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是多尔衮的兄长,更是多尔衮一生命中注定的“苦主”

中国历史3周前 (04-17)8

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多尔衮。

他不仅是大清王朝的奠基者之一,更是统一江山的关键推手。乾隆帝曾赞誉他:“承继世祖,定都一统,功勋卓绝。”

多尔衮,这个名字仿佛与荣耀和权力同在。自幼便深得父亲努尔哈赤的宠爱,他在兄长皇太极的时期屡获嘉奖。

地位不断攀升。顺治年间,他更是权倾朝野,实际上掌握了清朝的政权,成为了无冕之王。

然而,历史的舞台上总有一些无法预料的转折。尽管多尔衮拥有问鼎天下的实力与智慧,但他始终未能登上皇位的巅峰。

这并非因为他缺乏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宿命中有一个无法逾越的对手——爱新觉罗·代善。

代善,努尔哈赤的次子,多尔衮的亲兄长,他仿佛是命运赐予多尔衮的一道难题。

每当多尔衮向更高权力之位发起冲击时,代善总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出现,阻挡他的前路,让他的雄心壮志屡屡受挫。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兄弟间的权力较量,更是命运的无情捉弄。

多尔衮与代善,两个血脉相连的英雄,就这样在历史的洪流中演绎了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而我们,作为后人,只能透过泛黄的史册,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揣摩那些英雄人物的心思与情感。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代善,这位出身显赫的勇士,他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

他与兄长褚英,同为努尔哈赤与元妃佟佳氏的血脉,自幼便肩负着家族的荣耀与重任。

童年的代善,生活在危机四伏的阴影之下。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他不得不与亲人四处逃亡,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然而,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随着年岁的增长,代善投身军旅,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征战四方,屡建奇功,逐渐赢得了父亲的青睐。

代善不仅武艺超群,更以其宽厚的为人和出色的交际手腕,深得人心。

在经历了舒尔哈齐和褚英两次立储的失败后,努尔哈赤终于在万历四十年(1612年)将目光投向了代善,认定他为自己的继位人。

时间流转至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登基,宣告后金政权的建立,并册封了“四大贝勒”。

代善,凭借其长子的身份和卓越的功绩,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贝勒,其余三位分别是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在那个时刻,代善的权势如日中天,他的名字成为了后金政权中一个响亮的符号。

在历史的长河中,代善的命运如同一场戏剧性的跌宕起伏。

天命五年(1620年),这位昔日的得意者遭遇了命运的残酷转折,两起事件如同暴风雨般席卷而来,将他从荣耀的巅峰推向了深渊。

首当其冲的是一桩轰动一时的丑闻——德因泽揭露大妃阿巴亥与代善之间不当关系的事件。

德因泽,作为努尔哈赤最年轻的妃子,她的指控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摧毁了代善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以及他在满洲贵族中的崇高声望。

这场风波不仅令代善失去了继位的资格,更让他和他的家族失去了问鼎更高权力的希望。

德因泽的指控涉及三起不检点的行为:阿巴亥私下赠食给代善与皇太极,代善欣然接受;

阿巴亥多次秘密拜访代善,并在聚会上与他眉目传情;更有甚者,阿巴亥深夜出宫,行踪成谜。

这些指控直指代善与阿巴亥,而背后的推手,据说正是皇太极。

皇太极,这位精明的策略家,通过这一计,旨在一石三鸟:削弱哥哥代善的影响力,疏远父亲与阿巴亥的关系,同时影响阿巴亥三个儿子的前途。

努尔哈赤在得知这一切后,立即展开了调查。面对如山的铁证,代善和阿巴亥无法辩驳,只能默然承认。

这场政治风暴不仅改变了代善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后金政权的未来走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代善的故事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他的兴衰荣辱,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复杂与残酷。

而我们,作为历史的旁观者,只能透过这些故事,去感受那些年代的风云变幻,去体会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

在那个权力斗争激烈的年代,代善的命运似乎早已被编织进了一张无形的网。

他与阿巴亥之间的纠葛,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渲染得扑朔迷离,但在细细推敲之下,却也显得合情合理。

代善和皇太极,尽管表面上对阿巴亥以母后之礼相待,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并不大。

在努尔哈赤日渐衰老的阴影下,阿巴亥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来,试图与四大贝勒建立良好关系,这种母亲的本能,本无可厚非。

尤其是代善,他不仅是努尔哈赤的继位人选,更以其和蔼可亲的性格广受爱戴。

阿巴亥为自己的孩子寻找一个坚实的依靠,以避免在政治漩涡中遭受不幸,这份母亲的心思,值得我们同情和理解。

然而,谣言和误解如同野火般蔓延,真相在人们的口中逐渐扭曲。

代善的形象在努尔哈赤心中一落千丈,他在朝堂上的地位和声望也随之急剧下滑。

尽管阿巴亥也一度失宠,但她很快又重获努尔哈赤的宠爱,而她的孩子们——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他们的前途并未受到影响。

在这场风波中,代善成为了唯一的牺牲品。

这场“德因泽告发事件”不仅令他个人蒙受耻辱,更在他与多尔衮兄弟之间埋下了深深的矛盾,为未来的政局发展埋下了伏笔。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代善的故事成为了后人探讨的焦点,他的经历提醒我们,在权力的游戏中,真相往往比小说更离奇,而人性的复杂更是超乎想象。

在历史的洪流中,代善的家族经历了一场剧烈的风波,这场风波不仅震动了后金的宫廷,更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王朝的未来走向。

天命五年(1620年),代善因私生活的丑闻和政治失误,遭受了努尔哈赤的严厉惩处,失去了继位的资格。而这一切,似乎都为后来的权力更迭埋下了伏笔。

时间流转至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遭遇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最终含恨而终,享年68岁。

这位一代雄主的辞世,留下了一个空悬的汗位,后金的王位继承问题成为了朝野关注的焦点。

虽然努尔哈赤生前并未明确指定继承人,但他的一系列举措,无不透露出对大妃阿巴亥之子多尔衮的偏爱与栽培。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努尔哈赤的辞世并未让多尔衮顺利登基,反而使得他的兄弟皇太极在权力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这场权力的较量中,代善的家族选择了站在皇太极一边。

这一决策,无疑为皇太极的登基之路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多尔衮,这位原本有望继承汗位的皇子,因为家族的变故和政治的波折,最终与汗位擦肩而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代善家族的选择,皇太极的崛起,多尔衮的失意,这一切交织成了一幅复杂的历史画卷。

我们在探究这段历史时,不禁会思考:在权力的游戏中,家族的荣辱、个人的命运,究竟谁主沉浮?而这一切,都已成为了历史的尘埃,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思考与感慨。

在努尔哈赤的英明统治下,满洲八旗的势力如同八颗璀璨的星辰。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老汗王的晚年策略,却为后金的王位继承埋下了伏笔,引发了一场家族内部的权力重组。

在努尔哈赤的精心布局下,八旗的势力分布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调整。

他首先将两黄旗的掌控权分给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每人掌管15牛录,而剩余的20牛录则作为他的亲军,由他亲自统帅。

接着,努尔哈赤明确指出,阿济格将统领镶黄旗,多铎则接管正黄旗。

他甚至预设,自己驾崩后,将亲军全部交由多铎指挥。

这一决策无疑让多铎成为了八旗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旗主,而阿济格则继续掌管着他的15牛录。

第三步,努尔哈赤的目光转向了多尔衮。他计划为多尔衮再赐一旗,并在去世前不久,将镶白旗的旗主杜度调至镶红旗下,这似乎预示着多尔衮即将接任镶白旗旗主的重任。

若此计划成行,多尔衮将统领30牛录,成为仅次于多铎和阿敏的强力旗主。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也将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大妃阿巴亥及其三个儿子的未来,托付给了代善。

代善对此表示了坚定的支持和同意。

如果努尔哈赤的这一连环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多尔衮作为后金大汗的继位者。

将与他的兄弟们共同掌握着正黄、镶黄、镶白三旗的80牛录,加上代善家族所掌管的两红旗的51牛录,他们将坐拥131牛录的强大支持,使得多尔衮的大汗之位坚如磐石。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充满了变数。努尔哈赤的去世,让这一切计划都笼罩在了未知的阴影之下。

家族的命运,王位的继承,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

在努尔哈赤精心策划的权力布局中,一个意外的转折让整个后金王朝的未来笼罩在了不确定性之中。

代善家族,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选择——背弃了多尔衮。

原本,代善对于多尔衮登基并无异议,但这一切却因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的态度而发生了改变。

岳托和萨哈廉,这两位功勋显赫的勇士,对于多尔衮兄弟的登基感到不满。

在他们眼中,自己的战绩赫赫,而多尔衮兄弟却未曾立下显著的功劳,自然难以心服。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对阿巴亥的怨恨。无论阿巴亥是否有意为之。

她的一系列行为终究导致了代善家族与后金大汗之位无缘。这份深藏的愤怒,让岳托和萨哈廉对多尔衮的支持变得不可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岳托和萨哈廉将目光投向了皇太极。

皇太极不仅战功赫赫,声望显赫,更在长期的征战中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放眼望去,满洲贵族中,支持皇太极的声音也愈发高涨。

在“四大贝勒”中,除了已经失去资格的代善,以及备受瞩目的皇太极,只剩下阿敏和莽古尔泰。

阿敏,虽为努尔哈赤的侄子,但血统上的差异让他在王位继承上处于不利地位。

而莽古尔泰,虽然勇猛,却因过往的极端行为——亲手杀害自己的母亲——而遭到了满洲贵族的普遍反感。

在这样的局势下,皇太极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他不仅聪慧过人,深谙权谋,更在军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历史的洪流在这里转了一个弯,皇太极的崛起,似乎已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而多尔衮,这位原本有望继承大统的英雄,却因家族内部的纷争和权力的更迭,与汗位失之交臂。

在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权力的争夺如同一场无声的风暴,悄然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清太宗实录》中,记载了一段关键的对话,揭示了代善家族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最终立场。

岳托和萨哈廉,这两位代善的儿子,对父亲代善如是说:“四贝勒才华横溢,深得先帝的欢心,众人皆心悦诚服,应当迅速继位。”

代善听后,深感赞同,随即表示:“无人反对,谁不拥护。”

这一决定,标志着代善家族彻底倒向了皇太极,而放弃了对多尔衮的支持。

与此同时,阿巴亥与她的三个儿子却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阿巴亥,这位深居后宫的女性,虽然有着自己的智慧和手段,但在权力的棋盘上,她的影响力有限。

阿济格虽勇猛,却缺乏策略;而多尔衮和多铎,一个14岁,一个12岁,尚未成年,更显得无力回天。失去了代善家族的支持,他们如同待宰的羔羊,任人摆布。

历史的车轮无情地向前推进,多尔衮最终失去了继任后金大汗的资格,而阿巴亥更是遭遇了悲惨的命运。

根据《清太祖实录》的记载,阿巴亥在努尔哈赤驾崩后,被迫殉葬。

她曾试图以珠宝装饰自己,以哀求之情向诸王求情,但终究无法改变既定的命运。她在37岁那年,与努尔哈赤同柩而葬。

然而,历史上还有另一种说法,称阿巴亥并非自尽,而是被“四大贝勒”所杀。

这一说法,无疑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多尔衮的之一次权力争夺,以失败告终。他不仅失去了继位的资格,更失去了母亲的庇护。

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代善的决策和行动。代善,这位在多尔衮登基路上的“苦主”和“克星”,之一次以他的影响力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这是一段充满悲情与权谋的历史,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权力的游戏中,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命运,每一个决策都可能书写新的篇章。

在崇德八年(1643年)的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满清的皇宫。

皇太极的猝然离世让整个王朝陷入了空前的皇位争夺战。这场争夺,不仅是对权力的角逐,更是一场关乎满清未来命运的较量。

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他背后有正黄旗、镶黄旗的坚定支持,加之自己掌控的正蓝旗,使得他成为了继位的有力竞争者。

而另一方面,多尔衮,这位雄心勃勃的亲王,也不甘示弱。

他与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共同执掌的两白旗,成为了他争夺皇位的坚强后盾。

多尔衮兄弟手中的正白旗和镶白旗,无论是在军力还是在影响力上,都远超豪格所依赖的正蓝旗和两黄旗。

在这场皇位争夺的舞台上,除了豪格和多尔衮这两大势力,还有代善的两红旗和郑亲王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尚未表明立场。

两股力量的选择,无疑将对皇位的最终归属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代善,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将,他的选择将如何影响这场争夺的走向?

而郑亲王济尔哈朗,又会如何运用他手中的镶蓝旗,来在这权力的棋局中谋求更大的利益?

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变数,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豪格与多尔衮的较量,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对决,更是满清王朝未来的十字路口。

而我们,作为历史的旁观者,只能透过这些文字,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紧张气氛,去揣测那些亲王们的心思与策略。

最终,历史的尘埃落定,皇位的争夺也将揭晓其答案。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满清的皇宫中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战。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的突然驾崩,让整个王朝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皇位之争。

这场争夺,不仅是对至高无上的皇位的角逐,更是一场关乎满清未来命运的较量。

在这场争夺中,豪格,这位皇长子,凭借其尊贵的身份和强大的旗主支持,成为了继位的热门人选。

而多尔衮,这位雄心勃勃的亲王,也不甘示弱,他与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共同执掌的两白旗,成为了他争夺皇位的坚强后盾。

而在这场争夺的关键时刻,济尔哈朗,这位舒尔哈齐的第六子、二贝勒阿敏的弟弟,他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

济尔哈朗从小与皇太极情同手足,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豪格的一边,支持皇太极的儿子豪格继位。

与此同时,代善家族的实力再次成为了左右政局的关键。

代善的次子硕讬和孙子阿达礼,他们坚定地站在了多尔衮一方,提出了拥立多尔衮为帝的建议。

然而,代善并未采纳他们的建议。在代善心中,硕讬的地位远不及岳托和萨哈廉,而他对这一子一孙的感情也颇为复杂。

因此,在这场权力的较量中,代善选择了再次站在多尔衮的对立面,支持豪格。

代善的支持,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瞬间打破了豪格和多尔衮之间的僵持局面。

代善家族统领的两红旗在八旗中举足轻重,而代善本人更是权势显赫,德高望重。

在皇太极时期,作为礼亲王的他,位列文武百官之首。有了代善的支持,豪格无论是从实力上还是从气势上,都稳稳地压过了多尔衮。

这场皇位之争,不仅是一场权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智慧和策略的比拼。

代善的选择,再次证明了他在满清政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而多尔衮,尽管有着强大的实力和支持者,但在这场争夺中,最终还是败给了豪格。

这是一段充满变数和戏剧性的历史,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权力的游戏中,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命运,每一个决策都可能书写新的篇章。

在那个权力更迭的年代,大清王朝的未来悬而未决。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的突然驾崩让整个帝国陷入了一场紧张而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在这场权力的较量中,多铎,这位精明的亲王,曾向代善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让代善登上大清皇帝的宝座。

然而,代善以坚定的言辞拒绝了这一提议。

代善,这位历经风霜的老将,已是花甲之年。

他深知自己已无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引领大清王朝继续前行。他的谦逊退让,实则是对大清国未来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家族的现实状况也让代善心灰意冷。他最为赏识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已先后因病离世。

硕讬未能赢得他的青睐,而满达海虽受宠爱却年岁尚轻。至于他的孙子阿达礼,虽受重用,却也未能赢得代善的喜爱。

这一切,都让代善对争夺皇位失去了兴趣。

多铎的建议,在代善看来,不过是一种拉拢手段,他以决绝的姿态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坚定支持皇太极的血脉,而非多尔衮。

然而,豪格的一句“德小福薄”却让他的支持者们心寒,也让他自己的皇位梦碎。

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郑亲王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豪格和多尔衮均不继位,而由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继承大统。

代善立刻表示支持,豪格和多尔衮等其他满洲贵族也无异议。

就这样,在一场场权力的较量和策略的博弈之后,福临,这位年幼的皇子,意外地坐上了大清皇帝的宝座,成为了后来的顺治皇帝。

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命运的安排。代善的决绝,豪格的失言,多铎的策略,最终都汇聚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折点。

而我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只能透过这些故事,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去体会那些英雄人物的悲欢离合。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大清王朝的未来已经尘埃落定,然而,先前力挺多尔衮登基的代善之子硕讬和之孙阿达礼却不甘寂寞,他们再次掀起了波澜,企图颠覆现有的政治格局,拥立多尔衮为帝。

面对这样的家族内部的逆流,代善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大义灭亲。

他不仅确保了福临的平稳继位,更是一举切断了多尔衮对皇位的所有幻想。

代善将硕讬和阿达礼亲手交给了多尔衮,并将他们的阴谋公之于众,最终导致两人被以叛逆罪名处以极刑。

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多尔衮和所有朝臣的一次明确宣告,更是代善对大清王朝忠诚的体现。

他通过这一行为,传达出了三个强烈的信号:首先,他坚定地支持福临继位,不容置疑;

其次,他向所有朝臣表明,任何谋逆行为都不会被容忍,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最后,他向多尔衮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保持现状,维护政治稳定,对所有人都是更好的选择。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多尔衮不得不亲自下令处死硕讬和阿达礼,以示自己对新君的忠诚。

这一决策不仅证明了他没有篡位的野心,更是向所有人宣告,任何企图破坏现有政治平衡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随着硕讬和阿达礼的陨落,多尔衮再次与皇位擦肩而过,而代善,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将,又一次成为了多尔衮政治生涯中的更大障碍。

他不仅是多尔衮的“苦主”,更是他的“克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治五年(1648年),代善,这位历经风霜的老将在礼亲王府中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他的离去,仿佛为多尔衮铺平了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

不久,多尔衮便迫使顺治皇帝将自己“皇叔父摄政王”的称号提升为“皇父摄政王”,他的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似乎是命运的讽刺,多尔衮的辉煌如同昙花一现。

仅仅四个月后,他的亲弟弟多铎因天花离世,这对多尔衮来说无疑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多尔衮无子,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多铎身上,而多铎的去世,意味着多尔衮的政治生涯将无人继承,他的权势终将归还给顺治皇帝。

时间流转至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在古北口外喀喇城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这位曾经的权臣,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至高无上权力的渴望,却始终未能触及那更高统治者的宝座。

而在多尔衮死后,历史的舞台上又出现了代善家族的身影。

巽亲王满达海,代善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也继承了父亲与多尔衮之间的恩怨。

在多尔衮的清算过程中,满达海发挥了关键作用,将多尔衮的名字永远地刻在了耻辱柱上。

多尔衮的一生,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他与代善家族的恩怨情仇,成为了他命运中无法逃避的一部分。

代善,这位在多尔衮生命中始终如影随形的人物,最终成为了他永远无法逾越的障碍。在权力的游戏中,多尔衮屡战屡败。

而代善家族则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了他命中注定的“苦主”和“克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1559.html

“他是多尔衮的兄长,更是多尔衮一生命中注定的“苦主”” 的相关文章

都说吕后是一个歹毒的妇人 吕后是怎么迫害刘邦的八个儿子的

都说吕后是一个歹毒的妇人 吕后是怎么迫害刘邦的八个儿子的

对刘邦死后,吕后怎样迫害他的八个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世人都说吕后是个极其歹毒的女人,那她毒到什么程度呢?吕后的丈夫汉高祖刘邦有八个儿子,即长子刘肥、次子刘盈、三子刘如意、四子刘恒、五子刘恢、六子刘友、七子刘长、八子刘建。本文就讲讲刘邦死后,吕后是如何迫害他的...

朱建平:汉末三国时期相师,精通相术,效果灵验

朱建平:汉末三国时期相师,精通相术,效果灵验

朱建平(生卒年不详),汉末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省)人。精通相术,于街巷之间为人相面,效果非常灵验。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他在街头巷尾给人们看相。曹丕做五官将时,请他看相,朱建平说:将军寿命80,40会有小难,愿您多多保护。 又说曹彪:您居于自己的封国,到...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备五虎上将中,赵云一向以沉稳著称,和关羽的傲、张飞的猛,有明显不同。汉水之战,赵云勇救黄忠,以少胜多,曹操都败在赵云手下。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敢和赵云交手。赵云救回黄忠之后,曹操率兵追来,赵云说了一句很霸气...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关羽为何不得善终?正史上的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曹操对他爱不释手,刘备的左膀右臂,为何晚节不保,落到被斩首。说起关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

刘备当初为什么派关羽去镇守荆州 换成赵云又会怎么样

刘备当初为什么派关羽去镇守荆州 换成赵云又会怎么样

对为何当初派关羽去守荆州?如果换成赵云结果会不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关羽在镇守荆州时败走麦城,一代将星就此陨落。失败的原因,多半归结于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孤傲性格。然而作为蜀汉政权的一把手,也是关羽的大哥,刘备自然了解自家兄弟,那为啥仍然让关羽守荆...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不包括南明),共有16位皇帝君临天下。其中,明朝中期的明英宗朱祁镇堪称是除明太祖朱元璋以外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当时瓦刺入侵,他御驾亲征兵败被俘,在杀人如麻的瓦刺军营中做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