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2)80

还不知道:从父亲角度看,努尔哈赤为何不让多尔衮继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1620年,阿巴亥给代善“送饭”吃,努尔哈赤很恼火,将她赶回娘家,却舍不得她离开,很快就去接她回来。努尔哈赤宠爱阿巴亥,也疼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却不在他们之间选择继承人。

1601年,阿巴亥十一岁,被努尔哈赤册立为福晋。此时,努尔哈赤已经四十二岁了,两人相差三十一岁。

阿巴亥年轻貌美,善解人意,努尔哈赤找回了“青春期”的自我,对她更是宠爱有加。富察大福晋衮代去世后,阿巴亥成为大福晋。

随着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出生,努尔哈赤喜笑颜开。努尔哈赤喜欢阿巴亥,也喜欢她的三个儿子,给予的赏赐非常多。

努尔哈赤晚年,对八旗做了新的调整,并重点照顾多尔衮“三兄弟”,提高他们在八旗内部的地位,在兄弟面前有底气。

正红旗旗主代善,镶红旗旗主岳托,代善家族掌握51牛录。正白旗旗主是皇太极,掌握18牛录。镶白旗旗主是杜度,掌握15牛录。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掌握21牛录。镶蓝旗旗主,阿敏掌握33牛录。

努尔哈赤掌握正黄旗、镶黄旗,总计65牛录。努尔哈赤喜欢阿巴亥,自己麾下的兵马,自然交给多尔衮“三兄弟”。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分别掌握15牛录。努尔哈赤遗言:“阿济格担任镶黄旗旗主,多铎担任正黄旗旗主,自己百年后,多铎接管亲兵20牛录。”

一牛录有300人,多尔衮“三兄弟”掌握65牛录,麾下兵马接近两万。可知努尔哈赤对他们的宠爱,三兄弟若是联合起来,没人是他们的对手。

从八旗分配方案来看,努尔哈赤明显偏袒“三兄弟”。有意思的是,努尔哈赤并没有在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之间选择继承人,结果是皇太极继位。

努尔哈赤宠爱“三兄弟”,却不让他们继位,着实有意思。其实,从一位父亲的角度看,努尔哈赤从来没考虑“三兄弟”,他们不是理想的继承人。

作为一位父亲,努尔哈赤希望兄弟之间能团结,相互支持,一起开创“大金”的基业,而不是相互攻杀。努尔哈赤不册立“三兄弟”,是为了保全他们,也是为了稳定局面。

征伐一生,努尔哈赤的头脑很清醒,他宠爱“三兄弟”,却也知道他们不适合当大汗,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资本。选择“三兄弟”中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他们陷入灾难。

努尔哈赤重新分配八旗时,多尔衮才8岁,多铎7岁,阿济格16岁,几乎都没有立下战功,在八旗中的威望非常低。

1626年,努尔哈赤奄奄一息,多尔衮才13岁,多铎12岁,阿济格21岁。除了阿济格有一些战功,多尔衮、多铎没上过战场。

年纪小,军功少,威望低,努尔哈赤怎么敢选择“三兄弟”呢?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兄弟又怎么会服从呢?

仅凭65牛录,多尔衮“三兄弟”要想压着兄弟、侄子,压根就不可能。一旦发生战斗,多尔衮“三兄弟”难逃一死。

都知道,努尔哈赤曾经有两个继承人,分别是褚英、代善。军功、谋略、威望、能力,褚英、代善都是首屈一指。

萨尔浒之战,若不是代善在吉林崖奋勇拼杀,硬刚刘綎的精兵,努尔哈赤会输得很惨,“后金”的基业也就到此为止了。

褚英得罪“五大臣”,努尔哈赤丢车保帅,处死褚英。代善成为“储君”后,却提前与阿巴亥“约会”,皇太极让德因泽告发,努尔哈赤很恼火,废了代善。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代善家族失去继承的资格,多尔衮“三兄弟”想要继位,压根就不可能。道理很简单,代善家族能人众多,子孙后裔人才辈出,不会同意多尔衮继位。

岳托、萨哈廉,代善的儿子,文武双全,比多尔衮还要大十几岁。岳托、萨哈廉就强烈反对多尔衮家族,力劝父亲拥戴皇太极。

代善家族不支持,二贝勒阿敏也是如此。阿敏,舒尔哈齐的儿子,对父亲之死耿耿于怀,一直想要另立山头,还当面斥责多尔衮“乳臭未干”,岂会拥戴他们呢?

三贝勒莽古尔泰,前任大福晋衮代的儿子,与阿巴亥仇恨太深。想让莽古尔泰拥戴多尔衮“三兄弟”,无异于痴人说梦,压根不现实。此外,莽古尔泰自己也想继位,却因暴躁的脾气,被努尔哈赤冷落了。

四贝勒皇太极,雄才大略,一心想要革除父亲的弊政,壮大“后金”的基业,对大汗的位置势在必得,也不会支持多尔衮“三兄弟”。

八旗内部涣散,旗主掌握自己的兵马,并不希望大汗掌握大权,从削弱自己的势力。多尔衮“三兄弟”掌握65牛录,若是团结起来,其他旗主就要倒霉了。

没有战功,威望低,即便是正黄旗、镶黄旗内部,许多将领也不服“三兄弟”的管理。“后金”创立时,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关系。

多尔衮“三兄弟”的弱点,以及其他旗主、贝勒的态度,努尔哈赤也知道,这是他不敢选择“三兄弟”继位的原因。宁可让八旗议事会推举大汗,也不要自己册立,这是在保护三兄弟。

努尔哈赤知道,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都不可能继位,多尔衮“三兄弟”也不会得到拥戴,皇太极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

皇太极掌握正白旗,有18牛录,实力并不强。皇太极当大汗,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三大贝勒”没有压力,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

“三大贝勒”的存在,对皇太极而言是一种制约。为了巩固大汗的地位,皇太极可以依靠的力量,就是多尔衮“三兄弟”,需要借助正黄旗、镶黄旗的力量。

年幼的多尔衮“三兄弟”失去了父亲、母亲。此时,他们想要在斗争激烈的“后金”活下来,也只能支持皇太极,借助大汗的力量,保护父亲交给自己的“遗产”,不让他们被其他兄弟抢去。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多尔衮“三兄弟”继位,后金内部相互攻伐,兄弟之间兵戎相见,这是努尔哈赤所不希望看到了。舒尔哈齐之死,褚英之死,让他痛心疾首。努尔哈赤晚年,曾让儿子们“立誓”,不能手足相残。

没有选择多尔衮“三兄弟”继位,这是努尔哈赤的明智之举。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四贝勒皇太极继位,出于制约“三大贝勒”的需要,他重用多尔衮“三兄弟”,兄弟关系暂时比较和睦。

参考书目:《清史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709.html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的相关文章

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杀华佗 曹操后面有没有后悔

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杀华佗 曹操后面有没有后悔

还不知道:曹操当年为什么要杀了华佗?杀了之后,曹操有没有后悔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切都是误会,曹操刚杀了华佗,就意识到自己做了傻事。于是他编出了所谓多疑杀华佗的说法,实际上全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一日,华佗正在家中与妻儿一起吃饭。突然家中来了一伙人,自称是曹操的...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王处直是晚唐五代的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实力弱小,因此在朱温与李存勖之间左摇右摆以求生存。后来李存勖大败后梁,称雄河北,王处直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前晋。那他为何又要引辽人入侵,对抗强大的前晋呢。一,立足义...

夏侯惇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 夏侯惇就不怕死吗

夏侯惇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 夏侯惇就不怕死吗

对夏侯惇为何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呢,他难道不怕死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整部三国演义里,唯一不怕死的除了张飞外,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那么为何夏侯惇敢于迎战演义里排名最靠前的吕布与关羽呢?我们从夏侯惇与吕布和关羽的交战记录来看。先说夏侯惇对吕布1。演义第六回荥阳之战...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收纳了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后来,当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打算封杨氏为皇后。不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么,他究竟为什...

司马乂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乂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太安元年(302年),长沙王司马乂(ai)在洛阳发动兵变,除掉了骄横专权的齐王司马冏,控制了西晋朝廷。司马乂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为八王之乱中少有的贤王,但不到一年就倒台。那司马乂为何辅政才一年就迅速倒台被杀呢。一,出身皇室司马乂...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