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二战时苏联就没搞过履带底盘自行高炮吗?搞过,但产量极低,这是为何呢?

中国历史2周前 (04-20)7

这源于有读者在留言区的一个提问,说二战时苏联就没想过在履带式底盘上改装自行高炮吗?

其实这种1 1=2的简单设计苏联怎么可能没搞过呢?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搞得非常晚,等搞出来已经没啥意思了,所以一共就没生产多少,也没赶上二战,这就是今天的主角,苏联ЗСУ-37自行高炮。

苏联ЗСУ-37自行高炮绘画作品

这种自行高炮的火炮部分61-K 37mm高炮就是苏联山寨的博福斯40mm/L60高炮,要了解这种火炮的历史和结构请看长文:

改变历史的防空火网编织者——瑞典博福斯40mm/L60高炮

薄弱的伴随防空

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在德军空地一体的闪击战下被打得措手不及,德国空军作为典型的战术空军,在扮演“空中炮兵”方面异常活跃,给苏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熬过战争初期的惨败和后来的艰苦相持,到1943年起的战略反攻阶段,苏军承担战役战术突破任务的坦克集团军、坦克军、机械化军经常脱离主力向德军深远纵深穿插,无法始终获得己方高炮火力掩护,空军的歼击机也要降落和转场,不可能时时刻刻飞在头顶,此时防空火力就高度依赖伴随的高炮和高射机枪。而且苏德战场地域广阔,即便苏军掌握了战役制空权,也不可能在整条战线所有空域彻底压制德国空军,德国空军小编队局部突袭的威胁仍很大。因此在战略反攻阶段,苏军快速集群面临的伴随防空压力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

但受制于战时条件,苏军执行伴随防空任务的自行高炮一直是空白。在战时,苏军装备的自行高射武器仅有少量美援的M17半履带自行防空车,以及部队自己改装的,搭载在卡车底盘上的小口径高炮/高射机枪。

二战苏军装备的美援M17自行防空车,这是苏联在二战时获得的性能更好的自行防空武器。

M17这样的美援高级货不是什么部队都有的,一般集中在属战役突破力量的坦克军、机械化军,其他部队伴随防空就依赖牵引式高射武器,或者像这种卡车底盘搭载ДШК高射机枪的“简易自行高射机枪”。

相比之下,二战时期德军却装备了较多数量的自行高炮。这些自行高炮多使用半履带或履带底盘,敞开炮座,安装20mm、37mm高射炮,有单管,也有四管。这些早期自行高炮技术水平很低,仅是小口径野战高炮与机动底盘的简单结合,对空搜索靠目视,瞄准具也无自动测距装表功能,与其说是自行高炮,不如说是大号自行高射机枪,但至少解决了有无,装甲部队在行进中有起码的伴随防空火力。

德军以IV号坦克底盘为基础改装的“旋风”四联装20mm自行高炮

所以,基于战争初期德国空军留下的阴影,基于战略反攻现实的需要,以及对手德国装甲部队的配置,苏军肯定也需要类似的自行高炮,这是毋庸置疑的。

找廉价底盘

自行高炮肯定是要,但在选择底盘方面,苏联人犯了难。

要知道,即便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苏军履带式车辆底盘还是很宝贵的。到1943-1944年初,苏军机械化军和独立坦克旅/团中仍有T-70这样的轻型坦克与T-34混编。这种“坦克”是动员起来的汽车厂用串联的汽车发动机为动力制造的简易产品,满足更低限度有坦克用。即便后来-34产能上去,T-70轻型坦克逐渐淘汰,这个底盘还得供应Cy-76M轻型自行火炮,在战场上敲火力点,打工事,必要时还要打坦克,这些需求优先程度都高于自行高炮。所以,别说是用宝贵的T-34底盘,即便用T-70底盘改装自行高炮,在战争中期仍属奢侈。

使用T-70轻型坦克底盘改装的Cy-76M自行火炮,这车苏军一点都不喜欢,称之为“ *** 车”,但因为便宜,又能为步兵提供伴随直射火力,所以造了好多好多,没了这个“ *** 车”还真不行。

苏军在战前也研制和生产过轻型履带式牵引车和半履带车,但这些车辆结构复杂,要占用更宝贵的履带底盘生产资源,所以战争爆发后几乎都停止研发。战争期间苏军炮兵只有大口径重炮才配有履带式牵引车,中小口径火炮牵引要么用卡车,要么用马,至于伴随坦克行动的摩托化步兵还得直接坐在坦克外面,所以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底盘能给自行高炮用。

战争期间苏军尝试过以ЗИС-42半履带车为底盘改装自行高炮,但半履带车结构复杂,挤占宝贵的产能,战时几乎都停止发展。

至于用卡车搭载,这种做法苏军用过,可是卡车没有越野能力,脱离公路就无法行动,而且卡车底盘高,重心不稳,作为高炮载具非常不稳定,射击精度相当差。

将72-K 25mm高炮装在ГАЗ-ММ载重卡车车厢里的“简易自行高炮”

所以虽然自行高炮肯定要,但1941年那就是想屁吃,1942年还是想屁吃,到1943年上半年,依然是急个锤子,比你急的多了去了,排队!要到1943年年末,战局明显好转,苏 *** 入战略反攻,履带式底盘产能也逐渐富余,自行高炮的研制才排上号。

1943年11月22日,苏军向第38工厂下达了研制高射自行火炮的命令,要求在Cy-76M底盘上装备一门37mm高炮。1944年2月,首辆暂命名为Cy-17的自行高炮原型车完工测试,在根据测试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必要修改后,苏军认为Cy-17的基本设计符合需求,建议投产。

但38兵工厂现有的Cy-76M生产任务已经排满,无力生产自行高炮,因此生产任务又转移到位于米季什奇的第40工厂,该厂也是Cy-76M的生产厂。但即便是40兵工厂,其生产任务也非常紧张,因此自行高炮的研发进度只能一拖再拖,到1945年初,以Cy-76M为底盘的自行高炮才算正式定型,被命名为ЗСУ-37自行高炮。

保存在库宾卡博物馆里的ЗСУ-37自行高炮,旁边放着的是它的ГАЗ-203发动机,用两台ГАЗ-202车用汽油发动机串列组合而成,和Cy-76M的动力配置一样。

但在战争结束前,ЗСУ-37自行高炮只生产了个位数,到1945年底产量也就是12或16辆,连战争的尾声都没有赶上。

高炮 底盘=大号自行高机

由于是战时仓促设计的产品,ЗСУ-37自行高炮异常简陋,底盘就是现成的Cy-76M自行火炮底盘,将原来的76mm加农炮和战斗室装甲侧板拆除,在车体后方原战斗室位置装了一个可360°旋转的敞顶炮塔,并安装一门61-K 37mm高炮。该炮方向和高低瞄准均为手动,俯仰角-5°— 85°,用手动装定诸元的АЗП-37-1向量瞄准具赋予火炮瞄准提前量。为了测算目标诸元,ЗСУ-37随车配发一部原37高炮连使用的一米测距机。

ЗСУ-37自行高炮整体布局,将原Cy-76M的后部战斗室改成敞顶旋转炮塔,火炮改为一门61-K 37mm高炮。

ЗСУ-37的车组乘员为6人,驾驶员坐在车体前方中部,负责驾驶车辆,敞顶炮塔内直接操作高炮的乘员为5人,分别是方向瞄准手、高低瞄准手、距离装定手、航路装定手和装填手。

ЗСУ-37的总备弹为320发,其中130发为待发弹,5发一夹装在弹夹内,另有190发为备用弹,无弹夹,散装,需炮手人工装到弹夹上。除37mm高炮外,ЗСУ-37还有两支ППШ冲锋枪作为乘员自卫武器,配16个弹盘,1136发冲锋枪弹。

试验场上的ЗСУ-37自行高炮

从ЗСУ-37自行高炮的火力配置来看,其主炮——61-K 37mm高炮战斗射速低,斜距、射高均不理想,作为牵引式高炮使用时,炮连无指挥仪,无雷达,搜索靠双筒望远镜,测距靠一米测距机,装定诸元和瞄准考手摇,击发靠听口令踩踏板,眼瞎、手慢,已不能满足防空作战需要,但好歹一个高炮连有6门炮,火力密度还说得过去。

61-K 37mm高炮连没有指挥仪,各炮不能联动,测诸元就靠指挥班的一米测距机,但好歹是6门炮,火力密度尚可。可到了ЗСУ-37,“火控”还是一米测距仪,却是单炮战斗,火力密度都没了。

可ЗСУ-37作为自行高炮,61-K牵引式高炮的白板火控他照搬,最多把一米测距仪发到单车,战斗时经常要单车独立搜索、射击,这下不光是眼瞎、手慢,连原先的火力密度都没了,真正变成了象征性防空火力——有辆履带车,上面有门高炮,能打响,至于能打到啥,多大程度上威胁干扰敌机俯冲攻击,鬼知道!

苏军当然知道ЗСУ-37不靠谱,这种战时应急设计难堪大用,再加上其Cy-76M自行火炮底盘战后也已停产,所以ЗСУ-37自行高炮只生产了75辆就草草停产,成为苏军自行高炮史上的匆匆过客。

1945年胜利阅兵式上出现的ЗСУ-37自行高炮,这炮也就在战后初期的阅兵式上露了下脸,再无下文。

写到这里也可以回答读者的问题:

二战时苏联当然搞过履带底盘自行高炮,但战争前期中期履带式底盘奇缺,根本不敢“浪费”在自行高炮上,战争后期底盘逐渐不缺了,但等这样的自行高炮研制出来,战争也已经结束了。ЗСУ-37这种简易自行高炮性能太差,不堪大用,战后继续生产装备毫无意义,因此只试验性生产了很少数量就停产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2078.html

“二战时苏联就没搞过履带底盘自行高炮吗?搞过,但产量极低,这是为何呢?” 的相关文章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为何要杀掉一个算命的道士?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为何要杀掉一个算命的道士?

乾隆皇帝生性喜爱享乐,多次下江南,其中发生了许多趣事,那么他下江南的时候,为何要杀掉一个算命的道士?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话说,有一次乾隆在下江南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遇到了一个算卦的先生,本着好奇的心理,乾隆便与之交谈了一番。交谈之中,乾隆发现这位老道士似乎算出了他的经...

朱瑾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沦的一个自杀的结局?

朱瑾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沦的一个自杀的结局?

朱瑾,小字愍哥,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将领,天平节度使朱瑄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天佑十五年(918年),杨吴权臣徐温调朱瑾为淮宁军节度使,还派儿子徐知训前去给他送行。结果朱瑾在府上袭杀徐知训,还劝杨吴君主杨隆演除掉徐温。但杨隆演不肯,朱瑾只得出逃,但遭徐温围攻,于是自杀。朱瑾原本是割...

平阳公主两度丧偶又是寡妇 卫青为何还会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两度丧偶又是寡妇 卫青为何还会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平阳公主

对为何一代名将卫青会娶一个比他大十几岁还两度丧偶的寡妇为妻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第一名将卫青最后娶了一个两度丧夫还比他大十多岁的寡妇是不是有点令人称奇,不过如果知道这个寡妇身份就会知道卫青有多么谨慎明智了,卫青要娶的寡妇不是别人,此女正是当时汉朝皇帝刘彻的亲...

孙尚香是怎么死的 跳河自尽是不是真的

孙尚香是怎么死的 跳河自尽是不是真的

对孙尚香是怎么死的历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喜欢看《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孙尚香与刘备的爱情故事吧。很多人对孙尚香的死感到惋惜。下面,就来讲述一下孙尚香是怎么死的吧。孙尚香是自己跳入河中而去世的。孙尚香跳河是为了刘备,当时,孙尚香已经是刘备的夫人了,孙尚...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清朝,先帝去世后,新继位的皇帝往往会尊封先帝的妃子们为太妃,并把她们的养老工作安排妥当。可是康熙才去世15日,雍正却发上谕,狠狠训斥了康熙的妃子,58岁的宜妃。不光如此,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帝嫔妃时,也都把宜妃排除在外,这是怎么回...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史敬思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勇冠天下,在消灭黄巢的战斗中立下大功。但史敬思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先去世的,在李克用与黄巢的首次交锋中就战死了。为何史敬思会英年早逝呢一,投靠李克用史敬思是河东道雁...

杨厚:东汉时期官员,世代善图谶,曾图谶谏言

杨厚:东汉时期官员,世代善图谶,曾图谶谏言

杨厚(72年-153年),字仲桓,东汉官员,四川广汉新都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卒于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年八十二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学父业,精图谶学。永建二年(公元127年)汉顺帝遣使特征至长安,拜议郎。累官侍中。每有灾异,厚辄上消救...

锦衣卫在明朝时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有何不同

锦衣卫在明朝时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有何不同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朝历经二百多年,锦衣卫从设置始期开始,其权力逐渐发挥着演变,对其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时期。在此六个不同的时期,锦衣卫的权力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时而递增,时而递减。而随着权力的变化,在行使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