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晚清名医大胆预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中国历史2周前 (04-28)8

前言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巨匠,他的作品以其犀利的笔锋和深刻的思想,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鲁迅并不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先知,他也有过一些错误的判断和看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对陆士谔的《新中国》的批评。

“胡说八道”是当时鲁迅对这本书的“总结”,那我们来看一下,陆士谔的《新中国》是否是胡说八道?

陆士谔的身份是医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陆士谔是一名医生,他的医学之路,始于他17岁时的一次奇遇。

那一年,他在家乡江苏青浦的一次庙会上,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自称是清代的大名医唐纯斋。

唐纯斋看出陆士谔有医学的天赋,便收他为徒,教他医术和药理。陆士谔虚心好学,不断汲取知识,渐渐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医生。

1905年,陆士谔27岁,正值壮年。他决定离开师父,到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他在上海开了一间诊所,名为“士谔医馆”,专治各种内科病。他的医术高明,声誉远播,吸引了许多患者前来求医。

他不仅治病救人,还关心社会,经常为穷苦百姓免费诊治,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高产作家

不过,陆士谔除了是一名医生,他的心中也有着一个文学梦。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大量的古典和现代的小说,从中汲取了灵感和技巧。

于是,他开始尝试写作自己的小说,他的小说大多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引人入胜,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赞赏。

不得不说,陆士谔是一个高产的小说作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写出了上百本小说。

1910年,是清朝的末年,也是辛亥革命发生前夕。

这一年,中国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潮和文化,其中就有一种叫做科幻小说的文学形式。

科幻小说是一种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想象和描绘未来的小说,它在西方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中国还是一种新鲜的事物。

当时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出版社,名叫“新文化社”,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征文广告,试图征集一些科幻小说的稿子。

这个出版社的负责人,是一位对科幻小说很感兴趣的人,他希望能够在中国推广这种文学形式,让中国的读者也能够享受到科幻小说的魅力。

他在广告中,特别提到了希望收到一些关于中国未来的科幻小说,以展示中国的潜力和希望。

陆士谔恰好看到了这则广告,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了一股灵感和冲动。

他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人,于是他大笔一挥,写下了那篇震惊整个文坛的作品《新中国》。

其中许多预言被时人认为是“胡说八道”,但如今却一一应验。

《新中国》是对未来的展望,却遭到许多人批评

《新中国》是一部以梦境为载体的小说,主人公陆云翔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青年,他在一次醉酒后,梦见自己穿越到了宣统四十三年,也就是1951年的中国。

在这个设定中,陆云翔惊讶地发现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收回了租界,建立了新 *** ,还实现了科技的飞跃,成为了一个强大、自信、充满活力的国家。

陆士谔通过小说展现了他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他预测了上海的跨海大桥、地下电车、万国博览会,预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国际地位、科学成就,甚至预测了中国人登上月球的壮举。

《新中国》诞生的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落后和困顿的阶段,遭到了不少国家的侵略和欺凌,国内也充满了动乱和腐败。

在这样的环境下,陆士谔的预言显得十分荒诞和不切实际,许多人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没有任何根据和可能。

就拿浦东来说,当时的浦东是一个农业和渔业为主的地区,没有任何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更没有任何文化和科技的氛围。

就算是上海,也只是一个被列强划分为租界的城市,没有任何 *** 和尊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怎么可能举办“万国博览会”,怎么可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于是,文坛上许多人都认为陆士谔的不切实际,连大文豪鲁迅先生也这样认为。

鲁迅阅读《新中国》的时候,曾坦言,其创作手法“获一斑之智识,改良思想,补助文明”,但就内容而言,却是“荒诞至极,胡说八道!”

鲁迅指出,陆士谔的预测纯粹是凭空臆测,缺乏科学根据和实证依据。

他质疑陆士谔如何能够准确预测百年后的中国社会,认为这种预言不过是玄学和迷信的产物。他嘲讽地指出,如果将陆士谔的文章放到现当代的某一天,那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然而,时光流转,命运玩笑似的让陆士谔的幻想成为现实,鲁迅的批评却成为了历史的笑柄。今天的中国正如陆士谔笔下描绘的那样,繁华发达,充满活力,陆士谔的梦想和幻想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为何两人会有如此极端的看法呢?

大家不要忘记,陆士谔除了是一个小说家外,他还是个大夫,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陆士谔每日给病人问诊、治病,寄托到国家上,他也想要国家能够“医好”,因此他对未来的中国是充满期盼的。

而鲁迅最初弃医从文,以笔救国,从他的诸多作品中,我们就能看出,大多是在揭露旧中国下百姓的水深火热。

他的眼中只有受苦受难的国家和百姓,陆士谔的这一篇小说,鲁迅先生则认为他在用小说来使人沉溺。

但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无非是立场和角度不同罢了。

《新中国》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陆士谔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是他对当时中国未来的独特诠释。

鲁迅和陆士谔或许无法亲眼见到今天的中国,但他们的梦想和奋斗也为这个国家的未来铺就了道路,他们不仅曾为这个国家的未来而写作,也为这个国家的未来而生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3075.html

“晚清名医大胆预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