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故事: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如何回答?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3-29)30

前言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此时已经进入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为强化的时刻。皇帝将地方大小权力紧紧抓在手中,臣子只能跪受笔录,然后执行。所以在很多人眼中,清朝官员如同机器一般缺乏独立思维,但事实并非如此。

清朝虽然思想专制显著,但依然出现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清官。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宰相刘罗锅,他不仅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还具备超出常人的智慧。

一次,乾隆曾问刘墉大清王朝一年出生多少人?死多少人?且看刘墉如何机智化解。

一举夺魁的刘墉

刘墉于1720年出生在山东地区,世代为官的他年幼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墉三十岁的时候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试并顺利通过,随后又参加了乾隆亲自组织的殿试。

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度就不再只单纯考察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个人形象以及出身都在考察范围内。

李白就曾因为是商人之后而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唐末才华出众的罗隐因为相貌丑陋曾十次科举不中。

所以乾隆在见到身材矮小,弯腰驼背还蒙着右眼的刘墉时十分震惊,以为中间有人徇私舞弊才让这市井地痞一样的人进入了殿试,便追问其姓名和会试成绩。

刘墉不紧不慢地应对回答,说自己是会试头名。乾隆认为此人依然在口出狂言,便让他当场用自己的形象作诗一首,决定是否重用。

刘墉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自然不敢怠慢,他不仅要写出一首好诗,还要给眼前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

思索一番后刘墉说道:

“胸凸满经纶,背驼顶乾坤。独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人者,岂是贤德人?”

乾隆在听了之后有些哭笑不得,因为刘墉所写的这首诗不仅将自己的形象解释了一番,还暗中说自己以貌取人难称贤德明君。虽然有些气恼,但不得不说此诗是一首佳作。

最后,刘墉凭借自己的即兴之作获得了殿试的成功,也为他后来在乾隆和嘉庆两朝大放异彩奠定了基础。

来自乾隆皇帝的“为难”

乾隆虽然爱才,但帝王有帝王的面子,是不允许自己吃亏的,早年纪晓岚称自己为“老头子”,就让他心里十分不平衡。

现如今又出现一个刘墉如此光明正大教育自己,这让乾隆难咽这口气,所以便决定找个机会扳回一场。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朝中的事很少,所以乾隆皇帝时常微服出巡,游历千山万水,刘墉身为人臣时常跟随。

有一日两人散步路过河边,因为正值夏季,故而水中蛙鸣不止。乾隆当即询问刘墉:“水中是何声响?”刘墉开玩笑说:“乃是学生们在高唱”。

乾隆有意刁难刘墉说道:“去将他们尽数叫来,朕有话要问。”要知道水中青蛙数不胜数,是难以“尽数叫来”的。

乾隆本以为可以看到刘墉的窘态,谁知他却直接将岸上的一只乌龟捉来放到乾隆面前,说:“此为它们的老师”。

乾隆不服气,追问说:“师者为大,为何不站,反而爬于地?”刘墉答曰:“此为恭请皇上圣安,故而伏拜。”这番话语让乾隆很是受用高兴,但依然没有放弃对刘墉的“针对”。

有关人口的再度刁难

人口的多少,增长速度,男女比例以及空间移动情况都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发展状况。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人口增长一般也是稳步进行的。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清朝人口总是要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并且在前中期人口增长迅速。

乾隆三十六年时,清朝人口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这些都得益于当时稳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全国整体都是如此,京城之中人口规模便更大,乾隆便想在这个问题上为难一下刘墉。

于是将他召入朝中并描述了京城之中人来人往的现状,刘墉知道事情并不简单,所以仔细聆听丝毫不敢遗漏。

稍微铺垫一二,乾隆便开口问他:“京城九大门盛况空前,络绎不绝,你知道每天有多少人从这进来?又有多少人从这出去吗?”

刘墉听到这个问题有一瞬间的错愕,但很快明白过来是皇上在有意刁难自己,所以必须想出一个恰当的答案。

就在乾隆即将继续开口说话之际,刘墉伸出了两根手指头,乾隆看到有些疑惑,询问刘墉这是何意?刘墉回答说:“九门之中每天所进出者非男即女,所以为两人”。

乾隆虽然对这个回答无话可说,但心里依然不甘,再次追问说道“那我大清一年出生的人数有多少,死亡人数为几何?”

刘墉对这个问题丝毫没有犹豫,张口就说一年生一人,离世者每年十二人。

这时乾隆没有再问他原因,只对这种说法轻蔑一笑,出言嘲讽道,按刘爱卿之所言,我大清每年死亡人数是出生人数的十二倍,那百年之后,江山岂不变为空壳,大清四处都是空城一座?

刘墉很快解释道,生死轮回乃是天地之规律,每年所出生人数众多,但应地支之属相只有一种,所以称出生仅一人,每年死亡人数虽多,但也不会有人超出十二生肖之外,所以死亡人数最多也为十二。

此乃天道轮回之规律,也是我大清以新代旧之必然趋势,非人力所能违也。乾隆听了刘墉的解释之后恍然大悟,从这一刻起,乾隆所佩服的不仅是刘墉的口才,还有其丰富的知识涵养和对万物规律的见解。

总结

古人云,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尤其是皇帝这样高高在上的君主进行发问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

刘墉在回答中始终在注意这一点,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让帝王龙颜大悦,这也是他能在两朝帝王中官居要职的重要因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3/589273.html

“故事: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如何回答?” 的相关文章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 李自成是怎么处理崇祯的尸体的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 李自成是怎么处理崇祯的尸体的

还不知道:李自成是如何处置崇祯遗体的,他的做法可以预料大顺政权必定难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所谓“君舟民水,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很多时候新的政权建立往往是民心所向,就比如明朝时期李自成起义,最后还成功推翻明朝统治一事,这是...

刘胤:东晋官员、将领,官位提高后日益骄横、不问政事

刘胤:东晋官员、将领,官位提高后日益骄横、不问政事

刘胤(281年-330年1月29日),字承胤,东莱掖县人,汉高祖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之 ,晋朝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胤容貌俊美,性格豁达,善交豪杰,深得士人仰慕。八王之乱时,刘胤欲到辽东避乱,途经幽州时,幽州刺史王浚挽留并表任他为渤海太守。刘胤后...

雍正继位是因为丰台大营吗 电视机演的是不是真的

雍正继位是因为丰台大营吗 电视机演的是不是真的

对雍正依靠丰台大营才平稳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历史上的雍正压根就没见过丰台大营。说雍正继位主要依靠丰台大营是出自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的说法,而这部历史大剧改编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说《雍正皇帝》,影视剧也好,小说也罢,都是艺术加工的效果罢了,与真实历史并不相同...

历史上的宋慈是什么样的?他有哪些本事

历史上的宋慈是什么样的?他有哪些本事

说到宋慈,一般人对他的认识大都来自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一身正气、耿直不阿、威风凛凛的宋慈形象深入人心。他断狱如神,破案无数,常常把“人命大如天”挂在嘴上,让罪犯无处遁形,是一个安民济世的父母官。宋慈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不但是个...

胡善祥作为明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太后为何还要同情她

胡善祥作为明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太后为何还要同情她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太后为何同情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402年,济宁锦衣卫百户胡荣家中有一个女娃降生,这个女娃便是胡善祥。公元1417年,朱棣降旨将胡善祥指给孙子朱瞻基做王妃。从朱棣择储来看,早就有意将皇位传给朱瞻基。换言之,胡善祥是朱...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晚唐名将,对朱温忠心耿耿,在助其扩张地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祐元年(904年),朱友恭奉义父朱温之命,杀害了唐昭宗。随后朱温就以朱友恭怠慢军政为由,将其贬官处死。朱友恭是朱温义子,对他忠心耿耿,还奉他之命弑杀皇帝。那...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与清朝的第一个明朝总兵是谁?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与清朝的第一个明朝总兵是谁?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末清初,明朝军队、清朝(后金)军队、农民起义军三方大混战。战争期间,三方互相之间的招降纳叛一直都没有停过。至明末,总兵已经成为明朝镇守地方的最高级别武将,也是明军跟农民起义军、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