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十六帝排名分为四档:百分制,前两档及格,后两档不及格

中国历史3周前 (05-24)10

明朝十六帝,影响了中国两百多年的历史。历史已成过往,现给明朝的十六帝根据在皇位上的作为进行百分制打分,分为四档。以分高低为顺序。

之一档: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高炽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 90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有开创明朝基业之功,基本定下明朝疆域。在朱元璋时,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写下《祖训》以示后世。

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终结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对封建中央机构具有重大影响。

十分注重维护“家天下”,分封诸子为王,以藩屏明王朝,注重对太子和太孙的培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因个案牵涉甚广,比如仅胡惟庸案就牵扯了3万多人。还初步建设特务机构锦衣卫,造成官民过度恐慌。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1360年-1424年) 90分

朱棣在位时颇有建树,重视农业发展,劝课农桑,减免赋税。设内阁处理政务,重设锦衣卫、增设东厂作为皇帝耳目爪牙,加强专制统治。

军事上,征蒙古、占安南。还在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西北设哈密卫等措施加强边疆管辖,并防备倭寇加强边防。

命修《永乐大典》《四书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等书籍,派郑和下西洋宣示明朝国威。

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得位不正。并大杀朱允炆旧臣,创下了著名的诛方孝孺“十族”。任用锦衣卫、东厂宦官制造了恐慌。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1398年-1435年) 85分

朱瞻基继位就面临着藩王反叛,但他有魄力将藩王叛乱镇压,并乘机夺取和削弱了藩王兵权,使藩王无法与朝廷抗衡。

朱瞻基重视农业发展,与民休息,继续推行垦荒政策,积极应对蝗虫等灾害,促进经济发展。

他还重视发挥内阁的作用,大大运用内阁阁臣建言政务,对监察抓得严格。还设立内书堂,命教宦官读书识字,给宦官参政提供了条件。

军事方面,注重军队建设,重视边防,爱恤士兵,强调不可穷兵黩武。对待北方既重视,又谋求与蒙古缓和关系。

他个人爱好蟋蟀,荒唐到抓到蟋蟀的人赏赐官爵。还崇尚藏传佛教,修建佛寺,提高佛教地位。他的文学艺术成就也有一定造诣,诗词作品较多。

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378年-1425年) 80分

朱高炽在位期间提高内阁职权,整顿吏治,注重对地方官吏考核。体恤民情,减免赋税,迁流民屯田,促进经济发展。

终止兵戈,加强边防。宽刑狱,释放一些跟朱允炆有牵连的犯人回家。科举规定南北方录取比例为4:6,是科举制度的一个小变革。

第二档:朱祁钰、朱祐樘、朱载垕、朱见深

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 75分

朱祁钰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朱祁镇被俘,也先兵临城下时临危受命,挽救明朝困局,敢于担当。

在位时,稳定政局,整顿军备,严格管理军队。经济上,赈济灾民,劝课农桑,治理水患,发展经济。

朱祁钰总体上是不错的一个开明君主,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对权位的不舍,但他未将朱祁镇逼上绝路也算仁慈吧。最终,还是让其兄朱祁镇复位成功。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1470年-1505年) 70分

朱祐樘是改革官吏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官员,完善选庶吉士制度,并创立选贡制度,以学行优者可充贡,选拔人才为朝廷所用。

他还提高内阁地位,位居六部之上。严格限制宦官,规范东厂和锦衣卫行使职责。

朱祐樘更正律制,制定《问刑条例》,编成《大明会典》,删除了原《大明律》中多项残暴的法令,主张慎用刑狱。

朱祐樘力求节俭,体恤民生,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大幅增长。文化上,崇道尊佛。

在军事上,没有多大成功,但也能稳住形式,抵御蒙古,先后三次收复哈密,对女真多有限制。

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37年-1572年) 65分

朱载垕继位,注重人才,严格规范考核以及办事程序。他宠信宦官,容忍宦官侵吞宫廷财产、殴打官员、假传圣旨等不法行为。

他还改进赋税制度,兴修水利。恢复海运,修造海舟,编组船队,配备官员水手,定期启航。朱载垕接受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批准开海禁,从而使民间的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称为“隆庆开关”。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

因北方边境常遭受蒙古、女真袭扰,朱载垕继位认识到边防的重要性,进行军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军队战斗力,抵御了北方蒙古、女真侵扰。

他还与蒙古俺答汗建立封贡关系,节省了军费开支,还正确处理了贵州土司问题。

他自己上朝不怎么说话,时常还不上朝。沉迷女色,朝政交由内阁,他还因过度纵情导致身体垮了。

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47年-1487年) 60分

朱见深继位后缓和矛盾, *** 于谦案,恢复景泰帝名誉。重视安抚百姓,积极应对天灾。

他在位时,军事上取得较大成功,讨平女真,使女真无力窥探中原;对蒙古的多次战争也取得了胜利,如项忠擒满四,威宁海之战等;还平息南部和西南的乱局。并开始修建河套地区的长城抵御蒙古。

朱见深扩大宦官集团,设立西厂,增加宦官职权范围,宦官权力很大,大太监汪直还能领军出征。

朱见深时期,出现了皇庄,也就是皇家土地,这是与民争利的行为。

第三档:朱厚照、朱厚熜、朱翊钧、朱祁镇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491年-1521年) 55分

朱厚照在政治上为了压制内阁,搞了一个以豹房为中心的更高决策层,以宦官、边帅和宠幸之臣组成围绕皇帝的更高权力中心,内阁受到排挤。宦官专权乱政更加突出,恢复西厂,增设内行厂,刘瑾弄权,祸乱朝堂,欺压百姓。刘瑾被称为“坐皇帝”。

经济上突出的一点是海禁松弛,征收关税,增加了财政收入。他热衷于增加皇家收入,设立皇庄、皇店,与民争利,造成严重的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

朱厚照在位期间,因土地兼并越发严重,农民起义频发。他奇葩的一个点是,将起义为首的六人的人皮做成马鞍。除了有农民起义,还有藩王朱宸濠反叛,被王守仁镇压。

到了朱厚照时期,边患严重。鞑靼统一,南下攻明,朱厚照还很强硬,亲征小王子,将其击退。任由葡萄牙人占地贸易。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年-1566年) 55分

朱厚熜继位后就着手纠正朱厚照时期的弊政,将朱厚照宠臣钱宁、张彬杀死,重新录用因直谏被罢免的官员。

他继位之初勤于政务,严格限制宦官权力,推行一系列新政措施,朝堂为之一新。还限制外戚袭封,规定被册封的外戚只能一人终身,其子孙不可袭封,此项改革后世沿用。朱厚熜是权术高手,内阁朝臣、宦官、皇子都被他拿捏,牢牢控制。

经济上,朱厚熜严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田于民。还实行赋税制度改革,将税粮和徭役一并核算交银,统一征收。这一时期虽然经济发展,但由于边费增加,大兴土木,使得财政经济出现问题。

朱厚熜尊崇道教,压制佛教。他在被宫女行刺后更加追求长生不老,潜心修道,朝政荒废,交于严嵩处置。

这一时期,内忧外患。内部时常发生兵变,北方蒙古俺答汗袭扰北方,还一度攻至北京城下。葡萄牙在此时获得了居入澳门的特权。嘉靖年间实行海禁政策,倭寇盛行,经常在沿海地区袭扰,在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将领的努力之下,基本荡平倭患。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 55分

朱翊钧继位时尚年幼,由内阁三辅臣和司礼监辅佐皇帝政事和读书等。张居正就是在朱翊钧在位时,进行改革,十年时间,推行考成法,严格官吏办事考核,经济上丈量土地,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这十年是明朝中兴的十年。

朱翊钧在张居正去世后亲政,还清算了张居正,以此来树立皇帝权威。他亲政以后逐渐倦怠朝政,朝中党政激烈,又因立太子之事搞得更加懒得理朝政,直接选择不上朝。

万历三大征是他在位时的重要功绩。先后在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但是,在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损失惨重,被迫采取防御的措施应对女真。为了应对后金,在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加征辽饷,加重百姓负担。

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1427年-1464年) 50分

朱祁镇两度登上皇位,其在位期间宦官得到重用,王振开启明朝的宦官专权,重用宦官特务作为爪牙耳目制约朝臣;后来又重用李贤等内阁,排斥武将,内阁形成了首辅制。

经济上,确立白银本位,使用白银交易。安抚流民,推行垦荒,发展生产。

第二次复位后实行宽仁之政,还废除了妃嫔殉葬制度,值得为后世表率。

军事上,因御驾亲征被俘,成为朱祁镇的大耻辱。后来,对北方的边事也很放松,军队战斗力较弱;为了抑制武将,实行文臣领军。

他诛杀护国功臣于谦,还将帮助他复位的石亨等人除掉,可以说是杀害有功之臣。

第四档:朱由检、朱由校、朱允炆、朱常洛

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10年-1644年) 35分

朱由检是亡国之君,他上台接手的可以说已经是风雨飘摇的明朝了。朱由检想要极力扭转颓势,但是病入膏肓难以医治,况且他也不是一个“良医”。时也,命也。

朱由检继位后,之一个大事就是铲除魏忠贤及宦官集团。但后来迫于形式,文臣朝官不堪重用,不得不再次启用太监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他在用人方面,虽说不拘一格,但是缺乏眼光,导致朝政更加混乱,内阁之臣在他手上达到了50多人,而整个明朝也才用了100多年。

在他的统治时期,内忧外患,各处需要用钱,更大的支出就是“三饷”。朱由检自己提倡节俭,同时加重“三饷”的征收,导致百姓负担加重。

朱由检时期重视火器运用与创造,购买红夷大炮,命汤若望等人研制武器,促进了古代火药武器的发展。

他还注重吸收西学,注重海防。严格管理财政报账,改革币制。边疆问题主要是后金崛起,并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

明惠宗建文皇帝朱允炆(1377年-1402年) 35分

朱允炆减轻刑法,注重文教。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削藩,但是削藩失败,皇位易主,性命不保。

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05年-1627年) 25分

朱由校继位后重用东林党人,后来又宠信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擅权,打压迫害东林党人,还将防御后金有方的熊廷弼陷害致死。

内部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多发,各地的兵变也不断发生,佃农抗租的斗争更加激烈。

在辽东与后金的战事方面,失去了沈阳和辽阳,幸有袁崇焕稳住局面,取得宁远大捷。

在对付荷兰入侵者态度强硬,击退了占领澎湖的荷兰入侵者,但是荷兰人又占了台湾。

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582年-1620年) 10分

朱常洛在位才一个多月,虽说他继位后想采取一些措施来整顿朝政,但是时间上不允许。他给他的两个儿子留下了一个积重难返的明朝,自己安然的走了。

评:明朝前期的皇帝颇有作为,洪武皇帝朱元璋经过斗争,驱除元兵,建立了明朝,开启了276年的明朝统治。他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影响着整个明朝,后世子孙在一些事情上都喜欢问,“祖宗怎么做的”。可以得90分。

永乐皇帝朱棣是明朝除了朱元璋以外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对外作战、御边是明朝后世子孙不能达到的高度。文化上的《永乐大典》在历史文化上具有重大影响。得位不正是他的一个重大缺憾。可以得90分。

宣德皇帝朱瞻基个人能力在明朝皇帝之中还是比较突出的,不管是政治能力,还是文艺都挺不错。对内部的管理有手段。“仁宣之治”也主要是在他的统治时期达到更好时期。可以得85分。

洪熙皇帝朱高炽是明朝时期较为宽仁的皇帝,重视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在位时间较短。可以得80分。

在朱祁镇被俘后,朱祁钰临危受命。坐镇北京,任用于谦护国,击退蒙古,等于有再造明朝之功。在位期间颇有佳绩,还算一个明君。可以得75分。

朱祐樘在政治上宽刑罚,严格限制宦官。还完善庶吉士制度,重视选拔人才。在军事方面,能够守护住疆土,稳住形式。他还提倡节俭,体恤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得70分。

朱载垕注重人才选拔,改进税制。还放松海禁,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税收。并且与俺答汗达成封贡协议,稳住边疆,减少了边防支出。但其宠信宦官,任由宦官扰乱朝政。可以得65分。

朱见深政治上缓和矛盾,积极应对天灾。军事上讨平女真,使女真不敢轻易袭扰,对外的多次战争是有收获的。但是他扩大宦官集团势力,扰乱朝政。还创立皇庄,这是与民争利的行为。可以得60分。

朱厚照做的很多比较荒唐的事,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皇帝。他偏爱当将军,确实有战将魄力,敢于亲自上战场,这种类型的皇帝多出于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但他在位时期的问题很多,起义频发,任用宦官刘瑾,朝 *** 败。可以得55分。

朱厚熜在位时间45年,他的驭人之术还是很厉害的,即使在深宫不上朝,依然可以掌控朝堂局势。这一时期已经出现很多问题,外部侵略威胁人民生活和政权统治,还好能够稳得住。可以得55分。

朱翊钧继位之初,尚年幼,以张居正为首辅进行改革,政治局面有所改观,经济有所发展,被称为“万历中兴”。亲政以后,懈怠朝政。这一时期的“万历三大征”也是重要功绩,尤其是出兵朝鲜维护了明朝东亚地位。但是萨尔浒之战损失惨重,而且这一战很关键,女真崛起,成为明朝大患。可以得55分。

朱祁镇执政分为两个阶段,之一次在位时,宠信宦官王振,朝政混乱,特别是御驾亲征被俘,这是莫大的耻辱。复位后,他好像成熟了,执政有所改观。可以得50分。

朱由检大家都认为他是有所能力的君主,只是明朝在他登基时已经积重难返,无力回天。但是笔者认为,他个人能力方面也是有所欠缺的。最后吊死在煤山,也可谓悲壮。可以得35分。

朱允炆在位时,实行一些改革,本可有番作为,可惜在削藩问题上处理不妥,导致燕王朱棣反叛,最终被推翻。可以得35分。

朱由校在位时,明朝已经摇摇欲坠,他却依然做起他的木匠活,任由魏忠贤擅权,明朝灭亡,他的责任也很大。可以得30分。

朱常洛在位时间才一个多月,可以说没什么存在感,毕竟投胎在帝王家。可以得10分。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6310.html

“明朝十六帝排名分为四档:百分制,前两档及格,后两档不及格” 的相关文章

孝庄遗嘱让康熙37年不肯下葬 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孝庄遗嘱让康熙37年不肯下葬 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对康熙为何将孝庄停尸37年不肯下葬?她的“遗嘱”究竟写了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孝庄秘史》这部影视剧,同时也在其他的一些清朝的宫廷剧中了解到孝庄太后这个人物,不得不承认,她可谓是清王朝一位传奇人物,先后辅佐了两位帝王管理清朝的江山基业,别看在表...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李亨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皇后杨氏生的第三个儿子,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朝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改年号为至德元年,李亨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称帝时,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并没有退位,也没有诏书许可李亨称帝,也就是说,李亨是...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很多人都说康熙是因为过于疼爱孙子弘历,才最终决定传位给皇四子胤禛,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这还要从当年雍亲王府的首次见面说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整个清廷都笼罩在“九子夺嫡”的肃杀氛围中。希望渺茫的皇四子胤禛决定走亲情路线,借着赏花的名义,把老...

刘恂作为刘禅的儿子 蜀汉灭亡后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刘恂作为刘禅的儿子 蜀汉灭亡后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灭亡后,刘禅之子刘恂去哪了?为何史书没任何记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很多人物,之所以最后的行踪没有被记录下来,大多都是因为这个人后来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继续发挥出作用,从而被史官们所遗忘。刘禅的儿子刘恂,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那么...

贾诩为什么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 贾诩这是出馊主意吗

贾诩为什么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 贾诩这是出馊主意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贾诩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这是馊主意吗?曹操听后会统一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争霸时期以及隋唐起义时期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史上三个最为混乱的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三个时代也是古代史上最群英荟萃的时代。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和陈寿所...

北齐后主高纬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

北齐后主高纬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

高纬,北齐第五位皇帝,565年—576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朝齐后主高纬是武成帝高湛的长子,字仁纲,母亲是胡氏。据史书说,胡氏夜梦在海上坐着玉盆,日入裙下,于是有娠。高纬像他的父亲高湛一样,美于容仪,极受高湛的喜爱。6岁时,高纬被立为太子。9岁时,太史进奏高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