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3-16)17

2008年一部大戏连创收视热潮,很多人都说:“流着眼泪看的。”

图|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一家

这部讲述朱开山一家人的命运故事,就是《闯关东》。

很多人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变化,似乎看到了自己先辈的真实生活。

曾有许多人,像朱开山一家背井离乡,去白山黑水去垦荒、淘金。

闯关东的人们,明知前途凶险,依旧一路向北,各自寻找活路。

闯关东伊始

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建立山海关城堡,以山海关分界,东北以北地区称为“关东”,即辽东都指挥使司所辖的辽东地区。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下令,将“关东”的地理区域逐渐扩展到今天的东三省,即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东五盟市。

明朝末年,因为战事频繁,在关东地区生活的老百姓要么死于战争,要么四处离散,当地人口骤然下降。

从辽河以西至山海关,人烟稀少。清顺治初年,关东地区人口只有40多万人。

满族入关后,关东地区被描述为“龙兴之地”。清朝统治者将关东地区列为禁区,不仅禁止 *** 与少数民族前往开垦,还禁止凿山开矿。

与此同时,关内的山东、山西、河南和河北等省份自然灾害不断,再加上赋税负担沉重,无论哪一条都足够要人性命。

如此一来,“闯关东”几乎是关内百姓唯一的一条出路。

但前路险恶,再加对自然环境并不熟悉,很多流民并没有走完这条路。

真正意义上的“闯关东”即将开始。

1644年,清王朝入主中原,百万满人入关。

顺治八年,清廷下令:“令民愿出关垦地者, 山海道造册报部,分地居住。”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九月十七日,满汉九卿官员上报了议定的开垦方案:“今将辽东为省,先以辽阳城为府,设知府一员、知县二员,招募人民前去收养开垦...”

顺治帝为了吸引更多人去东北,开出了史无前例的优惠政策。

移民去东北的农户,不仅每人每月有补助,还在开垦土地的基础上,另有奖励。

如果号召他人随行,还奖励官职。

在如此优厚的条件下,只用了短短十五年,奉天、锦州两府人丁就从一万6千多人,增加了3倍多。

图|闯关东

不过,好政策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经过十余年的垦殖,辽东地区的土地开发得很多,关外生产的粮食也足够驻军的需要。

为了防止关外人民过多,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清廷对外宣布:从前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作废, *** 禁止移民关外。

至此,关东地区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封禁期。

正是因为清廷的政策, *** 再去关东地区,只能靠“闯”了。

虽然清廷禁令严格,但依然没能阻止移民的迁徙。

比如,《闯关东》讲的是山东人闯关东。

除了山东人以外,还有河北、河南、山西和陕北的灾民,还有福建、浙江一带的流民。

以山东人为例,他们的“闯关东”路线有两条。

一条是从泛海偷渡到辽东;二是私越长城抵达辽西。

仅康熙末年,就有数十万人从山东前往关外垦地。到乾隆四十一年,已经有180多万移民来到东北地区谋生。

而“闯关东”的移民禁而不绝,一直持续到1860年。

截至民国十八年,各地闯关东人数超过3000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河北和河南。

成千上万的移民从山东半岛渡海,或从山海关等地出关,由南至北,由西向东,将荒原开垦成肥沃的农田,将一个个居民点建成城镇。

这些勤劳的人们不仅建起了矿山还有工厂。

图|人参

一般能闯到白山黑水的关外人,一般都会“放山”、淘金、垦荒和挖人参。

当时,有一位名叫孙良的人,从山东莱阳闯关东而来,是个放山人。

有位姓孙的长工,听别人说起,长白山有一种名叫“棒槌”的植物,说比金子还贵重,便和同乡到了长白山。

两人吃尽苦头,就为了挖人参,干了两三年,挖了不少人参,准备装回山东老家去。

没想到他的同乡张禄一去再也没回来。

孙良急了,四处找张禄,寻了七天七夜也没见人影。

此时,孙良的干粮吃光了,他又累又饿,最终昏倒不省人事。

不知道过了多久,孙良醒了过来。

他喝了几口喝水,又在河里抓了只蝲蛄,勉强填了肚子。

随后,孙良用尽全身力气,将自己的遭遇全都刻在了一块大石头上。

“家住莱阳本性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亲兄弟...不找到兄弟不甘心!”

他写完这些之后,再次昏死过去。这次,他再没有醒过来。

图|闯关东

后来人,将孙良安葬了。就在吉林省通化市快大茂镇西,蝲蛄河北岸。

孙良被后来的放山人尊奉为“老把头”。

随着东北地区人口逐渐增加,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至1904年,东北人口已经有1700万了。

到了1907年,光绪正式设置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可以说,“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不得不选择的谋生生存运动。

民国初年,依然有大量关内老百姓闯关东去往东北。

20世纪以前,除了辽宁有少量耕地外,吉林和黑龙江几乎都是围场和牧场,土地很少。

20世纪初,东三省的土地得到快速开发,农业生产也得到较大发展。

移民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闯关东迎来了高峰。

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中原无奈成了主战场。

战争的荼毒令老百姓名不聊生,再加上自然灾害的打击,人们把求生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东北。

1925年8月,因黄河泛滥影响的灾民达200万人。

1927年山东旱灾、蝗灾并发,灾区遍及56个县,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光是灾民的人数就占全省人口一半以上。

当时北洋军阀盘踞,互相鏖战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大批的青壮年被拉去当差,给当地农业造成了停滞性影响。

军阀张宗昌占鲁之后,强行订立各种税负,光是苛捐杂税就有几十种,仅仅1927年田赋一项就有6124.7万元。

饿死的百姓比比皆是,人们面对天灾人祸,不得不求一线生机。于是,大批农民背井离乡,逃往东北。

饱受战乱、天灾、饥饿和苛捐杂税的乡间走出来的山东农民,在请进途中,还时常遭受船主敲诈和土匪抢劫。很多人还未走到东北,就已经将性命丢在了路上。

1927年和1928年,这两年人从山东到东北的人口急剧增长。

在这两年期间,从山东到东北谋生的人数高达188万人。

成群结队的贫苦农民或衣衫褴褛,或背着一个小包袱,装着全部家当,推着车、携妻儿老小奔波在路上。

有些人为了活命,除了卖房卖地,还卖儿卖女,才能筹集到一点盘缠,或买一张火车票,或者买一张小船票,背井离乡,甚至漂泊一生。

闯关东的路从来都不是顺利的。

一路上,饥饿和艰辛自不必说。可有时候,更会有突 *** 况发生。

1927年9月17日,一辆载客150人的日本小火轮,因船长贪图钱财,违章超载到400多人。

最终,小船未能撑得住,只行进了十余里便沉默了。当时,小船附近有一艘美国军舰,但仅仅救出了121人。

其余300多人,或死亡或失踪,这也成了当时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

据当时《晨报》报道,罹难者中最惨的要数孙、许两家。

孙家幸存了一名14岁少年,其父母及兄弟共计14人全部淹死了。许家有14人,只有一口得救。

除了船难之外,还有火车相撞事故。

在湖岛有个地方叫做万人坑,埋的都是当年无人认领的罹难者。

据记载,过去的300多年间,约有2000多万山东人迁徙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前,也已经开始酝酿向东北的移民计划。

当时,张作霖开始有目的地组织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等地人口向东北移民。

这个数量每年达三百万。

不过,一切没有延续多久。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向东北移入日本人和朝鲜人,并公布了针对华北移民的规则。

可以说,日本人对移民东北的老百姓开始加以限制。

其实,就算日本人没有颁布这一规则,很多关内人也不想移民去东北,去做亡国奴。

很多已经移民东北的商民,又开始携家带口往故乡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应对战时紧张状态,不得不依靠关内的劳动力。

可此时,关内的老百姓再不愿意闯关东。于是,伪满 *** 便实行了强掠劳工措施,从华北地区诱骗、贩卖甚至直接抓捕劳工运送到东北。

日本人为了诱骗劳工,给他们画了一幅永远不会兑现的美景。

比如,招工者告诉老百姓,去东北干活活不累,还能吃上大米白面,住上洋楼。

更好的是,一天收入2元,愿意长干的还可以继续在东北干下去,不愿意长干的,在东北干满六个月就可以回家了。

实际上呢?

所有劳工都必须像牛一样低头干活,谁敢抬头,就会挨一通乱鞭子抽打。

劳工们吃的也不是大米白面,而是发霉的棒面窝窝头。住的条件就更查了,就是临时的窝棚。

至于招工时提到的工钱,更是从来没有人看见过。

很多人只能向牲口一样干活,更有人因干活挨鞭子最终丢了性命。

从1939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每年都会强征二三百万劳工。

光1940年一年,从关内进入东三省的劳工就高达122万人。

闯关路

据说,建国初期每三个东北人,就有两个师闯关东的山东人或山东人的后裔。

而在山东,闯关东几乎遍及每个村庄。

曾经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充满着悲伤和苦难的故事。

进入东北之后,更多人以农垦为主。

更多山东移民带动了东北农业发展。随着更多地区人们的涌入,商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发展。

到了近代,能吃苦耐劳的人们更多从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可以说,平民书写了闯关东路上的传奇。

随着闯关东精神不断扩展, 这股“闯劲儿”也逐渐演变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断进取的精气神。

虽然在“闯关东”的路上有艰难险阻,但人们不服输、不屈服、追求目标的劲头,本身也是对不公平命运的抗拒和不认输。

图|闯关东

尾声

面对闯关东需要面对的死亡和困境,更多人依旧镇定自若、泰然处之。

即便在绝境中,闯关东的平民也依旧能沉着、勇敢地应对。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们或多或少需要面临对现实和精神的超越,曾经具象化的闯关东精神,也能成为鼓舞人们直面人生、奋发有力的精气神。

由此崛起的人文精神,可以因此延续并继续发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3/587287.html

“真实的闯关东到底有多残酷” 的相关文章

梁潜为官清廉,勤政为民,为什么还会被朱棣杀掉?

梁潜为官清廉,勤政为民,为什么还会被朱棣杀掉?

朱棣虽然是明朝的一代明君,但是死在他手里的无辜官员也不少,就比如梁潜一生为官清廉,勤政为民,最后还是被朱棣杀掉,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梁潜是明朝初期一个为政清廉的官员,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西门梁家,洪武二十九年成功考中举人,第二年便被朝廷委派到四川苍溪县一个小小的训导,后在别人的举荐下,相继去当...

自古虎父无犬子 雍正和乾隆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复杂

自古虎父无犬子 雍正和乾隆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复杂

还不知道:雍正与乾隆既是最大的冤家又是最默契的皇家父子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人自古就有虎父无犬子;知子莫如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等名言,这表明着父亲和自己的儿子,天生有种默契在里面,这可能得益于孩子身体里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但是貌似父亲与孩子之间天生...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极其痛苦,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的,这种悲惨经历直接导致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坐上帝位之后,面对贪官,可以说是铁腕铁拳铁石心肠,曾经有一位贪官挑衅他,朱元璋只说了5个字,就震慑了所有人。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呢?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思想有些局限。...

那拉氏作为乾隆第二任皇后 乾隆为什么要厌恶这个皇后

那拉氏作为乾隆第二任皇后 乾隆为什么要厌恶这个皇后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为何会遭到乾隆皇帝的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981年,考古学家对乾隆的妃园寝进行保护性发掘,在打开纯惠皇贵妃的陵墓时,众人都大吃一惊,在纯皇贵妃的棺椁边上竟然还有一个小棺椁。而小棺椁的主人,身份居然比纯皇贵妃还要尊贵...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张飞和关羽,一个卖枣一个杀猪,哪来的一身武艺,助刘备夺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人问,关羽和张飞都是野路子出身,一个卖枣,一个杀猪,为何却能骁勇善战,助刘备三分天下?关于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的说法,其实是出自《三国演义》。这两个职业或...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何名声差?强迫读书人互相指责,结果适得其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怎么好,这大概和他残酷对待兄弟手足和逼压官员士绅纳税有关。不过雍正也是个很有趣的皇帝,在对待某些敌视他的官员士绅方面,雍正不像他的父亲...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辅佐刘备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最终,成功建立蜀汉政权。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不久,赵云病死,诸葛亮听到赵云病死,跌足而哭,说国家损失一个栋梁,我少了一臂,而张苞和关兴去世,诸葛亮得到消息,不仅大哭,并且都昏倒在地,诸葛亮为何会昏倒呢?张苞...

周泰: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多次保护孙权安危,屡立战功

周泰: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多次保护孙权安危,屡立战功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国时期孙吴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