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号护卫舰史小考(上)
本文作者:Yuuka_Official
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中,南昌舰作为历经三次迭代的主力舰艇,其初代最早可追溯至旧日本海军建造的桥立型海防舰二号舰“宇治”号。作为对人民海军成立初期日式舰艇的小考/传系列的开篇之作,我们将从其在日方设计建造与服役经历, *** 海军服役时期和人民海军服役经历方面进行讨论与研究之一代南昌舰的前世今生。
“帝国的河权护卫”,侵华的急先锋——桥立型海防舰时期
1940年6月的桥立号炮舰,照片拍摄于大阪湾。舰艉悬挂军舰旗,航速信号显示为强速,应该是公试出动时或者6月30日完工当天从大阪湾出港时拍摄的。本舰编入横须贺镇守府籍,经由吴市直达战场,从未进入过本籍港口。与姊妹舰宇治号相比,桥立号的差别在于舰桥结构后部没有进行扩张,以及前三角桅的差别。
桥立级海防舰于1937年列入军部造舰丸三计划,目的是取代当时侵华日军河海力量(之一遣华舰队)旗舰安宅号炮舰。根据计划,不仅可以向汉口方面(即长江航道——作者注)行动,还可以根据情况向外海行动。
桥立级海防舰于1937年列入军部造舰丸三计划,目的是取代当时侵华日军河海力量(之一遣华舰队)旗舰安宅号炮舰。根据计划,不仅可以向汉口方面(即长江航道——作者注)行动,还可以根据情况向外海行动。
丸三计划中对“甲类炮舰”吨位与舰名已经基本给定(图源:霧島代艦_Kr *** Daikan)
军令部针对该级的商议案如下:
标准排水量:990长吨
航速:20节
续航力:14节-2500海里
武备:2门120mm高炮、4门25mm机炮、2门150mm曲射炮
为了能够在中国沿岸使用,要求尽可能保持良好的航洋性能,以及安装战队旗舰设备。在此之后,第十一战队司令部提出了期望事项,军令部订正为以下要求:
(1)取消曲射炮,代替为3门120mm高炮;
(2)设置高炮指挥仪。另外,尽可能增加弹药搭载量;
(3)航速降低1节以内无关紧要。
根据以上内容,舰政本部得到了如下的基本计划概案:
标准排水量:993长吨
公试排水量:1110公吨
航速:19.5节
续航力:同商议案
武备:3门120mm高炮(舰艏1座双联装,舰艉1座单装)、2座双联装25mm机炮
为了改善航洋性,搭载了107公吨压舱水,当时公试状态排水量1217公吨,GM为0.98米,OG为0.56米,稳性消失角78°,显然可以跟1000吨级驱逐舰媲美,具有充分的航洋性能。
要目如下:
垂线间长:76.000米
垂线间长:78.500米
全长:80.500米
更大宽:9.700米
吃水(海水):2.450米
型深:4.700米
主机:2座舰本式全齿轮蒸汽轮机,双轴推动
主锅炉:2座保号舰本式水管锅炉(重油专烧)
出力:4600马力
航速:19.5节
燃料搭载量:170吨重油
续航力:14节-2500海里
武备:3门十年式45倍120mm高炮(单装×1、双联装×1)、2座九六式25mm机炮、3挺九七式7.7mm机枪
乘员:158名
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十年式120mm单装高炮,是日本帝国海军在1945年日本战败之前日本舰载高射炮中产量更大的一款型号。
舰体大小与安宅号大体相当,虽然吃水比安宅号稍深,但可以上溯长江中游。为了使航洋性能良好,前部干舷加大,艏楼直达舰桥后部,最终船体构造和扫海艇类似。桥立级不仅航洋性良好,而且武备和航速也比传统的警备炮舰优秀很多,当然作为代价,舰员也增多了。本级汲取了淞沪会战等战训,将重心从长期警备转移到战斗行动上来。
为了防御机 *** ,舰桥安装了7mmDS钢板,指挥仪塔侧壁安装6mmDS钢板,船体侧舷为10mmDS钢板。这种厚度可以在200米防御13mm机 *** 。另外,高炮、机枪也有防弹板。
在这些防弹板内,可拆卸式的部分在远洋航行时拆下,存放在下方。
动力为2座轮机,双轴推动,锅炉为保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瓦格纳式)。另外,舵为两枚平衡舵。
建造
同级有桥立号和宇治号两艘。根据计划,两艘一同在大阪铁工所樱岛工场建造,两舰的完工时间分别为1940年6月30日、1941年4月30日。
1941年4月,大阪湾,公试出港中的宇治号
舰历
桥立号
桥立号在1940年6月30日完工后,最初从事中国南方和长江流域的巡逻任务,1941年12月也参加攻占香港。在此之后,作为第二遣中舰队旗舰从事中国沿岸的警备,后期两舰转用于船队护卫任务。1943年8月30日,在香港近海九针群岛附近海域与美军飞机交战,舰长露口操大佐以下6人战死。1944年5月20日,在南海东沙岛南方,在第88船队(8艘)的护卫任务中遭受B24轰炸机的袭击,对空中击落2架,击伤2架。在救助5月22日受损的筑波丸号时,遭到美国大鳞魣号潜艇(SS-382)攻击而沉没。
舾装员长
香川清登 中佐:1940年2月1日~6月30日
舰长
香川清登 中佐:1940年6月30日~1941年9月20日
山代胜守 中佐:1941年9月20日~?
露口操 大佐:不明~1943年8月30日战死
村井贞敏 大佐:1943年9月14日~1944年5月22日(战死)
宇治号
本舰1941年4月30日完工,1942年担任长江部队旗舰。1944年前往上海方面根据队,从事船队护卫。4月21日以后与白鹰号急设网舰等一起护卫竹一船队。8月16日,与莲号驱逐舰一同参加了护卫从上海到那霸的搭载第62师团的406船队。8月21日开始,参加护送从那霸搭载撤离人员的ナモ103船队,但由于潜艇攻击而损失了对马丸号。1944年10月1日时,从军舰类别中除名,变更为舰艇中的炮舰。
为数不多的宇治号在旧日本海军服役时期的剪影,一般认为是在普通航行
1945年6月,与第21号扫海艇、栗号驱逐舰及「第十一昭南丸」号特设驱潜艇一同护卫备后丸、兴亚丸,从青岛出航,第二天遭到两架被认为是PB4Y的飞机攻击,备后丸受损,但由于各护卫舰的对空火力,这两架飞机都被击落了。
战争结束时,宇治号停留在上海,被民国接收,改名长治号。
舾装员长
铃木正明 中佐:1940年11月15日~1941年4月30日
舰长
铃木正明 中佐:1941年4月30日~
欲请长缨治,然不遂民志——长治军舰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在战争中幸存的宇治号炮舰仍在上海。9月13日由陈绍宽海军上将主持,国民 *** 正式接收宇治炮舰并改名长治号,首任舰长邓兆祥海军中校(后调任英赠轻巡洋舰重庆号舰长)。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该舰的命名上, *** 海军既延续了使用具有美好意义的地名命名军舰的惯例,又选择了与原舰名部分相同的舰名以示缴获自敌军,同时接收的安宅炮舰则被重新命名为安东号。
*** 海军接收后的宇治号,改名长治军舰,舰艏可以清楚看到海军的 *** 旗。
在1946年初,当长治号在青岛和渤海区域执行巡逻任务时,舰只出现了稳定性不佳和船底漏水的问题。利用将日本官兵送离舰只的机会,长治号在2月9日早上9点离开青岛,返回上海,而日本官兵于次日正式离开舰只。
此后,长治号在海军江南造船厂接受了一系列改造工作,这些改造主要以实用性为考虑。由于当时由中国 *** 领导的军队并没有空中和水下的武器装备,因此长治号的很多防空和反潜装备被拆除。例如,安装在1945年增加的后桅上的13号雷达和大量的25毫米口径高射炮都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安装在甲板室顶部的2门更为强大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其他如81式深弹炮、水下听音设备以及烟囱后的电波探信仪等也被拆除,使得长治号变成了一艘专注于火炮作战的炮舰。
1945年初摄于上海长江航道上的宇治号炮舰、1947年上半年拍摄的长治号照片,可以看出其后桅上的13号雷达天线已经被移除。
1946年6月11日,长治号在海军军舰指挥部参谋长魏济民的带领下,从上海出发前往山东半岛执行黄渤海巡逻任务。舰只途径青岛、绕过成山头,巡逻至威海、烟台等 *** 控制区域的附近海域,拦截和制止从解放区驶出的船只。
舰上的一名福建闽侯籍水兵李春官后来回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拦截了十余艘渔船和民用船只,其中6艘装载着粮食、布匹和民众搬家用的家具等物资。副舰长命令将这些船只押送至秦皇岛,将船上物资卖光,军官们则分赃后进行挥霍。之后,这6艘空船被用于在秦皇岛装载偷运的煤炭,运往青岛销售。
在1947年下半年,长治舰在胶东沿海地区,包括龙口、烟台和威海等地,忙碌地执行任务,支持 *** 军队与 *** 的战斗行动。在10月6日参与了解营口战役。随着1948年初国军在山东战场的形势日益严峻,沿海城市如威海、龙口和蓬莱被迫放弃,长治号又投入了撤离这些城市的军政人员的海上撤退行动。到了同年秋天,当 *** 包围秦皇岛时,长治号在舰长刘广凯的指挥下,为驻守秦皇岛的范汉杰兵团司令部及新五军提供支援。考虑到攻击秦皇岛的 *** 主要集结地和炮兵阵地距离海岸线较近,长治号利用其浅吃水的优势,在夜间接近 *** 阵地附近海域,发动突击炮击,对 *** 造成较大损失,迫使其暂时放弃对秦皇岛的进攻。1948年年底,随着国军在东北战场的全面溃败,决定放弃秦皇岛,长治号又参与了掩护秦皇岛守军撤退至大沽的行动。
根据长治号的舰长刘广凯的回忆,在完成掩护撤退任务后,长治号在大沽口外遭遇了恶劣的海况。刘舰长回忆道,在离开大沽口后,他们遇到了强风和汹涌的波涛,由于长治号是一艘浅吃水的平底船,其在巨浪中的稳定性较差,船体倾斜达到了大约五十度,情况极其危险,几乎导致船只倾覆。
1949年9月19日凌晨,正在执行封锁长江口任务的长治舰上30余名士兵(多为福建籍)策动起义,击毙反抗起义的舰长胡敬端(曾在1937年8月16日作为艇长指挥史一〇二号鱼雷艇尝试偷袭日本海军出云号巡洋舰)和副长孔祥栋等11人并成功控制了全舰。拂晓,长治舰抵达上海外滩武昌路码头,随即受到上海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此时由华东军区报中央军委申请将长治舰改名为八一军舰,并任命郭成森(曾任长治舰副长,1949年4月脱离 *** 海军投身革命)为舰长,宋炳南(1937年加入中国 *** ,曾任团副政治委员)为舰政治委员。
起义后停泊在南京燕子矶附近江面上的“长治”舰,整个上层建筑都做了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