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武将,真能举着几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中国历史2周前 (05-23)8

文 | 青菀杳声闻

编辑 | 青菀杳声闻

演义或小说为了凸显武将的强悍,将他们的武器夸张化,刀、剑、长枪动辄百八十斤,轻一点的也有好几十斤。

更夸张的是,小说中武将们经常能斗上数百回合,甚至战上一天,打一般的小兵如割草一般。

只是,小说有浪漫的需求,书中的武将能力和现实有一定距离,古代武将能打不假,但不可能超越人体和现实条件的制约。

到底有多重

古代将领们兵器的重量,其实远远低于普通人的想象。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出土之时仍然锋利如新,乃是国家重宝。但其重量不过875克,将近两斤。

即使是重型打击类武器(比如铁锏),也不会非常重。宋代铁锏为四棱式,长度将近一米,非猛将不得挥舞,但起重量也不过是7斤多一点。

陕西出土过一个重型马槊,单是前端的金属部分就有60多厘米。如果给这种马槊配上长杆,其重量便在三四十斤左右,勉强符合古代小说中的武器描述。

但这种武器根本不是用来挥舞的,骑兵们将其固定在马上,用来冲阵的时候破甲、冲破敌军阵型,根本没人会挥舞这样的重器。

士兵或将领真正能挥舞的普通马槊,前段的铁制槊头只有两斤,即使配上三四米长的木杆,整体重量最多十来斤,能在马上使此类武器的将领,已经是有名的悍将了。

事实上,古人打造拼杀武器的时候,根本不会造得很重,因为武器的主体是人,太重的武器并没有什么杀伤力。

一件武器如果很重,其外观就超出很多人的理解,人们看一看就知道,这种武器用不了。

骇人的重武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件一百多斤的武器,只是比常规刀剑更大、更厚一点,其余部分没有什么不同。其实,百来斤的武器,已经完全超过正常人的认知了。

日本曾打造了一柄百多斤的武士刀,其大小公之于众的时候,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很多人都惊讶:一百多斤的刀竟然有这么大?

事实上,别说一百多斤或几十斤的刀剑,即使是十多斤的剑,在人们看来也没有了剑的样子,更像是铁棒一类的物品。

只有帝王墓葬中陪葬的冥器,才会出现十多斤的重剑,这种剑不计代价、不考虑使用效果,只要庄严与肃穆,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七星铜柄铁剑。

但是,七星铜柄铁剑身为一柄单手剑,其重心过于靠前,人类完全无法挥舞。可见这把剑是纯粹的陪葬品,工匠锻造之初,就没有考虑过使用的问题。

目前,我国倒是保存有几十公斤的冷兵器,比如“天津大铁刀”,但力士们玩刀的时候,只能做一些基本的旋转动作,并不能真的挥舞。

那些几十斤重的武器,即使全由精铁制成,体积也大得吓人,古人连锻造出来都要头疼很久,武将挥舞起来更是难受。

为何不能重?

武将们用武器来杀敌,而不是熬炼筋骨,因此,刀剑等杀敌武器,并不是越重越好,而是越契合使用者越好。过重的武器,武将挥舞起来都很困难,还怎么杀伤敌人呢?

更何况,战场上复杂多变,武将杀敌也不是一挥而就,这种玩命的事儿,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如果手中的武器太重,武将长时间使用,就有力竭的风险。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武器很重的错觉,除了小说等文艺作品的渲染外,还与现代人很少接触冷兵器有关。

刀剑一类的武器,重心比较靠前,即使其本身并不重,人们挥舞的时候也会产生沉甸甸的感觉,误判刀剑的真实重量。

一名没有受过训练的现代壮汉,如果挥舞两斤重的大刀,只能坚持5分钟左右。若是在战场与人对抗,壮汉连两分钟都难以坚持,若是武器再重一点,这个时间还要更短。

因此,杀敌武器一般情况下都重不得,锻造者要考虑士兵们和将领的耐力,太重的武器,反而不利于士兵、武将作战。

事实上,如果武器过重,不光武将受不了,战马也受不了。

古代的战马不过一米四到一米五之间,负重大概在100到130公斤之间。武将骑乘的战马即使强壮一些,负重到130公斤也够呛了。

而武将盔甲蔽体,整个人的体重已经有一百公斤左右,若再带着几十斤的兵器,战马的承载力便达到极限,这在战场上是很危险的事情,毕竟,马也是一种生物。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武将,能使用几十斤的重武器呢?我们很难找到三四十斤的武器记录,但是一二十斤的武器,历史上还是存在一些的,中外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英国大型博物馆中,陈列着西方早期的实心、重型骑枪,这些骑枪的作用和马槊类似,重量在20斤上下,同时,西方的骑枪也无法挥舞。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悍将,他以膂力过人著称,他的作战武器是一柄12斤的大刀,在当时,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重武器了。

有意思的是,人们眼中象征着“骁勇”的重锤,根本不是小说电视剧中那样沉重,单个战锤能不能有三斤都很难说,更别提百来斤的重锤的。而这区区三斤的锤子,已经足够打死人了。

结语

我们作为现代人,对冷兵器知之甚少,千万不要因为武器没到小说那个程度,就小看古代将领和士兵。

现代拳击手没有负重,进行一场拳赛尚且精疲力尽;武将们带兵打仗,武器装备皆是负重,一场战役要耗费的体力可想而知。

打仗是玩命的事情,是胆气和体力、智慧的多重考验。能够活过战场拼杀的武将们,无论手中武器重量如何,都是一等一的壮士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EN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6289.html

“古代武将,真能举着几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的相关文章

王韫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一生有何故事?

王韫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一生有何故事?

王韫秀,长安第一千金,她出身贵族,是大将军王忠嗣之女,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真实的唐朝历史上,王韫秀是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唐朝第一巨贪元载之妻。王韫秀和元载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是非常的凄惨,令人感慨不已,而且后来元载成为宰相之后逐渐...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第六位皇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千叟宴”,一定要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体现仁孝天下,更为了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康熙皇帝干了一件事: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时值康熙六十大寿,他突发奇想,为了与民同庆,他与众大...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由于他是白衣当皇帝,自古第一例,因此他遇到了一道难题。这道难题是什么呢?要讲这件事,咱们先来讲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是秦朝丰邑枌榆乡的一个农民,生逢群雄并起的战国,战火纷飞的乱世。俗话说“神...

杨厚:东汉时期官员,世代善图谶,曾图谶谏言

杨厚:东汉时期官员,世代善图谶,曾图谶谏言

杨厚(72年-153年),字仲桓,东汉官员,四川广汉新都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卒于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年八十二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学父业,精图谶学。永建二年(公元127年)汉顺帝遣使特征至长安,拜议郎。累官侍中。每有灾异,厚辄上消救...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发生过不少削藩事件,这些削藩事件很少有失败的。之所以都不容易失败,一是因为削藩是众望所归,代表全国各阶层的利益,包括老百姓的利益。毕竟所有的老百姓都不愿意藩镇割据,藩王造反。二是...

关羽和赵云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被杀后赵云想过报仇吗

关羽和赵云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被杀后赵云想过报仇吗

对关羽和赵云关系如何?为何关羽被杀后,赵云没有想要为其报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势力中,刘关张三位关系最好,其次就是刘备和赵云之间的关系最为值得称道。赵云为救刘备儿子刘禅,七进七出,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刘备也因为如此,将阿斗掷于地下(个人怀疑阿斗是不是就是在这个...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历史上魏文帝曹丕是怎么死的?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魏文帝曹丕是怎么死的?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魏文帝曹丕曹操的次子,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魏国黄初七年(226)五月,迫使汉献帝禅位、建立曹氏魏国的魏文帝曹丕崩殂,年仅四十岁。曹丕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十月底即位改元做皇帝,至此尚不足六载,那么,是何原因让这位胸怀大志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