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清朝为了新疆和俄罗斯玩命,而外东北却轻易放弃了?

中国历史2周前 (04-30)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五鸢

编辑|t

引言

17世纪中叶,随着沙皇俄国不断东扩,中俄由相距遥远的国度变成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大帝国的势力首先在黑龙江流域交锋,康熙王朝希望和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把贝加尔湖以东到尼布楚原属中国的土地让给俄国。

1871年俄军又大举入侵新疆,侵占了伊犁九城,宣布永归俄国管辖。新疆形势岌岌可危,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力主规复新疆。此时清王朝一改退让之势,派遣左宗棠抗击俄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疆土。

(外东北地图)

同样是面对俄国的入侵,清王朝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呢?当然这与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新疆,外东北的本身不同的条件也有着深刻的关系。

一、“取之虽不劳,而守之或太费”

在康熙年间,国土面积极其宽广,对外东北边境之地的巡察守卫并不上心。并且清王朝早期,一直有一种观念,既是荒野偏僻之地,就算丢了也无伤大雅。

康熙四年(1665年)冬季,俄国流放犯切尔尼 戈夫斯基率领 84 名亡命徒侵入中国黑龙江上游,占据并重建了雅克萨城。直至康熙二十四年,“三藩之乱”平定后,清朝 *** 才决定以武力驱逐沙俄入侵者。

(雅克萨之战油画)

历经两次“雅克萨之战”后,清王朝较为轻松的解决了这场侵略战争,同时他提出希望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双方边境的争端。

这时的清王朝,秉持着“取之虽不劳,而守之或太费”的思想,轻易的签署了《尼布楚条约》。或许是得来太容易,清王朝并不太把这小片领土放在心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据史料记载,之一次雅克萨之战胜利后,清军没有在雅克萨设兵防守,也没有收割雅克萨附近的田禾。康熙自始至终想要的,只是边界的稳定。

(尼布楚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之一个边界条约。对中国来说,《尼布楚条约》具有消极影响,它迫使中国方面把贝加尔湖以东,到尼布楚原属中国的土地让给俄国。

但在此时,清王朝内部稳定,国内强盛,俄国与清王朝实力几乎相当,合约签订后,黑龙江地区获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宁和平的时间,对于清王朝来说,割让这么一小块领土,对它自身来说,并无较大影响。

一百多年后的晚清,却是另外一番截然不同的情况,新疆也不同于外东北,其在经济、国防上均占据着重要地位。

(晚清老照片)

二、西方殖民势力的猖獗,与反抗侵略之心渐涨

晚清时期,西方殖民势力骎骎东来,他们以坚船利炮轰开古老中国的大门,不断加速侵略中国的步伐,造成了空前的边疆危机。在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晚清中国人的国家意识、 *** 意识不断觉醒,维护国家 *** 、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持续凝聚。

我国历代王朝对于边疆地 区大多实行羁縻统治政策,缺乏积极有为的筹边谋防举措,清朝亦是如此。故清 *** 对于西北边界防务一直“视之漠然”,甚至还认为西北边疆“去俄尚远,边徼之地荒而不治”,一直未采取积极的边疆防御政策。

(晚清绘制的新疆地图)

晚清以降时局骤变,西方殖民势力开始强力侵踏中国门户,东南海疆狼烟滚滚,西北边疆亦边警不停,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国家危难之际,部分大臣认为对外国侵略者任何妥协退让,都只能导致他们更加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得寸进尺的侵略行径,而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收敛。

陕甘总督左宗棠极力主张收复新疆,认为“若此时即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至构衅于东南”。

(左宗棠雕像)

他还特别强调: 守住新疆才能保卫京都,因此新疆尺寸之地不可丢失,要明示俄人“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

1876 年,左宗棠带兵进军新疆,在极短的时间内平定了阿古柏之乱,至 1878 年初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部领土,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中国的阴谋破产。

之后,曾纪泽 1880 年出使俄国交涉索还伊犁问题,经过半年多艰苦的谈判,双方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但俄国还是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片中国领土。

(签订伊犁条约)

此时,此战并不是抗击俄军,保卫新疆,并不仅仅是割地那么简单,它关乎到了晚清的生死存亡,所以清王朝此时才拼死也要打这场仗。

三、新疆沃野千里,物产丰饶,丝绸之路的核心位置

争夺新疆的战争,不仅有非常积极的军事意义,同时也有积极的经济意义。

新疆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新疆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气候温和适合养蚕,山野广阔适合种植林木,水草丰美适合畜牧。

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适合开采。湖泊和泥泞地交错,适合渔业发展。毛皮和皮革资源丰富,欧亚大陆相连,适合发展工商业。

(新疆风景)

新疆具有发展农工商业的天然条件。其次,新疆历来物华天宝,物产与矿产之富甲于全球。 “以言食,则稻粱黍稷以讫瓜果桃杏,无不甘冽而芳馨; 以言货,则金银玉石铜铁铅无不磅礴而郁积。”

新疆的水果丰富,稻谷、黍米、粟米和各种瓜果桃李都香甜可口;金银、玉石、铜、铁、铅资源丰厚,“昆冈之玉、和阗之金、大宛之马、犁鞬之布”更是誉满天下。总之,新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产矿藏,都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

(可口的葡萄)

此外,新疆地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清末中俄之间贸易发展的历史对于新丝绸之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么一个宝藏之地,清王朝自然也是愿意为其拼一把的。

(天格尔山脉)

弱国无外交,如今中国已经摒弃了,“丢失一些粗鄙之地无所谓”的观念,一代名将左宗棠“寸土不让”的决心,传承至今,实为幸事。

参考资料:

赵瑞彤,刘建生.清末新疆中俄贸易的双重性及其影响——基于中俄新疆通商类条约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5):113-119.

赵祎楠.从沙俄对中国的影响谈清末外交政策的失败[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41-46.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3551.html

“为什么清朝为了新疆和俄罗斯玩命,而外东北却轻易放弃了?” 的相关文章

唐高宗时期唐朝武力十分英勇 后面为何基本都屡战屡败

唐高宗时期唐朝武力十分英勇 后面为何基本都屡战屡败

还不知道:唐高宗末期,为什么唐朝军队几乎屡战屡败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高宗时期,唐朝的武力非常英勇,而到末期几乎屡战屡败,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当时制度的失败是一方面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个府兵政策。意为农民在战争时期为国出征,而如果说非战争时期则可以...

卢象升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卢象升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卢象升是明朝末年大臣、名将。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卢植的后人。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据《明史》记载,卢象升战死后,“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可见老百姓对他去世的惋惜。同时,作为总督天下兵马的卢象升去世,也是明朝的重大损失。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屡剿不绝,与明军失去卢象升的指挥,不...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秦朝之间有何瓜葛?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秦朝之间有何瓜葛?

公孙衍,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人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都曾一起就读于鬼谷子的门下。不过,据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也就是说,...

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瞻是第二个马谡吗

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瞻是第二个马谡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直接导致蜀汉灭亡:他是另一个马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灭蜀之战。司马昭派遣18万大军,兵分三路取蜀。在丢失汉中后,蜀将姜维立刻退守剑阁,与魏军相持。而为破解僵局,魏将邓艾率精兵万人偷...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不用细说,能入诸葛亮法眼的,很少很少,而能被诸葛亮和孙权同时看中,更是少之又少。偏偏就有一位,诸葛亮和孙权都来争抢他,他是谁呢?他是张裔,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如果有支援,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如果有支援,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关羽,三国蜀汉大将。字云长。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随即北伐,攻打襄樊,樊城守将曹仁坚守不战,曹操派于禁督七军救援,因一场秋雨汉水暴涨,于禁被关羽击败。接着,曹操又派徐晃增援,徐晃击败了关羽,当时,关羽还有五千人。后来,孙权偷袭...

夏侯渊最后被黄忠所杀,是什么原因?

夏侯渊最后被黄忠所杀,是什么原因?

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汉中之战的走向,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最终以刘备的全胜而结束。在定军山一战中,黄忠力斩夏侯渊,给曹操致命一击。那么,作为曹魏名将,作为曹操西部战线的军事统帅,夏侯渊为何会被黄忠所杀?夏侯渊之死,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能避免吗?其...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楚之良才”,与庞统相提并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他为巴郡太守。刘禅继位后,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