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富过17代的家族!坐拥上海近一千栋房屋,大多数子孙在哈佛上学

中国历史3周前 (05-23)11

前言

平心而论,当我们回顾历史长河,可曾发现身边竟存在一个不朽的家族?

一个世代相传,历经数百年时光洗礼,依旧屹立不倒、熠熠生辉的传奇世家?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家族的不凡轨迹,去揭开他们百年兴盛的奥秘!

家风正是兴旺根基

想要全面了解贝氏家族的不凡轨迹,我们必须从明朝动荡年代说起。当时,一名叫贝兰堂的青年对草药医术有着狂热的热爱。

他四处游学,终于在苏州一家小药馆施展渊博的医术。

贝兰堂敏锐地发现,这座人口众多的城市对草药医疗有着巨大需求。

于是,他克服重重阻碍,毅然在苏州创办了一家小小的药铺,从此扎根于此,开启了贝氏家族的传奇征程。

一开始,贝兰堂只能在别人药铺打工攒钱。等到有了一笔起家资金后,他便与家乡亲朋们达成协议,只要他们供应名贵中药材,贝兰堂就从中赚取差价。

这种灵活经营模式让小小药铺生意红火,慢慢为贝兰堂积累了可观的家资。

作为一名资深医者,贝兰堂对自己的医德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无论是富人还是贫民,他总是一视同仁、仔细诊治。这份“仁心仁术”赢得了苏州民众的爱戴,更让贝家医馆生意兴隆。

贝兰堂临终时,他将“诗书传家,乐善好施”的家训教诲给子孙后代。

这些简单而朴实的箴言,世世代代成为贝氏家族为人处世的更高准则,也是他们百年兴盛的精神支柱所在。

后人们都谨记祖训,知行合一。他们视学问为家族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不自满止步,而是勤奋治学、渊博有识。

贝家子弟从小就受到了世界一流的教育,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过人的智慧才干。

产业腾飞,奠定家族地位

几代人的努力经营,贝氏家族的医药事业越做越大。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当年贝慕庭一手遮天,借助种植和药材生意积累了可观的家资,一跃成为苏州四大名门望族。

祖孙三代过着无忧无虑的锦衣玉食生活。

然而,贝氏家族并未就此自满。他们积极拓展业务版图,从单纯的中药材料,到中医理疗、针灸推拿等,不断开疆拓土。

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让贝家中药产业在苏州地区备受追捧,一直遐迩闻名。

贝氏家族一直注重教育子孙、培养他们的才学双馨。到了第十三代,单一的医药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一些族人开始向其他行业进军。

其中,贝理泰是更大的创新者。他秉持“金融活水可使家资旺”的理念,于1915年携手他人共同创办了上海银行,并亲自主理苏州分行。

为吸引大众客户,他推出&34;的创新举措,大大拉近了银行与普通民众的距离,一炮而红。

贝理泰的金融造诣很快赢得认可。他的五个儿子和四个孙子也纷纷进入银行业,让贝氏家族在金融界的影响力日益壮大。

其中,贝理泰的第三个儿子贝祖诒更是步步高升,曾担任中国银行总经理、总裁要职,家族声名远播中外。

而另一个远见卓识的贝族人物就是贝润生了。他凭借对颜料行业的独到眼光,很快就崛起成为“颜料大王”。

后来,贝润生果断转型投资房地产,大手笔购入上海近千处房产,从中赚取了一大笔财富。

不仅如此,贝润生更是看好了房地产投资的前景,在20世纪50年代就大举买进上海的众多房产。

这些地产后来翻了数倍,为贝氏家族在上海的资产带来了爆炸式增长,成为家族财富的坚实保障。

正是有了诸如贝理泰、贝润生等人的睿智经营,贝氏家族很快就从一个草根小家族一跃成为享誉上海滩的豪门大族。

大师贝聿铭,成就非凡

你或许见过卢浮宫那座透着神秘韵味的玻璃金字塔?它的设计者正是出自贝氏家族的贝聿铭。

这位举世闻名的建筑大师,正是靠着家族的深厚底蕴和财力支持,才能追求纯粹的艺术理想。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广州,祖父正是刚提到的“颜料大王”贝润生。小时候,贝聿铭常在祖父精心修缮的苏州狮子林别墅嬉戏,对那里中国传统园林的蜿蜒长廊、幽静景致念念不忘。

这段沐浴中国文化的经历,为后来贝聿铭建筑事业的崛起埋下了深厚的种子。

成年后,贝聿铭考入哈佛大学,系统学习了现代建筑理念,并将中西文化完美融会。

在漫长的80多年建筑生涯中,他不仅设计了法国卢浮宫的经典玻璃金字塔,还为祖籍地苏州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博物馆新馆,可谓融合中西、建筑大师中的大师。

正是贵族般的家族环境和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贝聿铭才能全身心地追求艺术理想,缔造出融合中西的非凡杰作。

这些彪炳史册的建筑经典,无不凝聚着贝氏家族对艺术独树一帜的追求。

结语

细细回溯贝氏家族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家族之所以能延续17代兴旺发达,除了祖辈们不懈的财富积累,更重要的是良好家训和教育理念的代代相传。

自创家训“诗书传家,乐善好施”开始,贝氏家族就树立了严格的家规准则,成为他们处世为人的更高指引。

这股精神力量在家族内代代相传,牢牢地指引着每一代贝家人遵循正道、淡泊名利。

同时,贝氏家族也格外重视子孙的教育。族中后代几乎无一例外都要到哈佛、耶鲁这样的世界名校深造。

良好的教育不仅造就了贝家子孙们开阔的国际视野,更培养了他们过人的智慧才华。这股不竭的教育动力,正是贝氏家族不断壮大、百年不衰的根本所在。

纵使功成名就,贝氏家族依然行事低调谦和,从未骄矜傲慢。

正如贝聿铭拒绝儿子参与苏州博物馆设计一事,他们始终保持了对中华文化的虔诚敬畏,时刻怀着一颗谦卑之心。

这种重视学识、勤奋自律的家风,正是贝氏家族能跨越时空、屹立百年的核心所在。

财富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只有秉持正道、孜孜以求的家族精神,才能真正铸就一个世代相传的不朽传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源:

【1】中国侨网:《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靠什么传承至今?》

【2】界面新闻:《都说富不过三代,富过十五代的贝氏家族秘诀是什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5/596163.html

“富过17代的家族!坐拥上海近一千栋房屋,大多数子孙在哈佛上学” 的相关文章

刘备伐吴时诸葛亮是什么表现?没有阻拦是因为什么?

刘备伐吴时诸葛亮是什么表现?没有阻拦是因为什么?

一说到“神机妙算”相信很多朋友的脑海中立马会浮现诸葛亮这个军事家的名字,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夷陵之战,是刘备人生最后一战,也是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场战役。此战过后,魏蜀吴三国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对峙时期。历来人们对于刘备伐吴,多是批评的,认为刘备不该以怒兴师,招致惨败,把蜀汉精锐丧失殆尽。其实在刘...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和宋朝一样,都是重文轻武的王朝,然后以文驭武。但两朝重文轻武的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宋朝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以武将身份反噬旧主称帝,又担心五代军阀祸乱的事迹不断重演。故宋朝从开国之初就定下了遏制武将的国策,以...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

刘黑闼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黑闼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隋末时期各地农民纷纷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农民大起义。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黑闼是隋末割据河北的枭雄,曾为窦建德部下。窦夏政权被唐朝消灭后,刘黑闼曾两次恢复窦夏故地,建立汉东政权同唐朝对抗。其他割据政权都是被唐朝一次消灭,那刘黑闼为何能两次兴起呢一,投靠窦夏刘...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对李广利真的是草包吗?如果李广利真的那么菜,汉武帝为何要重用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其实并不完全是草包。如果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草包,汉武帝也不会让他领兵讨伐匈奴。李广利在战场上也是有高光时刻的,只不过闪光点确实不多,才能平庸也是真的。李...

魏延能力不输于姜维 诸葛亮为何打压魏延偏爱姜维

魏延能力不输于姜维 诸葛亮为何打压魏延偏爱姜维

对为何诸葛亮偏爱姜维,打压魏延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肯定都被这样误导过,那就是诸葛亮留计斩魏延,然而这完全是罗贯中让诸葛亮背的锅,不过事实上,诸葛亮确实也不太喜欢魏延,罗贯中只是把这点艺术放大了而已,那么作为蜀汉后期最有能力的将领之一,...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那么厉害 最后千古流芳的人为何是诸葛亮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那么厉害 最后千古流芳的人为何是诸葛亮

还不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传世名著之所以得以传世,并不是大众赋予它的,而是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得到了认可。而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就称得上是一部传世经典。书中诸葛亮、司马懿两人,分别在蜀魏阵营中掌管军...

历史上朱元璋与苏坦妹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朱元璋与苏坦妹之间有何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辰的《国初事迹》记载了一件事,朱元璋的部下送给他一个名叫苏坦妹的美女,同时她也是一个才女。可是第二天朱元璋就把她杀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苏坦妹剧照)苏坦妹是浙江金华人,出身于书香人家,由于自幼耳濡目染,长大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