的仇视极深,一听说蒙古使节要来京城,明廷内外就哗然 *** 。当使节一行人来到京城大街时,明军将领们直接冲出来,将使节人马杀得片甲不留。明廷的反应可以说是咄咄逼人、毫无顾忌。这下子,蒙古人再也忍无可忍,誓要大举报复。

在此后十几年时间里,蒙古军队频繁侵袭明朝边境,给明朝边疆地区造成了持久动荡和深重灾难。明廷这一鲁莽杀害使节的举动,直接导致了边境战事的再度爆发,可谓是自断后路、自食恶果。这就是明朝街头杀蒙古使者的惨痛教训。

宋蒙战争中的斩杀信使 一种保卫国家尊严的手段

13世纪中期,蒙古族崛起,在统一北方后向南方发动了大规模征服。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自然也成为了蒙古的劫掠目标。两国交战了近百年,期间蒙古多次派出使者前往宋军大营,企图劝说宋军投降。

宋军面对蒙古使者,表现得异常强硬。不仅拒绝投降,而且将使者斩首示众。蒙古使者人头落地的一幕,无疑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将士们高呼口号,誓死保卫大宋江山。

这种激进的举动固然残忍,但却体现了宋人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坚定意志。正是这种意志支撑着宋朝与蒙古较量了一个多世纪。尽管最终宋亡于蒙古铁蹄,但宋人保家卫国的故事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这就是宋蒙战争中宋军斩杀信使的真相。

缅甸使者被蒙古 *** 斩首 引发持久战事

13世纪后期,蒙古帝国势如破竹,吞并了中原与东亚大片土地。在灭了大理国后,蒙古开始觊觎东南亚地区。缅甸作为东南亚的大国,自然成为了蒙古的下一个目标。起初,蒙古派出使团前往缅甸,希望缅甸臣服于蒙古天命,承认蒙古皇帝的宗主地位。

然而缅甸拒绝接受蒙古的要求。当蒙古使团要返回时,缅甸国王下令让使团在返回的道路上赤脚行走,以示侮辱。使团到达边境时,更遭遇缅甸军队的伏击和杀戮。一时之间,人头滚滚,血染边城。 这无疑是对蒙古帝国的 *** 挑衅。蒙古大汗震怒,立即发兵东征。

次年,战火便燃遍了整个中南半岛地区。这场战争持续了20多年,直至缅甸国力衰弱,被迫向蒙古称臣。若不是当初鲁莽杀害蒙古使者,也许缅甸还能保存实力,避免付出巨大代价。这就是蒙古征服缅甸的前奏,也是历史上一个惨痛的教训。

结语

纵观历史,双方交战期间来使不斩的规矩时有被打破。面对使者,不同国家和文明体现出迥异的态度。有的激进残忍,直接斩杀;有的谦逊温和,设下陷阱。

无论何种态度,都体现了一个民族捍卫尊严、维护利益的基本位置。当今世界,各国间利益交汇、碰撞不断,我们更应秉持宽容理性的胸襟,对他国使者持尊重态度,这是文明共处的基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2/581369.html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若斩了会如何?历史上便有此类惨痛教训” 的相关文章

梁士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功绩?

梁士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功绩?

梁士彦,字相如,北周大臣、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发动灭北齐之战。此战之中周武帝意志不坚加上身有微恙,于是中途退军。为了巩固此次伐齐之战的成果,周武帝于是留梁士彦镇守晋州。正是梁士彦死守晋州,力挫北齐,这才使周武帝信心...

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

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谋反可是大罪,一旦被抓住,那肯定是必死无疑的,那么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当时是汉明帝刘庄继位,因为地位不够稳定,所以有很多兄弟都觊觎他的皇位。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很多朝代都出现过这样的状态,其中他的弟弟刘荆当时想要和大哥一...

黄忠:东汉末年蜀汉名将,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东汉末年蜀汉名将,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第六位皇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千叟宴”,一定要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体现仁孝天下,更为了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康熙皇帝干了一件事: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时值康熙六十大寿,他突发奇想,为了与民同庆,他与众大...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高照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她为何突然逝世?

高照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她为何突然逝世?

说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外国皇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元惠宗的第三任皇后奇皇后,实际上北魏时期也有一位来自高句丽的外国皇后,她就是高照容。高照容祖上是渤海郡脩县人,在西晋永嘉年间为了避中原战乱,举家逃往高句丽。高照容的祖上在高句丽生活了一百七十多年,她的母亲盖氏与父亲高扬育有四子三女,皆生于高句丽。孝文帝初年...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掌握大权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掌握大权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刘禅

对刘备死后,为什么诸葛亮独揽国家大权,而不是辅佐刘禅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谁的谋略最高,恐怕首推诸葛亮了在,这个绝对没有人会反对的吧。然而公元223年,刘禅登基,蜀中大权全部落入诸葛亮手中。在诸葛亮的政策之下,蜀国的国力日益昌盛,仓库的粮食储备粮已经达到...

狄仁杰在唐朝是什么存在?他和来俊臣之间有何故事?

狄仁杰在唐朝是什么存在?他和来俊臣之间有何故事?

狄仁杰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长寿元年(693年)的一天,宰相狄仁杰因为被来俊臣等人诬陷谋反,而遭逮捕下狱。来俊臣审问狄仁杰,让他承认谋反。狄仁杰知道自己若是不认,定会被白白折磨至死,于是乖乖承认谋反。来俊臣大喜,便不再提防狄仁杰。后来狄仁杰使计使武则天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