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平贺让小传——以业绩为中心(五):执着的金刚代舰计划

中国历史2周前 (04-24)4

平贺让小传——以业绩为中心

——内藤初穗

前文:

平贺让小传——以业绩为中心(一):前言

平贺让小传——以业绩为中心(二):大舰巨炮之子

平贺让小传——以业绩为中心(三):“八八舰队”与平贺计划

平贺让小传——以业绩为中心(四) :华盛顿海军条约与条约型巡洋舰

五、执着的金刚代舰计划

“后平贺”计划的主导权实际上被转交到了藤本手中。虽然他的军衔还只是造船少佐,但无论是玉泽焕时代,还是紧接着的穗积律之助时代,一切都听凭藤本处置。而且在这前后的10年中,第四部的部长都是造船现场出身者,藤本可以说是下克上,一个人独揽了大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藤本喜久雄(1930年摄)

藤本对用兵方面的态度,与平贺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可能有不现实的倾向,但他认为不应该随意拒绝用兵方面的要求。为了实现用兵方面的要求,即使是古典派的平贺忌讳的那种新方案,也被藤本纳入了考虑,挑战可能的极限。

他早期的杰作是特型驱逐舰。在船体舾装的重量上,采用了独特的轻型构造舾装方针,装备了单侧9具610mm鱼雷、6门127mm炮的重武装,正如其“特型”之名,彻底改变了对驱逐舰的认知。随着重武装化,重心上升,会损害军舰的稳性。藤本注意到了GM值(初稳心高,重心到稳心的高度),发现有调节的可能性,于是将其调大以确保稳性。这一发现是对英国传统理论的挑战,即降低OG值(水线到重心的高度),从而使重心自然下移。特型驱逐舰的出现,让水雷用兵者喜极而泣,瞬间就提高了藤本的知名度。

1931年9月的浦波号驱逐舰(吹雪级)。吹雪级驱逐舰中线配置3座双联装127mm炮、3座三联装610mm发射器,能够单侧发射9枚鱼雷,封闭式舰桥,高航速,无论从哪方面将都符合“超级驱逐舰”之名。

在此期间,平贺担任了海军技术研究所的所长,1926年11月18日,他因“多年研究造舰技术,多次取得优异成果,效力于帝国海军,功绩显著”,被破格授予了“勋二等旭日重光章”,接着在12月1日,晋升为造船官的更高军衔——造船中将。这看来是为了抚慰失意的平贺,但平贺并不认为已功成名就了。他始终对舰船设计充满热情,一边精力充沛地进行防御炮弹和水雷武器的研究、进行小型水槽的船型研究、进行实舰的阻力摩擦等,另一边开始把焦点集中在1931年开工的主力舰代舰上。

大正天皇去世,进入昭和时代后,因处理所谓的“震灾票据”引发金融危机(1927年3月15日)后,经济界陷入混乱。美国先前在华盛顿会议上提议要限制尚未协定的辅助舰拥有量,但在这前后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双方一直争论不休,最终在1927年8月4日宣布无限期停会,谈判以破裂告终。英国提议的将允许建造代舰的舰龄从20年延长到26年的计划也破灭了,代舰设计最终上了日程。

藤本作为日内瓦会议的随员,参与了该会议。他回到日本后不久,就在1927年12月1日晋升为造船大佐,成为了明面上的计划主任,立刻开始着手进行即将迎来退役期(舰龄20年)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代舰设计。对于以“后平贺”为目标的藤本来说,主力舰设计是他最关心的,也是证明舰船设计者实力的关键时刻。

一战爆发时,停泊在横须贺军港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时间推测为1914年8月。到了1930年代初,该级各舰将陆续达到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20年舰龄,即将被替换。

而在另一边,平贺“舍我其谁”的感想越来越强烈,忙着完成自己的代舰设计私案。虽说海军技术研究所与舰船计划没有直接关联,但也有与海军舰政本部部长联通的组织路径。于是借此机会提出自己的方案,和藤本计划一决高下。尤其是关于主力舰计划,是寸步也不让的。平贺成为了执着的鬼。

根据平贺的估算,由于代舰的标准排水量被控制在35000长吨,不可能成为高速战列舰。这样一来,代舰要么是“高速、武备有力,但防御力薄弱的战列巡洋舰型”,要么是“武备、防御都有力,但降低了航速的战列舰型”。平贺选择了后者,回顾此前“八八舰队”计划防御尚不充分这一点,便效仿在英国调查的条约型战列舰纳尔逊号、罗德尼号的重点防御设计。

纳尔逊级战列舰防御配置图

与此同时,根据土佐号战列舰的防御实验结果,在重点防御上,尤其强化了水线以下的防御。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近失炮弹要么在水面上反弹开,要么在水下迅速沉下。而在土佐号实验中,它则像鱼雷一样在水下前进,毫不费力地击穿侧舷外板,在核心部位爆炸。

水中弹击穿土佐号的示意图(出自@霧島代艦_kr *** Daikan)

于是,水中弹被认为是将来大舰巨炮炮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自实验之后,就开始反复进行造船和火炮两方面的研究。造船方面的防御法自不必说,火炮方面则追求具有优秀的水中弹效果的特型炮弹,后来的结果就是“九一式穿甲弹”。有关水中弹的研究被列入高度机密,甚至连提及水中弹都是禁忌的。

九一式穿甲弹示意图

平贺一方面加紧整理自己的方案,另一方面通过第四部(当时因官制修改,是第三部)的旧部下,得到了藤本设计的情报,并且密切关注着。如果是觉得不公平,那到此为止也足够了,但平贺的直觉认为,一定能找到藤本设计的根本缺陷。实际上,藤本设计的船体构造重量只有9000长吨。根据平贺的计算,无论怎么节省,10000长吨始终应该是更低的。9000长吨无法满足足够的船体性能。平贺立即给海军舰政本部部长小林跻造递交了意见书(日期为1929年2月28日),评论藤本设计是不可能成为“坚固的主力舰”的。

在这样的波澜下,迎来了1929年7月下旬,小林主持召开了海军技术会议,藤本计划主任提出了9门410mm主炮(3座三联装)、航速25.9节的正式提案。具有技术会议议员资格的平贺(51岁)也列席该会议。藤本大概也料到会遭受平贺的批评,但平贺的反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他提出了一个装备10门410mm炮(2座三联装、2座双联装)、航速26.3节的私案,认定藤本案不适用于主力舰。平贺私案中体现的增加火炮数量、不同炮塔混装等设计,正是平贺一贯的主张。

金刚代舰平贺案和藤本案线图(出自@霧島代艦_kr *** Daikan)

平贺案的模型图

从要目来看,平贺案的攻击力、航速、防御力都领先,但作为有议员资格而不掌管舰船设计的海军技术研究所所长,在公开场合提出自己的方案,这是极为反常的。会议上一片混乱,于是推迟到日后再确定结论。用兵方面把平贺视为心胸狭隘之人,将同情之心集中在藤本身上。

舰本案、平贺案和英国同时期的16A案数据比较(出自@霧島代艦_kr *** Daikan)

事件发生后不到3个月,1929年10月24日,纽约的市场也开始暴跌,毫不留情地打击了长期不景气的日本经济。当时于1930年1月21日,在伦敦召开了限制辅助舰的裁军会议。滨口雄幸首相将此次裁军会议当做减轻国民负担的重要一环。

滨口雄幸

根据会议上的沟通,日本与美国的比例被确定为:总计吨位6.975成,甲级巡洋舰(口径203mm以下,155mm以上)6成,乙级巡洋舰(口径155mm以下)和驱逐舰7成,潜艇同等。然而对于以军令部长加藤宽治为中心的军令部系强硬派(舰队派),主张甲级巡洋舰对美7成,向当局 *** 发起猛攻。滨口首相接受了支持裁军的海军省系稳健派(条约派)的意见,以提高现有舰船的性能、补充条约限制外舰船和航空队的财政优惠措施为对策,极力压制强硬派的反对意见。

于是在1930年4月22日,正式签订《1930年海军条约》(即《伦敦条约》)。条约的有效期和华盛顿条约一样,延长到1936年12月31日,同时主力舰的代舰建造停止期(海军假日)也延长到这一天。同时,还一举实现了《华盛顿条约》的未来目标——即拥有主力舰的比例(英美各15艘、日本9艘),决定废弃美国3艘、英国5艘、日本2艘的现存舰。在这种情况下,金刚代舰计划自动中止,最终平贺案和藤本案的对决在没有得出具体结论的情况下结束了。

伦敦海军条约的内容(出自@霧島代艦_kr *** Daikan)

《伦敦条约》的裁军引起了很大的风波。被要求批准签署该条约的第58届特别国会认为, *** 忽视了军令部管辖的国防计划,甚至野党也发起攻击,声称其违反了明治宪法第21条:“天皇统帅陆海军”,火药味极重。直情径行的军令部长加藤被选为条约不满派的领袖,并于1930年6月10日向天皇提出辞呈,退居军事参议官一职。后来,统帅权干犯论导致军令部的权力大幅增加(1933年9月26日,军令部条例修正)。至于伦敦条约自身,在1930年10月2日被枢密院批准,终于告一段落。

对于因伦敦条约的签订,使金刚代舰计划不了了之的平贺来说,他退役的时间即将到来。作为现役中的最后一些贡献,他扩大了原本在关东大地震中濒临毁坏的东京筑地的海军技术研究所,直达东京目黑的陆军火药库旧址处,最终在条约得到批准前约1个月,让其走向了新生之路。

滨口首相为弥补条约的签订,答应了海军扩充费,并在条约批准后约1个月,以“1931年度辅助舰艇补充计划”(后简称丸一计划)的名义,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从1931年开始,6年的持续费用为四亿二百四十万(402400000)日元,接近1931年度国家预算的30%。3天后,滨口首相在东京站头遭到右翼青年的射击,国家主义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丸一计划

1931年3月28日,“丸一计划”预算在第59届通常议会的协调下公布,3天后的3月31日,平贺(53岁)辞去官职,编入预备役。平贺关于金刚代舰藤本案船体构造重量不足的批评,本应给藤本敲响警钟,但他却对平贺的辞官感到庆幸,便忽视了这一提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2544.html

“平贺让小传——以业绩为中心(五):执着的金刚代舰计划”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