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民意是从来靠不住的!

中国历史2周前 (05-07)9

在展开叙述之前,首先罗列一段有趣的对话,以使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虚伪和善变。

那是1917年2月战争中的俄国革命即将爆发的前夜,面对纷扰不堪的反战民情,即将亡国的君主尼古拉二世问询俄国大本营 *** 参谋总长古尔科将军对于时局的看法。

尼古拉感叹道,“三年之前,人民逼迫我选择了战争,我顺从了人民的意愿,现在为何人民要背弃我?”

古尔科谦卑的回应让人哀伤,他说道,“陛下,人民的言辞并不重要,过去已成过去,乌合之众现在厌恶了战争,他们您视为罪魁,并准备了处决我们的绞刑架。”

在战争中,沙皇的子民不仅背叛了好战的呼喊,而且倒戈一击,杀光了自己君主的全家

在近五百年来的外交历史上,有几件事情最让我啼笑皆非的:

之一件:内外交困的崇祯在1633年、1638年和1642年与满清尝试缓和时,竟然试图说服朝野舆论去接受缓和,结果大明的舆论不仅坚决拒绝了缓和,甚至逼迫崇祯杀死了负责谈判的国防大臣陈新甲;

第二件:1911年,在摩洛哥危机中与英法达成和解协议的德皇威廉二世,被当时的德国媒体《莱因日报》和《泛德意志学术协会》的编辑们用暗语嘲讽为“胆怯者威利”,大怒之后的威廉二世竟然亲自与这两个报刊的编辑论战,试图为自己辩解;

第三件,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他在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中选择了缓和,没有兑现诺言与中欧列强开战,这使得他遭到了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他竟然公开发布声明,在舆论面前为自己辩解。

实际上,面对好事的舆论,有什么好辩解的?这难道不是最搞笑的事情吗?那些舆论真的关心国家外交的具体利弊吗?真的关心国家利益的成败安危吗?他们实际上只关心吃饭睡觉和工作,这些事情对他们就跟明星的绯闻一样遥远但是有趣,他们真实的内心对此既不关心,也不在乎。就像一对男女试图结婚,虽然围观者众,议论纷纷,但你觉得这些围观者真的关心这对婚姻的幸福吗?肯定不关心,而且也不懂。

但与之相反,外交对于国家和君主来说,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从明末、清末、民国,到沙俄、苏俄,再到德国霍亨索伦王朝和第三帝国,再到日本昭和时代,外交是关乎国家和君主兴衰存亡、生死攸关的大事。这是一个国家政权最重要的切身利害,这种重大利益,怎么能委诸于根本毫无干系、最不可靠的旁观者?

实际上,等到外交灾难的后果显现,明末舆论领袖、德国一战末期的舆论领袖和二月革命前的俄国舆论领袖,都先后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的君主,毫不犹豫地投靠了新的胜利者。可见,崇祯、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之不可救药,竟然试图去争取最无价值、最不可靠的群体。

然而,对于斯大林和黎塞留来说,这种问题是从来不存在的。

1933年,斯大林为了分裂西方、中国和日本,缓和时间,在北满铁路和萨哈林岛渔场问题上对日本做出了巨大的妥协,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苏联舆论攻击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

1932年-1934年,斯大林为了争取西方,孤立德国、日本,先后与芬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放弃了苏联此前一直申索的争议性领土,态度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苏联舆论攻击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

1936年12月,斯大林为了强化中日对抗,摆脱远东压力,公开支持苏联死敌蒋介石,态度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苏联舆论攻击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

1939年8月,斯大林为了让西方列强自相残杀,公开与不共戴天的死敌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态度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苏联舆论攻击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

1941年4月,斯大林为了摆脱两线作战的风险,公开与不共戴天的死敌日本帝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态度堪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苏联舆论攻击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

斯大林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和黎塞留一样,他对舆论的理解非常深刻。

在斯大林看来,对于一个东方国家政治家来说,舆论尽管毫无可靠的价值,但一个有大局的舆论确实是有利于确保国家稳定的宣传工作;反过来,任何舆论不管以什么主张,一旦越过边界,质疑攻击关乎国家利益生死存亡的重大外交政策,其事实上就与舆论工作的目标完全相背离,跟叛逆没什么区别。

与此同时,舆论人士在战争中是毫无价值的,不仅仅因为舆论人士非常廉价,更重要的是,舆论人士从来不是履行国家义务的优良群体。

崇祯一生都在讨好朝野舆论人士,但当他的王朝灭亡之时,舆论人士基本弃他而去;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何尝不是如此?崇祯、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为了争取最没有政治价值、最不可靠的舆论,却牺牲自己最宝贵的统治资源,本身就是最愚蠢的行为,这是斯大林和黎塞留绝不愿从事的作为。

因此,建立始终服从于国家利益的国内爱国舆论,乃是一个成功外交的基础。在舆论上,受制于人与制于人,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就是斯大林大元帅的法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4081.html

“民意是从来靠不住的!” 的相关文章

清朝初期时期为何很少有人封爵?原因是什么

清朝初期时期为何很少有人封爵?原因是什么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儿子除了某一位是以皇太子身份等着继承皇位外,其余的儿子都应该是王爵,或亲王,或郡王(部分少数民族政权或称呼不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除秦朝外),无论王朝如何更迭,都基本上是如此...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元末,天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路英雄割据一方,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注定动荡不安而又意义不凡。如大浪淘沙,各路义军最后只剩下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三支劲旅。而为了统一天下大业,三股力量此消彼长,互不相让,彼此间...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是孙权或者曹操,诸葛亮的隆中对会怎么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首先刘备可以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因为以他当时的地位,他是可以放下这个身段的。而孙权和曹操则不同,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孙策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文臣武将兼具。而曹操更是在起事之初...

乾隆让位给嘉庆是真心的吗 乾隆三年太上皇里都做了什么

乾隆让位给嘉庆是真心的吗 乾隆三年太上皇里都做了什么

还不知道:乾隆是真心让位给嘉庆的吗?当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里他都在干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都知道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主动让位的皇帝,他在85岁这一年主动让位给儿子嘉庆,但是乾隆在让位之后当太上皇期间,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揽权再揽权,退位...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还不知道: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忠贤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贼、大反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崇祯皇帝评价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崇祯皇帝爱杀大臣,向来有很多争议,但对杀魏忠贤,却没有人...

汉朝皇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皇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对汉匈和亲,为何汉朝皇帝从来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别说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就是放眼整个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中原皇帝娶夷狄女子为正妻的也是非常少见的,中原与夷狄和亲,几乎全部都是中原王朝把女子嫁给夷狄君主,不觉得奇怪吗?《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凤阁舍人...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巅峰时期的刘备,实力到底有多强大?能够力压曹操孙权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