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妃子为何要穿“花盆底”?不仅因为美观,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4-04)34

清朝妃子为何要穿“花盆底”?不仅因为美观,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

《宫词》: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有两个少数民族执政,一个是元朝时期的蒙古族,另外一个就是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女真族也就是现在的满族。因为清朝离我们更近,也是被很多影视作品编了多次,所以我们对清朝的印象要更深更直观一些。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满族人,他们的服装装扮和我们汉族不一样。以前的汉族人都是穿着汉服,虽然每个朝代服饰会有一些改变,但大体是差不多的。到了清朝以后,不仅要求男子剃头留辫,连衣服都做了改变,穿的是满族的服饰。男子是身穿长袍或者长衫,外面套马褂或者马甲;女子是身穿衬衣外套马褂坎肩在搭配围巾等。如果是王公贵族或者是宫廷的嫔妃格格,还要竖旗头,将头发挽成一个髻,头顶上带着一个大的大拉翅。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在影视剧中最常见的还有宫内嫔妃格格们的鞋子。她们的鞋子不是以前的平地布鞋,鞋子在布鞋下边还有一个很高的底,是长宽下窄的形状,在鞋子的中央,看起来有点像个花盆,所以这种鞋子又俗称花盆鞋。这种鞋子因为鞋底很高,又有点窄,不是很好走路,只在宫内流行,只有宫内的嫔妃和格格们穿。这是皇宫的规定,可是这种鞋子穿着并不舒服,而且不方便行走,为什么还要规定必须这样穿呢?其实清朝妃子为何要穿“花盆底”?不仅因为美观,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

花盆底鞋源于模仿汉族的传统

原来在清朝统一之后,除了皇宫贵族之外,整个中国大部分都是 *** ,为了让满 *** 民相互了解,更好的融入当时的生活,满族人吸收了很多汉族的文化或者传统。我们都知道,古时候 *** 的女子到了一定年纪就会缠足,那个时候的人们认为女子的脚越小越好,脚大了不好看,会影响女子嫁人,对方会因为你不是三寸金莲的小脚而嫌弃你,所以汉族人从小就有缠足的传统。满族人在看到汉族女子如此小巧的双脚后,也开始按照汉族的 *** ,给到了年龄的女子裹足。因为裹足对于女子来说是一件很残忍很痛苦的事情,皇宫贵族的女子从小没有吃过苦,而且性情洒脱,她们无法忍受这种行为,也非常 *** 这种行为。

虽然皇宫贵族的女子 *** 这种行为,但民间的汉族人依然坚持裹足,受汉族影响颇深的满族人也会偷偷的给家里的子女裹足。皇帝认为裹足是种陋习,为避免这种陋习在满族人中盛行,便下令禁止满族人模仿汉族人裹足的举动。但是虑到美观,就让人设计除了这种穿上鞋子看起来特别像三寸金莲小脚的花盆底鞋。这样后宫中的嫔妃就不用经受裹足的痛苦,也不用担心自己脚大不好看遭人嫌弃,一举两得。就这样,皇宫中规定了嫔妃格格们都要穿这种花盆底鞋。虽说花盆底鞋不太方便走路,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可是嫔妃们对它并不排斥,反而很热衷于穿这种鞋子,主要有两种原因。

一、花盆底鞋让嫔妃的身材更高挑

花盆底鞋有着高高的鞋底,嫔妃们穿上之后身高变高,再加上下半身有长袍遮着,看起来身材高挑苗条,就算有些嫔妃稍微有点丰满有肉感,穿上这种花盆鞋也协调了许多。而且从别人的眼中看到的还是一双小巧的双脚。这样不仅自己喜欢,皇帝看到之后也是赏心悦目。

二、方便皇帝识别嫔妃身份

当然,嫔妃们穿这种花盆底鞋,也不光是为了好看,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方便皇帝能识别出她们的身份地位。我们都知道,皇帝的后宫有三千佳丽。而且还分为各种级别,比如从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后等不同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不用的人。因为嫔妃太多,而皇帝不一定全都召见,为了避免皇帝不清楚嫔妃是什么等级而闹出笑话或者尴尬的事情,后宫便在鞋子上做相关标记,不同等级的嫔妃穿不同规制的花盆底鞋。嫔妃位份越高的,她的鞋子不管是从材质还是图案和小的配饰都越高,每一级嫔妃的鞋子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就算从未召见过的嫔妃,皇帝也可以从她穿的鞋子知晓她的身份,那么对待她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结语

因为清朝的皇宫贵族都是满族人,还有一部分蒙古人,虽然少数民族的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但是纵观之前的历朝历代,为了做好天下的表率,皇宫之中的一切礼仪还是参照了汉族的传统和文化。等级制度森严,阶级位份不能逾越模糊,从一双小小的鞋子都可以让清朝的等级制度得到体现。虽说最开始发明了花盆底鞋只是为了美观,但能从美观又衍生到辨认身份地位,可见清朝宫廷内的制度是多么细小和完善。

参考资料:《宫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89960.html

“清朝妃子为何要穿“花盆底”?不仅因为美观,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 的相关文章

崔浩:北魏杰出政治家,太武帝知道他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罢黜?

崔浩:北魏杰出政治家,太武帝知道他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罢黜?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对永乐大帝朱棣那么会打仗,都是跟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因以永乐为年号,后人又称“永乐大帝”,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可并不多,比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等,这些帝王在文治武功上都颇有建...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声响彻千年回荡不绝,但是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吴广、陈胜先后被杀,虽然他们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但是他们的迅速败亡也令后人唏嘘感叹。小编...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楚之良才”,与庞统相提并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他为巴郡太守。刘禅继位后,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刘备、...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还不知道:蜀汉灭亡之后,为什么司马昭要优待刘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灭亡后,司马昭之所以优待刘禅,不杀他,也是从当时的形势考虑的,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刘禅主动开城投降。当邓艾从七百里阴平崎岖小道,偷偷深入蜀汉后方,其三万之军,也不过两万来人,再经绵竹之战,曹军...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子李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和杨广,是表叔侄的关系。当时有个世家姓独孤,有两个出色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李家,一个嫁给了杨家。杨家的这个生了儿子叫杨广,谥号隋炀帝;李家的这个有个孙子叫李世民...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雍正为何只有13年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雍正为何只有13年

还不知道:康熙当61年皇帝,乾隆60年,为何雍正只当13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许多人眼里,中国人是公认的“工作狂”。但是有一个人要说自己工作勤奋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这个人就是“雍正皇帝”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当年火遍大江南北且现在热度依旧不减的《甄嬛传》。其中,...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和宋朝一样,都是重文轻武的王朝,然后以文驭武。但两朝重文轻武的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宋朝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以武将身份反噬旧主称帝,又担心五代军阀祸乱的事迹不断重演。故宋朝从开国之初就定下了遏制武将的国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