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二战时苏联就没搞过履带底盘自行高炮吗?搞过,但产量极低,这是为何呢?

中国历史7天前6

这源于有读者在留言区的一个提问,说二战时苏联就没想过在履带式底盘上改装自行高炮吗?

其实这种1 1=2的简单设计苏联怎么可能没搞过呢?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搞得非常晚,等搞出来已经没啥意思了,所以一共就没生产多少,也没赶上二战,这就是今天的主角,苏联ЗСУ-37自行高炮。

苏联ЗСУ-37自行高炮绘画作品

这种自行高炮的火炮部分61-K 37mm高炮就是苏联山寨的博福斯40mm/L60高炮,要了解这种火炮的历史和结构请看长文:

改变历史的防空火网编织者——瑞典博福斯40mm/L60高炮

薄弱的伴随防空

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在德军空地一体的闪击战下被打得措手不及,德国空军作为典型的战术空军,在扮演“空中炮兵”方面异常活跃,给苏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熬过战争初期的惨败和后来的艰苦相持,到1943年起的战略反攻阶段,苏军承担战役战术突破任务的坦克集团军、坦克军、机械化军经常脱离主力向德军深远纵深穿插,无法始终获得己方高炮火力掩护,空军的歼击机也要降落和转场,不可能时时刻刻飞在头顶,此时防空火力就高度依赖伴随的高炮和高射机枪。而且苏德战场地域广阔,即便苏军掌握了战役制空权,也不可能在整条战线所有空域彻底压制德国空军,德国空军小编队局部突袭的威胁仍很大。因此在战略反攻阶段,苏军快速集群面临的伴随防空压力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

但受制于战时条件,苏军执行伴随防空任务的自行高炮一直是空白。在战时,苏军装备的自行高射武器仅有少量美援的M17半履带自行防空车,以及部队自己改装的,搭载在卡车底盘上的小口径高炮/高射机枪。

二战苏军装备的美援M17自行防空车,这是苏联在二战时获得的性能更好的自行防空武器。

M17这样的美援高级货不是什么部队都有的,一般集中在属战役突破力量的坦克军、机械化军,其他部队伴随防空就依赖牵引式高射武器,或者像这种卡车底盘搭载ДШК高射机枪的“简易自行高射机枪”。

相比之下,二战时期德军却装备了较多数量的自行高炮。这些自行高炮多使用半履带或履带底盘,敞开炮座,安装20mm、37mm高射炮,有单管,也有四管。这些早期自行高炮技术水平很低,仅是小口径野战高炮与机动底盘的简单结合,对空搜索靠目视,瞄准具也无自动测距装表功能,与其说是自行高炮,不如说是大号自行高射机枪,但至少解决了有无,装甲部队在行进中有起码的伴随防空火力。

德军以IV号坦克底盘为基础改装的“旋风”四联装20mm自行高炮

所以,基于战争初期德国空军留下的阴影,基于战略反攻现实的需要,以及对手德国装甲部队的配置,苏军肯定也需要类似的自行高炮,这是毋庸置疑的。

找廉价底盘

自行高炮肯定是要,但在选择底盘方面,苏联人犯了难。

要知道,即便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苏军履带式车辆底盘还是很宝贵的。到1943-1944年初,苏军机械化军和独立坦克旅/团中仍有T-70这样的轻型坦克与T-34混编。这种“坦克”是动员起来的汽车厂用串联的汽车发动机为动力制造的简易产品,满足更低限度有坦克用。即便后来-34产能上去,T-70轻型坦克逐渐淘汰,这个底盘还得供应Cy-76M轻型自行火炮,在战场上敲火力点,打工事,必要时还要打坦克,这些需求优先程度都高于自行高炮。所以,别说是用宝贵的T-34底盘,即便用T-70底盘改装自行高炮,在战争中期仍属奢侈。

使用T-70轻型坦克底盘改装的Cy-76M自行火炮,这车苏军一点都不喜欢,称之为“ *** 车”,但因为便宜,又能为步兵提供伴随直射火力,所以造了好多好多,没了这个“ *** 车”还真不行。

苏军在战前也研制和生产过轻型履带式牵引车和半履带车,但这些车辆结构复杂,要占用更宝贵的履带底盘生产资源,所以战争爆发后几乎都停止研发。战争期间苏军炮兵只有大口径重炮才配有履带式牵引车,中小口径火炮牵引要么用卡车,要么用马,至于伴随坦克行动的摩托化步兵还得直接坐在坦克外面,所以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底盘能给自行高炮用。

战争期间苏军尝试过以ЗИС-42半履带车为底盘改装自行高炮,但半履带车结构复杂,挤占宝贵的产能,战时几乎都停止发展。

至于用卡车搭载,这种做法苏军用过,可是卡车没有越野能力,脱离公路就无法行动,而且卡车底盘高,重心不稳,作为高炮载具非常不稳定,射击精度相当差。

将72-K 25mm高炮装在ГАЗ-ММ载重卡车车厢里的“简易自行高炮”

所以虽然自行高炮肯定要,但1941年那就是想屁吃,1942年还是想屁吃,到1943年上半年,依然是急个锤子,比你急的多了去了,排队!要到1943年年末,战局明显好转,苏 *** 入战略反攻,履带式底盘产能也逐渐富余,自行高炮的研制才排上号。

1943年11月22日,苏军向第38工厂下达了研制高射自行火炮的命令,要求在Cy-76M底盘上装备一门37mm高炮。1944年2月,首辆暂命名为Cy-17的自行高炮原型车完工测试,在根据测试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必要修改后,苏军认为Cy-17的基本设计符合需求,建议投产。

但38兵工厂现有的Cy-76M生产任务已经排满,无力生产自行高炮,因此生产任务又转移到位于米季什奇的第40工厂,该厂也是Cy-76M的生产厂。但即便是40兵工厂,其生产任务也非常紧张,因此自行高炮的研发进度只能一拖再拖,到1945年初,以Cy-76M为底盘的自行高炮才算正式定型,被命名为ЗСУ-37自行高炮。

保存在库宾卡博物馆里的ЗСУ-37自行高炮,旁边放着的是它的ГАЗ-203发动机,用两台ГАЗ-202车用汽油发动机串列组合而成,和Cy-76M的动力配置一样。

但在战争结束前,ЗСУ-37自行高炮只生产了个位数,到1945年底产量也就是12或16辆,连战争的尾声都没有赶上。

高炮 底盘=大号自行高机

由于是战时仓促设计的产品,ЗСУ-37自行高炮异常简陋,底盘就是现成的Cy-76M自行火炮底盘,将原来的76mm加农炮和战斗室装甲侧板拆除,在车体后方原战斗室位置装了一个可360°旋转的敞顶炮塔,并安装一门61-K 37mm高炮。该炮方向和高低瞄准均为手动,俯仰角-5°— 85°,用手动装定诸元的АЗП-37-1向量瞄准具赋予火炮瞄准提前量。为了测算目标诸元,ЗСУ-37随车配发一部原37高炮连使用的一米测距机。

ЗСУ-37自行高炮整体布局,将原Cy-76M的后部战斗室改成敞顶旋转炮塔,火炮改为一门61-K 37mm高炮。

ЗСУ-37的车组乘员为6人,驾驶员坐在车体前方中部,负责驾驶车辆,敞顶炮塔内直接操作高炮的乘员为5人,分别是方向瞄准手、高低瞄准手、距离装定手、航路装定手和装填手。

ЗСУ-37的总备弹为320发,其中130发为待发弹,5发一夹装在弹夹内,另有190发为备用弹,无弹夹,散装,需炮手人工装到弹夹上。除37mm高炮外,ЗСУ-37还有两支ППШ冲锋枪作为乘员自卫武器,配16个弹盘,1136发冲锋枪弹。

试验场上的ЗСУ-37自行高炮

从ЗСУ-37自行高炮的火力配置来看,其主炮——61-K 37mm高炮战斗射速低,斜距、射高均不理想,作为牵引式高炮使用时,炮连无指挥仪,无雷达,搜索靠双筒望远镜,测距靠一米测距机,装定诸元和瞄准考手摇,击发靠听口令踩踏板,眼瞎、手慢,已不能满足防空作战需要,但好歹一个高炮连有6门炮,火力密度还说得过去。

61-K 37mm高炮连没有指挥仪,各炮不能联动,测诸元就靠指挥班的一米测距机,但好歹是6门炮,火力密度尚可。可到了ЗСУ-37,“火控”还是一米测距仪,却是单炮战斗,火力密度都没了。

可ЗСУ-37作为自行高炮,61-K牵引式高炮的白板火控他照搬,最多把一米测距仪发到单车,战斗时经常要单车独立搜索、射击,这下不光是眼瞎、手慢,连原先的火力密度都没了,真正变成了象征性防空火力——有辆履带车,上面有门高炮,能打响,至于能打到啥,多大程度上威胁干扰敌机俯冲攻击,鬼知道!

苏军当然知道ЗСУ-37不靠谱,这种战时应急设计难堪大用,再加上其Cy-76M自行火炮底盘战后也已停产,所以ЗСУ-37自行高炮只生产了75辆就草草停产,成为苏军自行高炮史上的匆匆过客。

1945年胜利阅兵式上出现的ЗСУ-37自行高炮,这炮也就在战后初期的阅兵式上露了下脸,再无下文。

写到这里也可以回答读者的问题:

二战时苏联当然搞过履带底盘自行高炮,但战争前期中期履带式底盘奇缺,根本不敢“浪费”在自行高炮上,战争后期底盘逐渐不缺了,但等这样的自行高炮研制出来,战争也已经结束了。ЗСУ-37这种简易自行高炮性能太差,不堪大用,战后继续生产装备毫无意义,因此只试验性生产了很少数量就停产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2078.html

“二战时苏联就没搞过履带底盘自行高炮吗?搞过,但产量极低,这是为何呢?”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当初靠郭子轩起家 朱元璋后面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代的

朱元璋当初靠郭子轩起家 朱元璋后面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代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靠郭子兴起家,做了大明皇帝后,对郭子兴及后代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朱元璋大家都非常熟悉,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汉族开国皇帝,同时又是农民起家,朱元璋身上有着非常精彩的故事。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发达之前,和当时元末义军首领郭子兴有着特殊...

空印案朱元璋对此大开杀戒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空印案朱元璋对此大开杀戒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明朝时期让朱元璋大开杀戒的“空印案”,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按明朝当时的法律规定,每年地方的各部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通俗一点讲,每年地方要送账本到中央,并且有个特别严苛的地方是必须分文不差,差了一分...

曹操历史上为何没有将吕布收为己用?

曹操历史上为何没有将吕布收为己用?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简单理解为,吕布为非常优秀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诚然,吕布确实武艺高强,但他也是一个满身污点、背主弃义之人。吕布也绝不像...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位雄略之主,但在汉武帝统治的中后期因为政治、经济高度发展,与其相配的另一社会现象是法制建设空前发达,刘彻开始爱用酷吏来镇压人民,为此来加强君主集权,也为了抑制地方性豪强、游侠与诸侯也可以短期内防止地方上土地的兼并,并且严明了法度。杜周就是其中之一。杜周出生于南阳郡杜衍县,他本来是...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曹丕是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比起他父亲曹操来说,不管是在文韬武略上,还是在用人和气度上,都差远了,曹丕心胸狭窄,除了害死五子良将于禁,还害死了哪位大将?先看曹丕害死于禁的经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在襄樊战役中,被曹操派去...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超和颜良都是汉末三国猛将,当然,张郃和徐晃作为曹魏五子良将,自然也不差,但是,在演义中,马超二十合击败了张郃,颜良二十合击败了徐晃。马超和颜良,同样都是二十合打败对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先看马超二十合打败张...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东汉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有能力的将领以及谋士,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