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扎心事实:战国时代咸阳根本没有高大外墙

中国历史2周前 (04-28)9

在电视剧《大秦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吕不韦带着嬴异人骑马到达咸阳,远远看见都城的外墙和楼阙。不仅宏伟壮观,还能纵览城内的很大纵深。

可惜,以上桥段纯属虚构,完全不符合真实情况。因为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并没有发现咸阳城有明显外垣。而且秦人之所以不给都城修建外墙,完全是基于深厚的历史传统。

电视剧中的桥段

动荡的迁徙岁月

早期秦人喜好迁徙 根本没精力构建城市

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的“城雍”之前,秦人都没有留下过建造城池或者城墙的明确案例。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秦国局势动荡,王族与百姓经常如游牧民族般迁徙移动。彼时的关中地区,正因西周统治的崩溃而陷入紊乱,大批被视为蛮族的戎狄进进出出。秦人自己则是牧马奴隶出生,因护驾周平王东迁而获封赏赐,逐渐壮大为一方诸侯。

虽然被获准接管天子的龙兴之地,早期秦人还必须同大量戎狄对手打交道。否则不要说创立封建,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很成问题。为了能顺利兑现周王开出的空头支票,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处于临战状态。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里,上上下下都必须忍受艰苦生活,在人口非常稀疏的地域里不断移动。这样既能有效霸占耕地、草场和重要水源,也可以顺应气候时节变化,缓慢壮大己方的人力与物力。

由于护驾功劳 秦人才获得周天子开出的空头支票

因此,秦国前期对营建稳定都城缺乏兴趣。反而沾染着大量戎狄习俗,生活特征完全呈游牧特色。根据考古学家在西汉水上游礼县地区发掘,以及针对大堡子山、圆顶山、西山等墓地的分析,当时的居民内部成分复杂。其中既有随王族西迁的本族人口,也有长期留居原居地的西周没落贵族,以及结盟或被迫臣服的戎狄贵族。即便是苦哈哈的底层奴隶,同样来源五花八门,有相当比例的蛮族俘虏。

比如边家庄的79LBM1、M5等春秋早期墓葬。不仅陪葬物品 *** 精美,还有头朝北 铜椁饰等典型周文化特征。说明墓主是归顺秦人的西周贵胄。

秦国早期墓葬中的器具 往往会带有戎狄风格

但位于礼县的大堡子山ⅢM1春秋晚期秦墓,则有贝壳、马衔、箭镞、铃、鹿角、骨器、戎狄三叉格剑等,属于典型游牧风格的随葬品。而且下葬位置是头朝南,说明墓主是秦公身边的戎狄裔近臣。乃至大量金饰物,区别于同时代中原人喜欢的玉器。其中金虎的造型与新疆地区塞人 *** 的金虎形象非常类似,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所以,《史记-秦本纪》中有细微描述:可能与迁徙等半游牧风俗有关。长期处在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下,修建厚重而稳定的城墙和城郭就显得累赘。

新疆斯基泰文化中的虎纹饰

山河相依的建城思维

秦国中期的首都雍城

正因如此,中期秦人即便有修建都城概念,也与后世想象中的大都会风格截然不同。根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他们的定居点往往“城堑河濒”。

例如当时的秦都雍城,就选择以雍水河、纸坊河、塔寺河以及凤凰泉河为自然防御工事。仅在岸边堆土充当防御设施,还有水道从城中穿过。这种情形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圆顶子山等早期居住点十分类似。所以毫不奇怪,雍城的护卫墙厚度仅为4.3~15m,和中原地区相比非常单薄。远少于齐临淄、鲁曲阜和赵国的邯郸。

秦国中期的雍城秦宫遗址

此外,《秦本纪》还透露的一个重要信息。那便是在非常动荡的年代,秦国国君往往喜欢在祭祀点附近定据。后来索性将这类祭祀点修建成都邑:

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文公元年,居西垂宫。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十年,初为鄜畤,用三牢。

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

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

秦王的都城选址 往往以祭祀中心为准

新都延续老传统

秦国非常重视人心的凝聚力

因为关中地广人稀,秦国在征战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祭祀凝聚人心。故而通过祭祀西土之神、东土之神,宣布自己对各方土地的所有权。受此影响,秦人比中原更热衷于以祠庙或者宗祠为中心构成聚落。这类粗糙城镇规划上缺少严格的几何严整性,整体形态表现的十分松散。

公元前4世纪,秦孝公变法后将都城从栎阳迁到咸阳。但考古发掘显示,这座大名鼎鼎的新城依旧有以山河为防御支点。而且最早修建的咸阳城规模不大,护墙厚度薄到仅有5.5~7.6m,高度更是相当有限。这种城墙矮小的效果,就是只能环绕内圈的8座宫殿遗址。这些宫殿全都非常迫近城墙,站在外就能看见宫殿内部。换句话说,堂堂首都只是一个宫城区,根本容不下其他各类设施。

新都咸阳 依旧将河流作为主要防御设施

随着秦国日益扩张,敌人攻破武关和函谷关的可能性逐渐减小。帝国则不断劳民伤财的修建各类新工程,不断扩大首都圈规模。因此,加固外城垣似乎就显得非常多余。所以,咸阳除王宫贵胄们的内城,大片外围几乎是不设防的。当代电视剧里的恢弘场景,只可能存在于导演和观众们的想当然而已。

事实上,类似情况还出现在其他诸侯国身上。只要不是敌军经常兵临城下,就缺乏修建城防意识。比如《左传.襄公一四年》记载,楚国令尹子囊奉命讨伐吴国后病亡。临死前,由于见证了新崛起的吴国凶悍战斗力,遗言让后继者一定要把郢都城墙修筑好。后来到战国时代,白起谈到自己攻楚的经验,也提及楚国的江汉平原腹地有“城郭不修”问题。所以让秦军有机可乘。

南方的楚国 也没有构筑大型城防设传统

相比之下,同时的西亚和欧洲早已实现城墙普及。许多重要据点还有精心设计的永固工事,能够同时兼顾军事防御和自然防灾需求。即便在相对落后的印度,亦有布置大量塔楼的华氏城木墙。这促使进攻者必须花更大力气克服险阻,进而推高敌我双方的科学技术含量。

所谓文明发展,大体上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先秦揭秘:秦国人身上的东夷与西戎文化叠加现象

秦王扫六合:图解嬴秦的兼并六国之路

帝国功成万骨枯:从考古发掘看秦陵劳工的悲惨生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3082.html

“扎心事实:战国时代咸阳根本没有高大外墙” 的相关文章

刘胤:东晋官员、将领,官位提高后日益骄横、不问政事

刘胤:东晋官员、将领,官位提高后日益骄横、不问政事

刘胤(281年-330年1月29日),字承胤,东莱掖县人,汉高祖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之 ,晋朝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胤容貌俊美,性格豁达,善交豪杰,深得士人仰慕。八王之乱时,刘胤欲到辽东避乱,途经幽州时,幽州刺史王浚挽留并表任他为渤海太守。刘胤后...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人?他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人?他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司马光,山西人,和太史公司马迁并称“史家两司马”,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古代休妻有七出之名,第一条就是七出者,无子,一也。在古代,送人新婚礼物,最多的就是石榴,因为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都是正常的,甚至妻子还要主动为丈夫纳妾,为了婆家开枝散叶。用现在...

朱棣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到底是为什么?

朱棣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到底是为什么?

方孝孺,是建文的大忠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棣打进南京城以后,让方孝孺写登基诏书。方孝孺坚决不写,而且还骂朱棣是“篡位”。朱棣说,这是我们一家人的事情,你说那么多干什么?方孝孺说,国家是天下人的国家,你“篡位”那就应该受到天下人的指责,怎么会是你一家人的事?朱棣说,你要再胡说八道...

赵云如果和吕布进行单挑的话 最后获胜的人是谁

赵云如果和吕布进行单挑的话 最后获胜的人是谁

赵云单挑吕布,究竟谁能获胜?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各国战乱纷起。群雄以天地为釜,兵刃为柴,血泪并煎其中。这样的时势也同样造就了一大批的英雄豪杰。 有人在动荡时局中只求安身立命,但是却有的人后在这样的纷杂局势中创下雄图霸业。三国...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能文,刘备能武,孙权什么都不会,凭什么三分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论打仗不如韩信,论谋略不如张良,论治国不如萧何,在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没有打赢过一次,为什么刘邦能夺取天下?没错,就是用人,当领导的不需要事事强于对手,只需要正确、合...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他一心为民,想要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有个缺点,就是特别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却要阉掉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他通过别人的举荐被授予为海州学正。到了洪武九年...

李信在历史上有什么能力,能让秦王如此重用他?

李信在历史上有什么能力,能让秦王如此重用他?

李信,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国在当时有个《军功奖励制度》,这个《军功奖励制度》对打仗胜负的奖惩,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打了胜仗,肯定会升级升职。如果打了败仗,一定会降级降职,乃至受到惩罚。可是,秦国将军李信带着2...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