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下令被诛九族时,为何家中亲人不逃走?

中国历史6天前4

古代封建王朝时期,虽然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但是大多数时期统治者还是选择依法治国,通过明文律法来约束百姓和文武百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在制定法律的同时还伴有相应的刑罚。

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罪行受到不同的惩罚,就比如做一些鸡鸣狗盗之事顶多就坐坐牢,赔点钱,可要是以下犯上,杀人越货,那罪过可就大了,根据不同的情况承受不同的惩罚措施。

然而最严重的莫过于诛九族,相信对于这一刑罚很多人在小说或是影视剧中都看到过,有些犯下滔天罪行的犯人就会被诛九族以泄民愤或是帝王之怒,可是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为何家中的亲人不趁机逃走呢?

其实逃走才是真的愚蠢。

连坐制度衍生的“株连九族”

“诛九族”这个刑罚的雏形最早是出自上古氏族部落时期的族刑,一般是部落首领对某个区域的族人进行处罚,但是这些人未必全是有血缘关系,或者是血缘关系并不是很近。

等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到了秦朝建立,商鞅变法提出来了连坐制度,也就是家中一人犯罪,其他的帮凶,哪怕是知情和不知情的也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甚至是以同罪论处,而这也就衍生出来了“株连九族”。

那这其中所说的九族是那九族呢?根据记载分别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加起来组成的九族,其中父族四是指犯罪之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包括一些直系亲属子女等等,毕竟在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男子的社会地位更高,在被判刑的时候也更多的从男子方面着重加刑。

而母族三是指犯人的母亲家族的直系亲属,包括外公,外婆,外祖父祖母一族,最后妻族二指犯 *** 子的父亲和母亲一族。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文化成为了主流思想,统治者也开始实施以德治国,在实行“诛九族”的时候并不会真的一一查处,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还是会酌情处理,所以后来“九族”就是虚指,并不是指具体的数量,更多的是强调这种刑罚的严苛,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很严重的刑罚,这可是相当于让一个家族灭亡。

为何非要“诛九族”?

常言道“杀人不过头点地”,就算是犯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也是他一个人的事,就算有从犯或者是知情人员那就依法论罪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株连九族,这样做是不是太残忍了,也太没有人性了?对此,统治者也不想这样做,但是一般被诛九族的基本上都是谋逆造反,想要谋权篡位的人物。

就比如明朝时期的胡惟庸、悍将蓝玉等等,他们私下里结党营私,滥用职权,谋划着推翻朱元璋,自己当皇帝,那这样的人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绝对不能留的。

他们的家人也是如此,因为其家人肯定知道很多事情,但是还是选择没有言说,这也代表着他们是支持造反,或者是静观其变,等着坐收渔翁之利的,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有反叛心理,那这样的人不杀未来肯定会影响统治的稳定。

再就是武将出身的人家,很多都是骁勇善战的将领,这些人很容易因为亲人被杀而出现逆反心理,所以皇帝只杀犯罪本人,放过其他的知情者无疑就是给自己留下了隐患,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最直接,最根本的 *** 就是斩草除根,虽然做法太残忍,但是却可以很好的震慑其他人,让世人明白造反的代价,这样也可以侧面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当然,纵观古代封建社会,还是很少有统治者真的下令诛九族的,毕竟其中牵扯的人员太多,不同的势力之间和有关联,有的甚至还和皇室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这种裙带关系的存在让诛九族不是很好实施,再加上这是极其残酷的惩罚,容易引起民愤,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暴动问题,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统治者还是不愿意这样的。

族人为何不逃跑躲避刑罚?

话说回来,在皇帝下令诛九族的时候,族人明明有时间逃跑,或者是他们可以趁着混乱逃窜,离开家乡,换一个地方,然后隐姓埋名不也一样活着吗?反正古代也没有人脸比对,个人信息采集并不是那么全面,在加上也没有基因技术,根本不知道谁是谁,他们为何不跑,非要在家中等着被处死?

其实他们不是不想跑,而是没时间跑,也不能跑,要是跑了才是真的愚蠢,首先古代信息穿达非常滞后,当皇帝宣布诛九族的命令时会有官兵马上行动,或者是朝廷有专门的情报人员通知到地方官府,在此期间,被处刑的家族是不知道这个消息的,等到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官兵已经把这个家族围的水泄不通,就算他们想跑也没时间啊!

其次就是他们要是擅自逃跑面临很多问题,就比如如何出城?去往哪里?要知道古代虽然人口信息采集不完全,但是还是有户籍记载的,每家每户几口人他们都有名字的记录,要是想逃跑肯定要出城,可出城就会审核个人信息,这样就会被认出来。

就算是顺利出城了,去往新的地方还是会面对地方官府的人口登记,而这样的话还是会暴露身份,除非逃亡深山老林,那样的话生活肯定是不好的,一辈子这样活着实在是太憋屈。

最后就是擅自逃离一旦被抓回来那就是直接处死,一点挽回的余地的没有,可要是不跑,一般统治者还是很有可能酌情减轻刑罚,要么流放,要么充军,有些时候面对皇帝或是皇太后大寿还可能大赦天下,那这样就会被赦免,所以逃跑的代价太大,也不符合古人重视气节的观念。

结语

在现如今,这种残酷的刑罚早就已经被取缔,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高,违法乱纪的现象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和整治,当然,人性化和道德体系的建立更为重要,法律也要合乎情理,而不是滥杀无辜,相信在未来我们将会建立起更好的法治社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4333.html

“古代下令被诛九族时,为何家中亲人不逃走?” 的相关文章

尉迟炽繁: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宣帝逝世后出家为尼

尉迟炽繁: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宣帝逝世后出家为尼

尉迟炽繁(北史为尉迟繁炽)(566年-595年),京兆郡长安县人,周宣帝宇文赟皇后,蜀国公尉迟迥孙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嫁给西阳郡公宇文温。得到周宣帝宇文赟垂青,召为长贵妃。大象二年,册立为天左大皇后。北周宣帝逝世后,出家为尼,法号华首。隋朝开皇十五年,逝世,时年...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聊斋志异》中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显然,朱瞻基爱促织是出了名的。除了这个爱好,朱瞻基还有鲜为人知的、更高雅的兴趣—文艺。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朱棣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常像自己...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刘庄是什么出身?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继位的?

汉明帝本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 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刘庄是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之子,自幼聪颖伶俐,“十岁能通《春秋》”,十五岁时被立为皇太子 。光武帝驾崩后,刘庄“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阴丽华)曰皇太后。”汉明帝曹随萧规,“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

朱标不死蓝玉就没有事情吗 最后朱棣不造反是不是真的

朱标不死蓝玉就没有事情吗 最后朱棣不造反是不是真的

对朱标不死蓝玉就不会死,朱棣也不会造反,是这样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朱标的死,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接班人了,经过深思熟虑,他没有选择其他儿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可面对这么年轻且无经验的接班人,朱元璋开始大杀功臣。看似给他...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对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卷十七》中为曹魏的五员名将合传,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对五人的评价中说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由此将这五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允炆继承朱元璋皇位,为何却被亲叔叔夺了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说起明朝,自然离不开宦官、杀戮、血腥和专制统治等等,而大明的十六位皇帝更是极具“传奇”与“神秘”色...

杀韩信怎么方式不行 宫女为什么还用竹竿

杀韩信怎么方式不行 宫女为什么还用竹竿

对为什么韩信会被宫女用竹竿戳死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最主流的说法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曾经给了韩信一份“三不杀”的许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在看得见天地的地方都不能杀韩信、金属兵器也不能用来杀韩信,这不等于就是黑了韩信一块“免死金牌”吗?到底是谁要杀韩信史...

李世民和朱棣都造反上位 两人荣誉为何完全不同

李世民和朱棣都造反上位 两人荣誉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为什么李世民被视为明君,朱棣却毁誉参半?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李世民压根不叫篡位,只不过是争抢大小王而已。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史学家都会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导致朱棣和李世民两个人的口碑名声不一样,两个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