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情商很高的人,都不讲道理

中国历史2周前 (05-05)9

有句谚语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小时候以为,站在道理的这一方,就能理直气壮。

长大后才明白,讲道理的人,情商更低,甚至会招来祸害。

那些一直讲道理的,嘴巴都磨破了,也没有什么用,还不如“沉默”。

一个人情商越高,越不会讲道理。

01

再多的道理,也说服不了别人。

末代皇帝溥仪,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写了这样一段话。

他在宫里被大家宠着,肆无忌惮。

当然,按照宫里的规矩,他也要拜师学艺,练字、读历史、写文章,一样都不能少。

他的老师们,个个都是高手——陈宝琛、袁励准、陆润庠、庄士敦,既有本土的学者,又有外来的洋人。

令人尴尬的是,溥仪并不喜欢老师们讲的道理,顽劣的样子,丝毫没有改变。

倒是宫里的一个奶妈“王焦氏”,能把溥仪,管得服服帖帖。

有一次,溥仪用 *** 打向太监的窗户,导致窗户破了很多小洞。

他还让太监表演木偶戏。还故意把藏着铁沙子的蛋糕,赏赐给太监。

太监没辙了,请来了王焦氏。

王焦氏说:“那不是要崩掉牙齿吗?牙齿没有了,就吃不了东西,不吃东西人就会饿坏。”

又说:“屋里有人,打破窗户的时候,就可能伤人。太监,也是人,打伤了就会痛。”

溥仪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知道,她劝我的话,是从心里发出来的,我能够感受到。”

再看明朝时,宋濂是如何教育朱元璋的儿子。

一开始,宋濂就担心,不能在太子身上动土,教书的事情,战战兢兢,就问朱元璋:“可训乎?”

朱元璋说:“不死就行。”

可见一般,若要教育好一个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得另外想法子。

若是一群人在讲道理,那就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互相驳斥,闹腾得厉害。

若是一个人在舞台上讲道理,其他人台下在听,就是一大批人自觉屏蔽了耳朵,只是没有做出捂耳朵的动作而已。

人的认知层次不同,经历不同。能接纳的道理,只是在自己的层次里。你讲的道理,只能代表自己,别人才懒得听。

作家刘墉说过:“正所谓字字珠玑,道出天机,有多少做人的道理,都一一的道出了,如果你真的能参详透,那你就会成为完人了。”

你我都不是完美的人,把道理放一边,才会快乐。

02

道理太深了,别人听不懂。

从某种角度上说,情商很低的人,习惯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说、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了说的场所。而这些人,误以为自己情商很高。

有一位大学生,学成后,到乡里工作。

春日里,他看到一位老爷爷,还没有犁地,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爷爷说:“我原本打算种西瓜,但是担心管理不好;想一想,还是种稻谷算了,但是收入太低......”

大学生说:“你啊,就是验证了布里丹毛驴效应。需要改一改了。”

老爷爷愤怒了:“哪里来的大学生,居然把人说成毛驴。你家的人,才是毛驴呢?”

大学生灰溜溜地走了,工作自然就搞砸了。

布里丹是大学教授,养了一头毛驴,每天给一堆草料。

有一段时间,毛驴面前,放了两堆草料。毛驴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不知道如何选择,就饿得不行了。

人们把决策过程中的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总结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老爷爷养了毛驴,但是不知道“毛驴效应”。这就是大学生的错误所在。

我们常常说,要深度思考。但是你不要苛求别人也深度思考,也不要希望别人的学问,和你一样多。

想要和别人顺利交往,那就学会“去繁存简”。别把什么,都当成学术研究。

用对方能听懂的话,来进行交流,一定会很顺利。俗气一些,是没有关系的。

03

社交是讲感情,不是讲道理。

社交大师卡耐基写了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尝试着说服四岁的儿子去上幼儿园。

儿子怎么也不愿意去。

父亲恼怒了,把儿子反锁在屋里。

隔一会,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邀约妻子和大儿子,一起做游戏。

有人弹琴,有人唱歌,还有人拿着玩具跳舞。

小儿子听到了歌声、琴声,打开门,不好意思地说:“我也能参加吗?”

在欢快的琴声里,父亲说:“这就是幼儿园的生活。”

小儿子高兴地回答:“我要去幼儿园。”

太多的家庭,禁止孩子看手机,打游戏,说了很多关于游戏、手机的祸害。但是孩子不听。事实上,父母一边说教,一边玩游戏。

若是父母放下手机,能够和孩子一起互动,做一些开心的事情,手机的痴迷度,自然就降低了。

曾仕强说过:“道理是直的,但路经常是弯的。”

弯弯的路上,有深深的爱,有不一样的精彩,这就是人与人互相吸引的地方。

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打破传统的道理,尽管去帮助别人,就行了。

比方说,遇到穷亲戚,你给他一个大红包,帮助他的孩子上学,而不要计较他能否“回礼”。

还比方说,朋友交往,你请对方两顿饭,对方一次也没有请。没有关系,不必局限于“来而不往非礼也”的道理。

若是利益之交,更好的爱,就是谈钱。正如周立波说的:“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而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04

不管遇到谁,与其苦口婆心讲道理,不如积极帮助,默默陪伴。

这个世上,听你讲道理的人,也许有很多,但是人家一边听,一边厌恶。顶多是碍于情面,不打断你的话。

唯一能够听从你的道理的人,就是“你”。

做好自己,问心无愧,足矣。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5/593879.html

“情商很高的人,都不讲道理” 的相关文章

年羹尧想造反是没有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年羹尧想造反是没有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为何年羹尧想造反都没有机会?你看雍正的驭人之术有多强多周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羹尧虽然没有起兵造反,但他的大逆罪就高达五条。年羹尧或许有造反的勇气,但雍正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因为雍正治人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犹如温水煮青蛙。雍正的驭人之术雍正上台时,九子...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守街亭为何要点名马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混战不休,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后,终于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自此魏蜀吴割据一方。然而三国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夷陵之战后,蜀吴皆元气大伤。刘备已故,蜀国由诸葛亮主政,为完成匡扶汉室重任,经...

张彦远留下了哪些作品?记载了哪些内容?

张彦远留下了哪些作品?记载了哪些内容?

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大中初年(847年),迁任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对顺治去世前,为何要安排索尼、鳌拜等四位辅政大臣,来扶保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顺治十八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选择将皇位传给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这便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与此同时,顺治皇帝还一改此前他即位时,由满洲宗室贵族担任“辅政王”的传统,任命索...

刘盆子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刘盆子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刘盆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十世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盆子是新朝末年的枭雄,为赤眉军首领樊崇拥立的傀儡皇帝,在位不到两年,在赤眉军失败后随樊崇投降东汉光武帝刘秀。那么刘秀是如何对待堂侄孙刘盆子的呢。一,汉室后裔刘盆子是西汉城阳景王刘章(刘邦之孙,刘肥之子)的后裔,式侯...

赵廷美:宋宣祖赵弘殷第四子,曾得罪宰相赵普,降为涪陵县公

赵廷美:宋宣祖赵弘殷第四子,曾得罪宰相赵普,降为涪陵县公

赵廷美(947年—984年),本名赵匡美,字文化,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宋宗室大臣,宋宣祖赵弘殷第四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四弟,母为陈国夫人耿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起家嘉州防御使,转兴元尹、同平章事,迁侍中、京兆尹。宋太宗即位,迁中书令、开封尹...

李卫知道雍正那么多的秘密 雍正有对李卫有杀心吗

李卫知道雍正那么多的秘密 雍正有对李卫有杀心吗

还不了解:雍正和李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卫了解雍正那么多秘密,雍正有没有对他起过杀心?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李卫当官》,剧中的主角李卫是个非常机灵的人,给雍正做了不少的事情,雍正视他为心腹大臣。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雍正一直都是一个疑心病非常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