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世民带六个骑兵骂颉利可汗时,颉利为什么不用箭雨射死他,而要签订渭水之盟

中国历史1周前 (04-16)6

李世民带六个骑兵骂颉利可汗时,颉利为什么不用箭雨射死他,而要签订渭水之盟

读历史,如果光从字面上理解往往让人堕入云山雾罩,比如李世民与颉利可汗的“渭水之盟”。正如题干所问,人家颉利可汗对李世民形成碾压式优势,一顿箭雨就能将他射成刺猬,为何莫名其妙地吓跑了?

这件事发生在武德九年的八月,跟往年一样,颉利可汗又来汉地打草谷了。那一次格外凶险,突厥人三路大军二十万人马,号称百万,直接杀奔关中,抵达渭水河边。

渭水离长安仅20里,大唐帝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

您可能很奇怪,大唐在武德四年完成全国统一,没有内忧,刚刚结束战争五年,军队的战斗力强悍,开国功臣们大多还在世,突厥人凭什么长驱直入杀到长安来了?

首先,那时候的突厥人正值巅峰之际,他们趁隋末战乱边境失控的机会,扶植了梁师都、刘武周、宋金刚等一批傀儡,导致唐朝的数千里边境实际上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于是这群强盗年年入寇,有时候一年数次。由于大唐的防线太长,很难首尾相顾,而突厥骑兵行动飘忽,速度奇快,因此唐军很被动。

其次,两月前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导致大唐帝国突然间“停摆”,给突厥人创造了机会,这件事就是“玄武门之变”。

很多人认为,“玄武门之变”就是李家父子兄弟的内斗,对大唐帝国来说就是挠痒痒的事。哪有那么简单?它所产生的颠覆性震荡远超想象,比如这次突厥人的入侵。

其实颉利率军入寇从五月份就开始了,他们兵分三路,分别从太原、灵州和夏州三个方向进入汉地。

按照往年惯例,李渊会让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哥仨各率军队分路进击,但这一年他却态度大变,竟然将李世民冷藏了,军权落在了李元吉的手里。

这件事直接促成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两个月后的八月初九,李渊“升职”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即位。

按理来说,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李世民调兵遣将了,他干嘛吃的,居然让颉利可汗打到长安来了?

李世民长叹一声:别看人挑担不吃力,站着说话不腰疼,二嘎子我难啊!

“玄武门之变”的后果很严重,李世民虽然控制了李渊,实际掌握了皇权,但请注意, *** 落在龙椅上不代表就能一言九鼎,下面的人买不买账更重要。

李世民很牛叉,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父子就是等闲之辈?

那段时间,李世民一直在为“玄武门之变”打补丁,魏徵还作为特使四处奔走为李世民拉选票。这些都是我们在史书中看到的东西,还有一些暗藏的水面下的潜流,比如十六卫将领和地方的军头。

十六卫是中央直控的军队,他们中的将领部分被李世民策反,还有很多人是李渊、李建成的铁杆。“玄武门之变”时,十六卫分成两派,在永春门外打成了一锅粥。直到李渊低头认输,下旨将军权交给李世民,那些扈从李渊、李建成的军队才放下了武器。

为了不激起事端,李世民不敢公开清算这些将领,只能文火慢炖,能转岗就转岗,一时不能转岗的就冷处理,挂起来不用。

地方军更微妙,最典型的就是幽州的李瑗、泾州的罗艺、利州的李孝常,这三人都是李建成的铁杆,李世民不敢招惹他们。

这些工作两个月能完成吗?显然不可能,所以,那时候唐军数量虽多,但绝大多数处于被冷冻状态,不敢用,甚至还要对他们实施监控。

这就是头疼的地方,军爷们太扎嘴,不用会误事,用错了会坏事,二嘎子操碎了心。

比如泾州的罗艺,颉利可汗在这里碰到的竟然是尉迟恭,却不见罗艺的影子,不奇怪吗?

一点不奇怪,因为罗艺是火药桶,为了防止罗艺作乱,李世民让尉迟恭率领一直数千人的军队驻扎在泾阳,虎视眈眈地盯着罗艺。

可以想象,十六卫被冷冻了一半,剩下的大半被抽调到地方监视太子余党,宿卫关中的兵力非常有限。正是这些内耗,导致唐军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让颉利可汗捡了个大便。

面对气势汹汹的颉利,李世民更凶悍,他竟然将颉利的特使执失思力扣押拘捕起来,然后率领六骑直奔渭河,将颉利喷了个满面桃花。

颉利可汗也很滑稽,居然主动亲和,并向李世民献马三千匹、羊万头,双方达成了“渭河之盟”。

这哪里是来打劫的?分明是进贡来了嘛,你见过这么礼貌的强盗吗?

当然不可能,我们将覆盖在这段记录的外衣扒掉,看看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一,李世民“六骑”会颉利是个误读

这段历史在很多影视剧中出现,但每一个能还原真实的状况。

史书中确实有“六骑会颉利”的记载:

“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

但请注意,这“六骑”是什么人?史书还有另一个记载,说得明明白白:

“乃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等驰六骑出玄武门,幸渭上……”

看清楚没?这“六骑”不是六个士兵,而是朝中六位要员,也不是说只有他们六个人跟颉利可汗面对面,而是说他们六人是首领。很显然,他们身后有军队,应该不会少于万人。

其实,那天跟随李世民与颉利在桥头会盟的只有一个人,此人叫安元寿,是李世民的贴身侍卫官,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

但请注意,那次见面绝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剑拔弩张,而是一次“友好的握手”。

其二,李世民不可能是之一个跟颉利会面的人

“渭河之盟”在影视剧中通常如此描述:李世民单枪匹马走上渭桥,与颉利可汗分立桥的两端对话,李世民一顿输出,颉利冷汗直流,于是双方达成协议。

胡扯!颉利可汗是稻草人啊?他身后的十万大军是泥捏的吗?如果李世民不顾安危跟颉利见面,那不是勇敢,而是愣头青。

事实上,早在李世民与颉利可汗会面之前,双方已经达成了协议,二人的见面仅仅是履行“签字画押”程序。

这个流程就像是两个单位合作,双方的代表经过若干次谈判,形成了共识,最后一道程序就是由更高领导人出席签字盖章,予以确认。

两国交兵,怎么可能让皇帝面对敌人亲自谈判?不说危险,谈崩了怎么办?受辱怎么办?就连颉利可汗都懂得先派一个代表来长安谈一谈,我大唐连这点操作技巧都不懂,将皇帝顶到最前面了?

别问史书为何不照实写,人家也没胡乱写啊,这就是事实啊,只是故意省略了一段,你不会读嘛。这叫“曲笔”,史作者的高超笔法,至于原因你懂的。

其三,“渭河之盟”是李世民的城下之盟

颉利可汗明明是来打劫的,而且已经把枪口顶在了李世民的脑门上,凭啥

“大惧,遂请和”

呢?史书的解释是:

“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

意思是大唐的勤王兵陆续到了,颉利见唐军太牛叉,加上执失思力被拘捕了,于是怂了。

这个说法是否解释得通呢?我个人觉得这叫“拧麻花的理由”,你不能说它没一点道理,但它其实很蛮拧。

当时所谓的勤王兵只有尉迟恭的数千人,他虚张声势确实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但请别忘了,颉利有十万人,还有十万在途。眼下的情形是长安在即,李世民就在河对岸,就唐军这点人马,颉利至于吓成那样吗?还主动向李世民进献贡品?

至于执失思力被拘捕,那更不值得恐惧,李世民不讲规矩扣了人家的使者,颉利凭啥恐惧?莫名其妙。

其实“渭河之盟”就是李世民的城下之盟,他给颉利开出了无法拒绝的条件,史书有这么一段记载:

“今仆械卷铠,啖以玉帛,虏志必骄,骄则亡之端也,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这段话是李世民对大臣们的解释,意思是,胡虏在乎的是钱财,咱喂饱他们就行了嘛,他们吃饱了就容易骄傲自满,骄傲自满就必败。

明白了吧,“渭河之盟”其实是李世民用金钱(甚至包括称臣)送走了瘟神,而且代价极大,否则颉利没那么容易收口。只是史书为了宣扬李世民的正面形象,故意将这件事说得很高大上。

其四,李世民也捏住了颉利的软肋

当然,颉利也不是没有一点软肋,他的隐忧有两点,一是突利小可汗,二是李靖。

颉利此次出兵是兵分三路,东路突利小可汗,西路是埃斤没啜,颉利自领中路军。

突利小可汗与颉利可汗有矛盾,往往出工不出力。而且这小子跟大唐老是勾勾搭搭,恨得颉利牙根发痒。此时突利还在河东,谁知道他会不会突然反水?

而西路的埃斤没啜很倒霉,碰上了大唐之一战神李靖,在鸣沙被困了一个多月,饿得恨不能啃自己的脚丫子。

后来李靖故意放开一条口子,让埃斤没啜向北逃回了草原。李靖为何要这么做?很简单,分裂突厥呗。果然,埃斤没啜的逃跑在突厥军中制造了惶恐的气氛。

最可怕的是,埃斤没啜逃跑后,李靖率军直奔豳州,截断了颉利撤退的归途!

前一年,颉利在太原吃过李靖的苦头,这会儿又被李靖打了一棍子,又被拦住了退路。李靖人马虽然不多,但颉利难免心里突突呐。

那么,李世民硬刚颉利不行吗?干嘛接受“渭河之盟”?二嘎子也有苦衷啊,因为他不敢确认李靖对自己的忠心,万一他跟罗艺、李瑗、李孝常一样是太子的人怎么办?

所以,眼下更好是不发生任何意外,宁可放走颉利也不能冒险。

就是在双方的患得患失中,李世民同意出血,而颉利可汗也不敢太冒险,赶紧就坡下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4/591426.html

“李世民带六个骑兵骂颉利可汗时,颉利为什么不用箭雨射死他,而要签订渭水之盟” 的相关文章

唐高宗时期唐朝武力十分英勇 后面为何基本都屡战屡败

唐高宗时期唐朝武力十分英勇 后面为何基本都屡战屡败

还不知道:唐高宗末期,为什么唐朝军队几乎屡战屡败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高宗时期,唐朝的武力非常英勇,而到末期几乎屡战屡败,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当时制度的失败是一方面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个府兵政策。意为农民在战争时期为国出征,而如果说非战争时期则可以...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对曹操有3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全都嫁给同一人,是谁如此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三国这段历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水淹七军的关羽,八百骑兵大破孙权十万联军的张辽,那段瑰丽的历史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但若说三国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曹操莫属。无论是在长安城刺杀...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师的五个女儿嫁给了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昭紧张得一夜没睡着,而司马师就像没事人一样,照样正常入睡。第二天,司马师一声号令,司马师阴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迅速聚集到司马师周围,帮助司马氏控制...

在东吴四大都督当中 其中最厉害的人是谁

在东吴四大都督当中 其中最厉害的人是谁

对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候因为国家之间的争斗比较厉害,所以君主都比较重视人才,在这个情况下,厉害人物层出不穷,每个国家都有一大堆厉害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东吴四大都督,他们可以说是东吴最厉害的四个人了,正是因为有...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对夷陵之战中,刘备昏招频出,随军的马良为何无动于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在《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渲染下,当时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事件都为大家所熟知。而且人们往往都是以刘备的季汉(蜀国)视角来审视这一历史时期的,每当季汉集团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心痛不已。...

有哪些与羊祜相关的轶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有哪些与羊祜相关的轶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影响羊祜自西晋泰始五年(269年)起,以都督荆州诸军事总镇襄阳(今湖北襄樊),致力灭吴...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诸葛亮方醒悟:原来你在装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随着刘备的去世,蜀汉的前程交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shan)身上。从电视剧来看,后人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说他是个庸碌无能的人,那么他本人是如何想的呢?在公...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王爷可以直接罢免知府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的王爷理论上不可以罢免知府,但是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罢免知府的。要明白这个问题,可以先说明一下清朝的官制和宗室爵位制度。清朝的宗室爵位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